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写道什么是世界根本(道德经也认可上帝要谁灭亡)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多次重复过,《道德经》1-37章被定义为《道经》,这一章已经是36章了,《道经》部分即将结束,那么一定也就意味着:老子势必会在《道经》结束部分对道这个整体作必要的总结。当然,从写作方面来讲,通常被称之为点题。
但是,面对第36章,我们却要继续猜谜语,因为老子再一次欲言又止了。
事实上《道德经》已经被猜了数千年之久了,所以也就不必在意被我们再猜一次。
36章的谜语在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不可脱于渊”什么是鱼?什么是渊?这是一个可以解开的小谜。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之利器是什么?这是一个连参考答案都没有的大谜。
谜语待会猜,先试着意译一下经文:
想要让其收敛,应该先令其张扬。想要让其变弱,应该先令其变强。想要让其废除,应该先让其兴盛。想要取得(夺取、拿取),应该先给予。
以上这些道理,就是微明(所谓的微明,就是指非常微妙之理,悟到即心明),凭借着这一微明之道,柔可克刚,柔弱可战胜刚强。
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国家的镇国利器是不可以拿出来招摇过市地显摆的。
文字部分非常简单,文字部分很容易被世人误解,文字部分又留下了谜语。
如果我们拿“欲擒故纵”来解读或理解36章的微明之道,那么实属误解。微明之理一定是有深度内涵的,绝非文字表明所讲的欲擒故纵的兵书之道。
与《道德经》发行量旗鼓相当的《圣经》也有这么一说:“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横行于网络,来自《圣经》的名言警句比《道》浅很多,所以我们容易理解,而且这种理解绝非“欲擒故纵”。
老子于36章所谈的系列微明之理,均源自1-35章,我们刚刚在35章简要地总结过那些已经论及的各种道,诸如“朴”、“静心寡欲”等等。无论是“张之、强之、兴之”还是“与之”,都是令其背“朴”之道,令其各种欲望野蛮生长,自行毁灭。
我们在地里埋下一颗玉米种子,剩下的事情就是给予玉米发育成长所必须的阳光、空气、水以及必要的肥料即可,玉米就会疯狂发育成长,并最终结出数倍于种子的包谷。
“是谓微明”,仅仅只是把玉米种子替换为欲望而已,当各种欲望野蛮生长之时,一定是距离灭亡不远之时。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道德经》从不曾那么阴暗地教世人如何去利用大道干坏事,去用“张之、强之、兴之、与之”灭了谁,而是在警示世人注意事物、事理的这种发展趋势和态势。
用最直白的言语表述一下即为:当你兴旺发达时,如果这背后的动力是欲望,一切都是欲望所致,那么继续膨胀的欲望会不会毁灭了一切,废了一切,应该稍微提醒并警示一下自己……
关于“是谓微明”,在《道德经》40章中,老子还将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进一步诠释论证这一微明之道。
关于36章的谜语,我们待会再猜,继续玩一把穿越,穿到公元23年,看看那烽烟四起之下,极度疯狂,彻底灭亡的新朝以及其帝王——王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