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与人交往启示(方法乃成功之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它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的厉害之处


这篇文章中,邹忌面对妻妾,客人的阿谀奉献,他没有骄傲自豪,而是反复思考,最终在见到徐公时,得出结论“自以为不如。”“暮寝而思之”他回到房里认真思考,最终得出是妻妾客人都在阿谀奉献,没有说真话。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人交往启示(方法乃成功之母)(1)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的这件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 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方法的重要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有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但是,那些好听顺耳的假言假语,又有什么用呢?

古代君王大多数是高傲、固执、偏见、独断的,听不进任何人半点的意见。邹忌之所以能说服齐威王纳谏,关键是他应用的方法得当,事例类比得体,言辞中肯得法。由此感动了齐王,使齐王心服口服,终于采纳了邹忌的见解。所以说,方法是成功之母。

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大臣们都无计可施。可这并难不倒曹操的小儿子曹冲,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将大象放在一艘船上,刻下水面到船舷的距离,然后放置石头,使水面达到之前的刻度,再称出放置石头的重量,就可以得知大象的重量了。

由此可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一种恰当的方法,方法得当了,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忠言逆耳


我的堂弟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叔叔气不打一处来,却拿他没办法。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促使叔叔心情十分急躁,他曾打、骂、逼、罚,但都没有奏效,堂哥反而背道而驰,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的现象。这使得大伯十分头痛烦恼。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够好呢?是不是要让他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呢?

叔叔灵机一动,跟我串通,叫他去厂里打工,说不用他上学了,说他可以去赚钱了,以后想怎么玩游戏都行。堂弟高兴坏了,兴高采烈地去收拾东西,准备进厂。没过几天他便回来了,哭着对我说,姐,我再也不要进厂了。 他一改从前的模样,现在的他埋头苦干,沉迷学习,再也没有碰过游戏。

婶婶不明白他怎么变了那么多。其实我告诉他,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玩游戏的话,你就只能进厂里打工,他不以为然,觉得那么多人去打工没什么的,然后我和叔叔便让他去厂里体验一下。

后来,他到了厂里,不仅每天没有好菜吃,而且所有的家务都得自己干,还得干活。想玩游戏时被捉到还被大骂一顿,扣工资。没有过几天他便撑不下去了。

其实忠言逆耳不是对每一个人的。对待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选择一种令他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教导他。反之则会将他越推越远。

由此可见教育子女也需要一种适当方法,方法得当了,能让受教育者容易接受,并付诸于行动。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到曹冲称象,再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最后又从大伯激发堂哥认真读书的故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凡事都要冷静思考,要拿出正确且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