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二胎苦不堪言(盲目生了二胎后才知道的事)
原创、深度、格调
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跟随着舆论裹挟开始纷纷备孕二胎,看到别人在网络上分享的儿女双全、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场景,很多父母盲目跟风生了二胎。
这些年轻一代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能够给孩子更加完整美好的童年、在父母百年之后两个孩子也可以相互扶持。
但很多人却忽视了二胎家庭所要面临的辛苦和压力,要知道,在当前社会的内卷程度和生活压力之下,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是否要二胎,也应该在双亲的慎重考虑之下权衡利弊。
那盲目要二胎究竟带来了哪些后果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表述的,一位生活在三线城市,今年28岁的宝妈评价起自己生了二胎之后的生活,是“折阳寿、生不如死、整夜噩梦”,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从中这位宝妈的悔不当初也可见一斑。
对于很多乐观的网友来说,在夫妻身体状态尚可、时间精力还算充足的时候要二胎,确实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每一个人的客观实际不同,想要的生活也是各有千秋,在此我们只从现实的角度与各位一同分析生育二胎的利与弊。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女性生育的最佳时间为25-29周岁,在这段期间女性身体的各个生殖器官都已经发育完善并且具备较好的功能。
但伴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早婚,不少人在30岁的时候才会选择生育家中的第一个宝宝。
此后如果想要二胎,那么年龄上的劣势就会凸显出来。
通常来说,医学上对于高龄产妇的定义为35周岁以上,高龄产妇生产时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很可能出现羊水栓塞的意外,而且年龄越大,卵子的质量也就越差,很有可能出现畸形等症状。
此时如果执意选择要二胎的话,那么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则是十分必要的。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消费水平整体提高的社会环境之下,抚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所需要的费用对于很多中产家庭来说,都是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调侃:“如今是否生二胎已经不是家庭问题,而是经济学该考虑的问题了。”
生二胎,就意味着在怀孕直至生产期间,母亲必须要暂停工作在家养胎,此时就需要多方考量父亲的工作能力和经济实力是否允许一个小家庭生二胎。
虽然说一个家庭是否选择要二胎,不能完全依靠理性从金钱层面加以考虑,但从怀孕生子开始,到幼儿阶段的吃穿用度,再到上学之后的教育费用,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销,从奶粉到学费再到特长班,养孩子无疑成为了无底洞。
由此可见,在决定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将自己的经济状况考虑进去,如果因为二胎的出现,让自己的经济情况陷入异常窘迫的状态,甚至影响第一个孩子的日常开支,那就得不偿失了。
通过观察盲目生育二胎家庭的现状,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无奈和身不由心,一位网友将自己生二胎之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归结为家庭条件不够好。
“一套房一辆车一个孩子,四室两厅,和公婆一起住,公婆自己挣钱,水电气都是他们交,我们没有车贷房贷,但每年也留不下什么存款,总是想着再买一套房子,换个好车。二胎,真的是太需要钱和时间了。”
多少人在盲目跟风要了二胎之后才感受到生活的一地鸡毛,生二胎对于夫妻双方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道严峻的考验。
在知乎上,类似于生二胎之后母亲现状的问题,也让一众网友感触颇深。
一位母亲谈到自己生二胎的经历:“有一件让我心有余悸的事,当年27岁生完老大,出了月子,没几天就恢复得差不多了。但是当35岁生完老二之后,全身就开始酸痛,每个关节都痛,痛得夜里从梦里醒来。那时候我希望有一个人拽住我的头和脚,使劲帮我拉伸,想象了无数遍,想了无数遍,可是没有这样的工具和人,只能在头脑里用意念拉伸。”
如果生育了二胎,妈妈的责任加倍,辛苦加倍,爸爸却成为了甩手掌柜,这种家庭是不适合生二胎的,就算生了二胎,也只会成为压垮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能带给刚刚降生的宝宝最好的礼物的是什么,我想没有什么比得过一个夫妻双方相互恩爱、尊重的家庭更重要。
对于一个决定要二胎的家庭来说,首先要做好准备的,就是夫妻双方必须全面参与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父亲们可以考虑到妻子育儿的辛苦,愿意承担起育儿的重责,要二胎就不再会成为阻碍重重的事。
同样是一位生育了二胎的母亲,“大的十四岁,小的三岁了,二胎之后三年没上班了,老公回来不是嫌弃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就是嫌弃孩子太吵,玩具太乱,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二胎,不是想生就能生。”
文字中是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的无助和崩溃,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女性势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时妈妈就需要确保孩子的爸爸可以提供持续和有效的帮助,比如换尿布、打扫卫生、做饭等。
生孩子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这来自于人类繁衍的本能和自然和人性的产物。
但完整的爱,才是我们能够带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盲目生二胎,除了自我的无知和懦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严重的甚至可以毁掉一个家庭。
生孩子从来不是儿戏,每个家庭对于生二胎的观念也不同,量力而行,对任何一代人都好。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豪想喝牛奶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第一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