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清洁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清洁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1)

驻守在喀喇昆仑山的新疆军区某团官兵正在执勤巡逻。 梁 晨摄

从没想过,人到中年,记者会在一群年轻官兵面前泪流满面。

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某边防连一线哨位蹲点近一个月,和战士们一起踏雪巡逻、住地窝子,记者很快和连队官兵熟悉起来,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一个个雪花纷飞的夜晚,围坐在地窝子里的火炉旁,吸着氧聆听他们的戍边故事——拯救战士小牛的头发、甘愿“舍弃”世界的连队翻译、酷爱干净却总是黑乎乎的官兵们……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在边防官兵眼中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可记者却听得泪眼婆娑、数度哽咽:和很多英雄壮举比起来,他们的故事虽然平凡、普通甚至有些不起眼,但这些故事让记者知道了——

在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的高原上,一代代边防官兵以怎样的乐观精神,长期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生理和心理苦痛扎根边疆;

在一座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一群群可爱的边防官兵以怎样的豪迈精神,战天斗地义无反顾守卫着祖国西北漫漫边防线。

今天,记者为你讲述边防官兵平凡而又伟大的戍边故事,讲述他们为国戍边的万丈豪情。

拯救头发

认识炊事班班长牛元康,是因为他的头发。

贵州六盘水出生的牛元康,长得瘦高清秀,有着一张帅气的脸庞。可等他摘下军帽,记者却大吃一惊:23岁的他,头发竟然掉了近一半,看起来像32岁。

这样的窘境,是他到雪域高原当兵第二年开始的。对于掉头发,牛元康一开始压根没在意。父母亲和爷爷奶奶都不掉头发,他觉得,可能是海拔太高、氧气太少的原因,自己刚来不适应。

可慢慢地,牛元康有些慌了:头发越掉越厉害、越掉越稀疏。每天早上起床,床单上到处都是他掉的头发;每次洗完头,脸盆水面上漂浮的都是头发。以至于,平时他都不敢梳头,不敢用手揪头发,因为一梳就掉一地,一揪就是一大把。

不到一年,牛元康的头发就掉了三分之一;等到他当兵第5年,发际线已经快推到后脑勺了。因为这,他陷入了苦恼:每次照相都要戴帽子,从来不敢光着头。一次老兵退伍连队照合影,要求不戴帽子。拿到照片,牛元康偷偷地哭了!因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他光秃秃的脑袋特别显眼。

“小牛头发掉得厉害!”对于这事,不仅牛元康自己很着急,全连官兵更是非常上心,他们动员起来,自发开展了一场拯救头发的行动。大家私下约定:谁请假到县里出差,一定去医院和药店看看,帮牛元康买点药;谁休假回家,都得帮牛元康找点偏方……

中士次仁罗珠回家探亲,给牛元康捎了一大包治掉头发的药;班长唐林回四川休假,给他买了10多种生发的洗头膏;同年兵吴仕凯休假归队,捎回来的中药足够他吃小半年;就连团参谋长杨民也对牛元康的头发很关心,每次家属从青海邮来治疗掉头发的特效药,杨参谋长都要分给小牛半瓶,一起试试效果……

这两年,牛元康的脑袋简直成了大家的“试验田”,经常被涂抹得“五颜六色”。功夫没少下,可小牛的头发还是日渐稀少。等到去年夏天,当兵4年的牛元康首次休假回家,他没告诉亲朋好友,一个人悄悄回到了家乡。

到家那天正是中午,推开小院的大门,父母亲和弟弟妹妹正在院子里有说有笑地吃饭。听到动静,大家一回头看到牛元康,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

看着一脸高原红、满脸被晒爆皮、头发稀疏的牛元康,在太阳底下傻傻地笑,母亲的眼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抱着儿子,母亲哭得稀里哗啦。

那些天,父亲坐在旁边闷声抽烟,一句话也不说。母亲找了认识的老中医开药,天天大早上起来熬,逼着儿子喝。休假结束临归队前,一直沉默的父亲把儿子叫到跟前:“你想在部队干不?”

牛元康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想了又想说:“爸,我在连队当炊事班长,还负责高原‘植物工厂’水培蔬菜的技术种植和维护工作。连队专门送我去西安学习,要是我走了,战友们冬天就吃不上新鲜蔬菜了。”

父子俩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牛元康告诉父亲,其实,连队掉头发的不止他一个,大家都在掉!现在已是团参谋长的老连长杨民掉得更厉害;别看中士唐林的头发挺好,他那是掉了重新植的发……

父亲听明白了,儿子离不开那片人迹罕至、就连树都不长的雪域高原!用力掐灭烟头,父亲表了态:“行,我儿是军营男子汉,没有头发也好看。我支持你!”

一听这话,母亲在一旁抹眼泪说,“那以后处对象,要是人家女孩挑剔可咋办?”“妈,没事,实在不行我也去植发,新植的头发比我现在的都好。”牛元康笑嘻嘻地回答。

“舍弃”世界

前两天,边防连组织大雪封山前的最后一次轮换。

在一线哨位执勤近一年的11名战士下哨回到连队,休整后分批组织探亲休假,新的一批官兵走上雪山接替他们的战位。

这意味着,这批官兵将在边防一线哨位坚守整个冬天。送别战友上山,连队翻译吉根激动地说:“都说高原苦,其实最苦的是寂寞。”

吉根说的寂寞,是指在雪域高原没有网络、没有信号的日子。2020年,祖国广袤领土上,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可这个边防连官兵戍守的所有一线哨位点位,全都没有网络和信号。每次走上哨位,官兵们都要与这个信息社会隔绝开来,至少半年联系不上。

