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是哪一种人过的节日(妇女节这几位被称为)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文章开始之前,诗词君先在这里祝所有女性朋友节日快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妇女节是哪一种人过的节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妇女节是哪一种人过的节日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
文章开始之前,诗词君先在这里祝所有女性朋友节日快乐!
妇女节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庆祝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是对女性力量的充分肯定。
1924年3月8日,是我国第一次公开纪念妇女节,何香凝先生亲自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廖仲恺、翟秋白等人也应邀发表讲话。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何香凝是女性,怎么能称她为先生呢?
其实啊,我们将学识渊博,优秀的女性称为先生,乃是对她们的尊称,并无不妥呀。
这样一解释,好像更令人难以接受了:
“把男性称谓放在女性身上就是尊重了?这简直是对男女平等最大的讽刺!”
但其实,“先生”一词是男性专属称谓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先生”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语境之中,意为“始生子”,也就是生下的第一个孩子。
随着词义演变,“先生”的含义逐渐变为“年长有学问的人”,或者是“老师”,也可用作文人学者的通称。
古往今来,我们很少有听到有人称女性为“先生”,不过是因为封建社会之下,很少有女性获得受教育的权利,难以在社会发展中占得一席之地。
民国以来,许多优秀女性开始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人们所熟知,她们当中很多人,都被世人尊敬地称为——先生。
李清照
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提起李清照,我们会想起她的诸多头衔。
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之宗、易安居士......
读过她作品的人很多,喜爱她的人也很多,但很少有人提及她的另一个身份——宋代独立女性代表。
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如今我们更愿意称她为“李清照先生”。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足的官宦家庭,但她既不喜欢针织女红,也对珠宝绫罗不感兴趣。
她爱的,是广博的世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她饮酒,赏景,陶醉于自然之美。
这种陶醉,并不是一般深闺女儿无聊的游山玩水,也并非眷恋湖光山色,而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曾以为,她对自由的向往,会随婚姻生活所消退。
但她嫁作人妻之后,想的并不是相夫教子,沉溺于封建教条所规定的模范婚姻中。
她结婚的目的只有一个——光明正大地谈恋爱。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如此大胆的示爱,在她看来却是最平常不过的。
男子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心中所爱,女子也可以直接表露心中所想。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算不得什么,但在一千年前女子被要求“禁欲”的社会背景下,如此发声,实在是令人惊叹。
多么出格,多么“不知礼”,多么潇洒!
倘若她的独立意识,只表现在情爱之上,自然也是担不起“先生”二字的。
南渡之时,心爱的丈夫做了胆小鬼,弃城而逃,她心中失望,更多的是轻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国家大义之前,她很清醒,亦很坚定。
晚年飘零,她遇人不淑,为了报复渣男,不惜搭上自己,受了牢狱之灾。
她嗜酒,爱赌,一生追求爱情,一生追求梦与自由。
她走出闺房绣楼,走进熙攘俗世,用与男性一致的步伐,行走在一个男女根本不平等的社会中。
除了勇气,还有智慧。
而在辽远的历史长河中,她也并不孤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咏雪才女谢道韫,纺织业鼻祖黄道婆......
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传奇,告诉世人:
女人的声音,也可以很响亮。
杨绛
我不只是钱钟书的妻子2016年5月25日,钱钟书的妻子于北京溘然长逝,享年105岁。
人们传颂着她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捧读着她的回忆散文集《我们仨》,对她的家庭生活津津乐道。
但她的身份,绝不仅仅是钱钟书的夫人。
她是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
这个不带一点“女人味”的名字,奠定了她一生的底色。
她写了很多书,除了《我们仨》,还有《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
她翻译了《堂吉诃德》,精通多国语言,深耕于外国文学领域。
无需做谁的妻子,她的一生,本来就很精彩。
1911年,她出生于时代巨变的漩涡中,伴随着战火与家人辗转在各地求学。
21岁那年,就已经是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的研究生。
三年之后,她与钱钟书结婚,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散文作品《璐璐,不用愁!》。
他们的婚姻,势均力敌。
而结婚之后,杨绛先生又随丈夫到牛津大学与巴黎大学进修,出席第一届“世界青年大会”。
有了女儿之后,她与钱钟书一同回国,却没有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是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历任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
比之民国许多才女,诸如林徽因,张爱玲等,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经历与少女情思,犹如春天肆意绽放的桃花。
她则像是一方沉郁的青苔,安静地攀附在文学的台阶上。
正如她调侃道: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会吐泡泡。
然而,正是这一泓清泉,方能显出她独特的魅力。
除了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她还先后发表了许多散文、小说与剧本,翻译外国文学。
她的人生目标很清晰:成为自己。
正是因为她这份少有的魄力,吸引着钱钟书:
“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到她之后,我从未想过与别人结婚。”
她作为一个“人”获得了爱,而不是作为一个“女人”。
她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
特殊时期,她也被暗流带进深渊,一夕之间坠入谷底。
被剃“阴阳头”,扫厕所,许多翻译稿件与文学作品被没收,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但平反之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翻译未完成的《堂吉诃德》,仿佛那些岁月的风霜,未在她身上留下丝毫印记。
经历了丈夫离世,女儿病逝,已到晚年的她也并未停止创作,她将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下来,永存于世间。
她坚强地宛如一棵松柏,永远笔直站立,永远翠绿。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她都没有停止创作。
诚如她所说:
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而那些与她身处同一个时代的女性,林徽因、冰心、宋庆龄、何香凝、张充和......
她们不再被称为谁的母亲,谁的妻子,而是被尊称为“先生”,只因她们活出了自己,也成就了时代。
叶嘉莹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上面这段话,出自叶嘉莹先生。
想必没有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之一。
这几个称号,随便放在一个男人身上,也是极有分量的。
当我们谈论起她的时候,性别已经不重要了,她所代表的,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
她与诗词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很早。
11岁的时候,她跟随伯父学习诗词,听闻清代的陈维崧是中国词人中写得最多的,号迦陵。
于是她也为自己取了一个一样的别号,其中远志,可见一斑。
与杨绛先生一样,她也早早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8年,24岁的叶嘉莹与丈夫在南京成婚,不久便迁居台湾。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家庭,却遭遇了“白色恐怖”,一连几年,丈夫信讯全无,她一人带着襁褓中的女儿,艰难度日。
而在这段最黑暗的经历中,陪伴她的,是诗词。
她曾说:“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1952年,丈夫出狱归来,却没有工作,一家人依靠她教书维持生活。
而后,她又远赴海外讲学,这一去就是十余年。
虽然她在加大拿也获得了不少殊荣,生活不再捉襟见肘,但她渴望回家的心,却始终未曾改变。
1974年,中加建交后,她立刻申请回国,没有一丝犹豫。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回望过去,她有太多不得已:
“结婚不是我的选择,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选择,留在加拿大温哥华不是我选的,这是命运。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
那时的她,已经是五十岁的老人,但她为中国诗词书写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四十余年来,她应邀到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诗词专题演讲数百场,她不断用诗词表达着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只要她还能站立,就不会离开讲台。
她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这样的“先生”,怎能不让人敬佩?
讲到这里,诗词君又想到另外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战士——张桂梅。
她说的这段话,正是中国千千万独立女性的缩影: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丘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中国女人,真的很飒!
最后,诗词君想用曾经看过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也将它送给所有女性:
妇女的“妇”字,早已不是一个女的在家里拿着扫帚,而是女性也能一把推倒大山,妇女能顶半边天。
姐妹们,我们是光荣的劳动妇女。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
祝大家节日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胡子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