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捐书(浙商大学生向校图书馆捐4416册个人藏书)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琳 通讯员 林晓莹 周沛茜

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捐书(浙商大学生向校图书馆捐4416册个人藏书)(1)

“我准备在儿童节这一天给学校110岁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为这所历史悠久、名气不小的大学尽一点绵薄之力。”6月1日,浙江工商大学国际会计专业大三学生张雨彤将4416册个人藏书捐给学校图书馆。

《微观经济学》《我的阅读观》《哈佛管理课》《沉思录》《建筑设计基础》……一部部珍贵的藏书,记录着张雨彤的“阅读时光”。对于自己的举动,张雨彤说:“书是给人看的,捐出这些藏书是想让更多同学受益。”

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捐书(浙商大学生向校图书馆捐4416册个人藏书)(2)

张雨彤此次捐赠的藏书以法律、金融类为主,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她和父母一起买的,这些书无不记录着一家三口的阅读岁月。

“我的父亲一直很爱看书,我从小受他的影响,每周六他都会带我去博库书城看书,一次就待半天。所以,家中的藏书才一点点增多,装满了各种柜子。”说起买书的经历,张雨彤特别来劲,她和父母甚至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来安放这些书籍,“后来买书的时候,妈妈都会‘监督’我们,只有特别喜欢才能买,不然家里真的变成‘书窝’了。”

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捐书(浙商大学生向校图书馆捐4416册个人藏书)(3)

这次一起帮忙整理图书的老师徐俊说,这是浙江工商大学建校至今收到捐赠图书数目最多的一次。她介绍,张雨彤捐的书中,不仅有法律、金融类,还有人物传记,历史,也有悬疑小说,类型丰富。

“《赵小兰传奇》就是多年前我勒紧裤袋掏钱买的。”张雨彤笑着说,这是她以前很喜欢的一本人物传记,“这些纸质书翻过几遍以后就不太会看了,堆在房间里落灰也挺可惜的。不如捐给没有看过的人,让这些书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么爱书的人,为何舍得将十几年的藏书捐出?这还需要从张雨彤对书的价值谈起。

“书是给人看的,自己把它藏起来,就失去了流通和让它发挥教益的价值。”张雨彤表示,读过的书,如果它的营养已经被自己吸收,或者自己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反复读它,那么就可以把它送给朋友,或拿出来大家分享。

她会产生捐书给图书馆的想法,另一部分原因是她很喜欢在图书馆借书看,同时父母也很支持她的做法:“女儿想要把书捐给校图书馆,也是回报学校的一种方式,值得表扬!”

当问即对于这些书籍未来的“生活”是否担忧时,张雨彤则非常放心地表示,“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很壮观,这些书住在那里,比住在我家书柜更有面子”。

据悉,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已逾300余万册。这些年来,图书馆改造馆舍中“人”与“书”的关系,将馆舍从一个“以书为主”的空间格局升级为一个“以人为本”的空间格局,从而实现“师生的书房”“学校的会客厅”“读者的精神家园”蜕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