因为这,吉根的妻子没少埋怨他。吉根告诉记者,刚和妻子处对象时,妻子特别喜欢军人,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可来到雪域高原这个边防连后,妻子的抱怨慢慢地多了。

特别是那年5月,他带队上某哨位执勤,一去就是半年多。直到年底,他才走下雪山回到连队。至今,他还清楚记得下山的情景:回连队的路上,他一直盯着手机看,等到手机屏幕左上角好不容易闪出一格信号,他马上迫不及待地拨打妻子的电话。

一次、两次、三次……电话里好不容易传来妻子手机的音乐铃声。电话接通了,一听到他的声音,妻子在那端“哇”的一声就哭了,边哭边说:“吉根,你去哪儿了。”

从半路聊到连队,又从白天聊到黑夜,吉根怎么也舍不得挂电话。聊完电话又通视频,看着已经长高一大截儿的女儿,吉根乐得合不拢嘴。可女儿在视频里压根就不认识他,怎么逗也不叫他爸爸。

“其他军人都可以联系上,为什么就你不行?”这样的事一多,妻子一次次问吉根。其实,妻子的要求也不过分:“家里的事没想指望你,哪怕你一个星期报个平安也行啊。”

吉根很理解妻子,可除了苍白的解释,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这种无奈,连队其他官兵都感同身受:因为“与世隔绝”,很多官兵跟女朋友分手了。

其实,要联系也不是没办法。连长李浩告诉记者,如今,各级越来越关心边防,给他们哨位安装了固定电话,配备了天通手机,让官兵们可以定期跟家人报平安。可大家都很自觉,很少用电话,除了怕有情况电话占线耽误事外,他们内心还有一个窘境——长期与外界隔绝,他们与人交流有些障碍。

就拿吉根来说,一次从雪山上下来,刚到市区他竟然连过马路都有些不适应。休假回家跟同学聚会,多年不见他,同学们都想跟他聊聊天,可没过多久吉根却发现,他和同学们唠不到一块去。他喜欢的边防巡逻、站岗执勤,同学们不感兴趣;同学们讲的时尚流行,他也没感觉……

“长期远离社会,我们落伍了!”谈起这些经历,全连官兵都有这样的感受。可他们嘴上这么说,一到士官选取时,大家却又抢着报名留队。

前不久,中士唐林向连队递交了留队选取士官的申请。坐在地窝子里的铁床上,战友跟他开玩笑说:“你不是说,留队是不舍全连战友,却‘舍弃’了整个世界吗?”

“虽然‘舍弃’了世界,可我们守卫了边防!军人这一辈子,应该多几年这样的经历!”指着中央军委授予的“雪域高原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锦旗,唐林动情地说:哪怕所有人都遗忘了我们,但祖国一定记得!

以黑为美

头一次夜宿地窝子,和战士们挤着睡觉,记者久久不能入眠。原因很简单,地窝子里空气不流通,有一股难闻的味道,熏得人难以入睡。

第二天早上,指导员李煜听说这事,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冬天地窝子里不烧炉子冷得慌,一烧炉子到处都是灰,实在没办法。

“不是不想弄干净,实在是没有那个条件。”私底下,李指导员告诉记者,其实,战士们一个个都酷爱干净,总想把自己弄得干净清爽。高原紫外线强,不少战士刚到一线哨位时行李中还带着洗面奶呢!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多战士的洗面奶过期了也没打开。

为什么?因为没有太多水!

在一线哨位,官兵用水只能就地化冰雪,每一滴水都很宝贵。刚开始条件有限,冰雪化开后,里面有虫子和牦牛粪便。看着漂在水里黑乎乎的东西,大家都不想喝。后来,上级专门配发了净水器,将冰雪化成水后再进行净化,可以达到纯净水的标准,彻底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

可水还是很珍贵!官兵都特别珍惜,很多人上了雪山后就没舍得洗衣服床单,连内衣都尽量延长时间洗。到了大雪封山最艰难的时候,大家为了节约用水,基本上两三天才洗漱一次。

加之巡逻执勤任务繁重,在海拔五六千米、氧气稀薄的雪山上,官兵们穿着厚厚的衣服,每天要在冰天雪地中巡逻10多个小时,很多人出汗把棉衣棉裤都湿透了,冻成了“冰铠甲”,再靠身体的热量把湿棉衣烘干。

慢慢地,大家的迷彩服都磨得油光锃亮,穿在身上“咔咔”作响。官兵们很想洗衣服,可水在一线哨位实在太珍贵了,再加上天气太冷,用冰冷刺骨的水洗衣服很容易感冒,大家只能忍着。

“不管是谁,上了一线哨位,要不了多久,再白净的小伙子就会造得黑不溜秋的。”刚开始,上等兵吴靖浩不信,结果上哨位后,他不到两个月就变得黑乎乎的,再也看不出当初“奶油小生”的样子了。

可在地窝子居住这些天,记者发现,在这里,黑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官兵们利用休息时间自发开展“以黑为美”的健美大赛,大家都说:谁黑说明谁戍边时间长,谁黑说明谁奉献时间久。

尽管这样,一旦要下山休假,大家却又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上士郑良鑫回到连队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脸洗澡。时间久了,身上那股味道难以去掉。在连队休整的几天时间,他几乎每天要用洗面奶洗好几次脸。

下士张重才偷偷告诉记者,全连官兵休假前都有个习惯,到了市区,大家都要找个浴室好好搓搓澡,一定把身上的味道去干净。他们都说:“可不能因为咱们,影响了军人的形象!”

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窝子里,看着一个个黑不溜秋的官兵,讲述他们酷爱干净却又以黑为美的故事,记者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虽然官兵们一个个看起来黑不溜秋的,可在记者眼里,他们是这世上最干净的士兵,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版式设计:梁 晨

来源: 解放军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