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深刻理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真人不露相”,意思是说有能力、有本事、有才华的“高人”,通常都不显露出自己的本相,到关键时刻才来一个一鸣惊人然而,他们是怎样做到不显露本相的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瞒”在时机还不成熟之时,他们就瞒得妥帖、自然;一旦时机成熟便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这是一种很高深的做事方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深刻理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深刻理解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真人不露相”,意思是说有能力、有本事、有才华的“高人”,通常都不显露出自己的本相,到关键时刻才来一个一鸣惊人。然而,他们是怎样做到不显露本相的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瞒”。在时机还不成熟之时,他们就瞒得妥帖、自然;一旦时机成熟便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这是一种很高深的做事方法。
有些人喜欢卖弄才华,不懂得收敛锋芒,结果招惹了一身麻烦,不但机遇没抓到,反而惹得一身不是,这就是因为不懂得“瞒”的好处。反之,则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三国时期,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能人。但庞统天生怪异,相貌丑陋,因此不太受人喜欢。他先投奔吴国,孙权嫌他相貌丑陋没有留用他。
于是,庞统便准备投奔蜀国的刘备。临行前,孔明交给庞统一封推荐信,表示一旦刘备见此推荐信定当重用他。
可是庞统见到刘备时并没有将推荐信呈上,而是隐瞒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平常谋职者的身份求见,因此,刘备只让他去治理一个不起眼的小县。
虽然如此,身怀治国安邦之才的庞统,并没有为此而耿耿于怀,他深知靠人推荐难掩悠悠众口,他要在该露脸的时候才露脸。
于是,庞统当着刘备的心腹、爱弟张飞的面,将一百多天积累的案件,用不到半日就处理得干净利索,曲直分明,令众人心服口服。正是因为庞统深谙藏露得当的做事之计,使得他步步高升,不久后便被刘备提升为副军师中郎将。
这便是运用“瞒天过海”之计的结果。清末名将曾国藩也是深得此计精髓的人。
曾国藩于咸丰四年在湖南老家招募兵勇,创立水师,训练湘军,自与太平军开战后,运筹帷幄,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有方,屡建奇功,多次受到清廷的恩赏和嘉奖。咸丰十一年十月,两宫皇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节制提督巡抚以下各官,可谓权绾四省。同治元年正月,又加授“协办大学士”,从而成为清朝自开国以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而曾国藩的弟弟们也兵权在握,四弟曾国荃统兵近二万,由于屡立战功,仅同治元年就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七次表彰;五弟曾国葆也统兵五千之众。曾家兄弟权倾朝野,曾氏家族堪称“天下第一家”。正如曾国藩自己所云:“余家目下鼎盛之际....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家门的极盛,并没有使曾国藩得意忘形,却使他感到忧心忡忡,且小心翼翼,时刻隐藏自己的锋芒。
曾国藩认为,功高名显,必然会带来对自己的嫉妒和仇视,所以与人分享利益和名誉是曾国藩的一贯做法。每次打仗,他都不以首功自居。而是将下属或是同僚的名字放在前头。例如,在担任两江总督时,为了搞好关系,曾国藩就特别注意将满人都督官文的功名摆在自己之前。后来,曾国藩费尽心思将长江水师改经制水师,这样一件很大的事,曾国藩又将官文的名字推到自己前面。这是为什么呢?曾国藩分析了官文的为人。官文既仇视湘军,又沾了湘军的光。不是湘军的胜利,哪有他的一等伯爵?贪名贪利,毫无定识,更无风骨,对于这样的贪官,为了促成水师制,不让他反对,必须给他点好处。因此在给太后、皇上的折子里,如果建议改制后的长江水师统领让官文做,大家都做他的副手,他一定会乐意。这样既可以减轻官文对湘军的嫉恨,又可拉拢他一起做事。借此消除满人对湘军的仇恨和排挤。后来证明,曾国藩此举十分成功。
自古身居高位都是非常危险的,只有时刻隐藏自己的锋芒,与人分享功劳,才能与人共处。在曾国藩做官后期,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自谦与人为善的谦卑原则,才使他晚节得保,并在韬光养晦之中达到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感悟做事之技:
最聪明的做事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锋芒“隐瞒”起来,再在适当的时间,找一个适当的表现才华的机会,把所有的技能展现出来,使自己脱颖而出。这种做法用在战场上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在现代企业单位中应用,则会提高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分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