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小作物撬动产业大格局)
城月镇农民正在采摘马铃薯。陈思亮 摄
在红薯采收现场,农人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 麦思容 摄
绿油油的毛豆种植基地。麦思容 摄
装满马铃薯的货车整装待发。陈思亮 摄
春意渐浓,行走在遂溪广大农村,从田间地头到温室大棚,只见处处抢抓农时、辛勤忙碌的农民洋溢着满怀的喜悦,热土上呈现出一派农忙景象。在这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欣欣向荣的特色农业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打好特色优势农业这张牌,遂溪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久负盛名的农业大县,遂溪耕地面积大,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种类丰富,番薯、火龙果、马铃薯等应有尽有。去年,遂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农业产值达113.5亿元。
眼下,遂溪以精细发展为关键点,聚焦产业振兴,立足特色优势,突出产业融合强农、特色强农、品牌强农、开放强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如何从全产业链发展关键节点突围而出,是遂溪的机遇与挑战。
以特色产业园为抓手,遂溪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建立“生产 加工 科技 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回顾2021年,总投资21697.49万元的遂溪县火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已100%全部完工,火龙果产业全年总产值达10.25亿元,为特色农业的高效发展增活力添动能。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遂溪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不断深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新优势,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农民的思路活起来,让农民的视野阔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在优化品牌农业上,遂溪同样精彩无限。去年,遂溪农产品领域新增3个“国字号”,遂溪辣椒、稻田马铃薯、红糖等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全县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0个,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省级名牌产品1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家,唱响特色农业富民歌。
●陈思亮 麦思容 刘桂军 黄家颖
岭北镇毛豆
政企强联手 孕育大产业
站在岭北镇1、2号毛豆实验基地上,举头遥望,满眼苍翠,春风不断吹拂着一片片绿油油的毛豆植株,醉人春光裹着希望洒满大地。再过一个月,这里多达1500亩的毛豆就长成了。
近年来,毛豆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稳定、种植效益可观,遂溪县岭北镇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作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1、2号试验基地,种植了1500亩毛豆,并且大获成功。
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支持,岭北镇每年可以种植二茬毛豆。据统计,这里的毛豆亩产约1800斤,市场价格保持在4.5元每斤左右,每年纯利润可达7000元每亩。
政企联合打造毛豆特色产业镇
如今,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瞄准毛豆商机的岭北镇,进一步加大了种植力度,全力打造毛豆农业特色产业品牌。
“毛豆是种植产业中的香饽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岭北镇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岭北基本没有闲置土地,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比如香蕉、甘蔗等作物有时候“丰产不丰收”。通过打造毛豆特色产业品牌,推动形成“强企带弱村,抱团促发展”的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推动产业纵深发展。
当前,岭北镇委、镇政府已指导辖内龙头企业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与各村委会合作,采取“龙头企业 经济合作社 农户 定单”模式,在岭北镇田增、迈生、调丰共3个重点村,推广毛豆种植1000亩。
根据规划,由北部湾批发中心负责提供种子、技术和兜底收购,各村委会负责经营。目前,已在田增、调丰两村分别种植300亩毛豆基地,预计明年田增、调丰两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据悉,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正在运营着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该园区占地3800亩,是一个集农产品种植、产品加工、产品集配、电子商务、保税仓储、冷链物流、产品溯源、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商务部和广东重点支持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综合创新项目。园区主打花生、火龙果、毛豆三大业务,其中毛豆日交易量700吨、年交易总量6.3万吨。
“发展毛豆产业我们有很好的基层与优势,可以好好发挥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的作用,调动并优化整合当前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优势资源,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岭北镇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壮大毛豆产业,打造毛豆特色产业镇,岭北早已算好了一笔经济账。该项目将提供200人就业岗位,每个岗位工资收入3500元/月以上,有效缓解留守村民就业压力,增加经济收入;村民土地流转收入可增加100万元/年;各行政村可彻底扭转当前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窘境,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岭北镇副镇长董景杏表示,目前,关于推动毛豆特色产业镇建设的详细规划方案正在如火如荼制定中,镇委、镇政府已经给各个村委下派相关任务,各村委会积极响应,正大力开展宣讲、动员工作,加快土地流转工作,鼓励村民加入毛豆种植行列。
城月镇稻稻薯
盘活闲置资源 北薯南种多赢
眼下,遂溪城月镇石头塘村迎来丰收季——机械化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开挖出一行行黄澄澄、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农户们忙碌地进行着分拣、归堆、装袋。不远处,货车整装待发,准备将这些“黄金果”运至全国各地。
近年来,借着粤黑合作的东风,为充分利用南北地区冬天闲置的农业资源、开发北方冬种马铃薯供应的空白市场,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北方“猫冬”农民、闲置的农业装备以及优质的薯种带到了遂溪。“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一年三造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遂溪热土上逐渐成熟,作物一年可实现三熟,闯出了一条“北薯南种”的致富路。
一片土地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国家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农业发展逐渐步入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阶段,打造高效现代农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南北联动、资源互通的“稻稻薯”模式应运而生,扩大粮食产出,其探索实践也进入第八个年头。
湛江冬闲土地资源丰富,黑龙江冬闲人力资源丰足。早在2014年,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和广东省遂溪县两地的牵线下,习惯“猫冬”的黑龙江农民来到温暖的南国之滨,在遂溪洋青镇500亩旱坡地上试种马铃薯,亩产高达5000斤,每亩收益2000多元,为黑龙江的10倍。
一片土地,两造水稻,一造马铃薯,既利用地力也保护地力,还收到了良好的种植效益,传统主粮与新主粮的碰撞擦出火花。眼下,石头塘村的“稻稻薯”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共有760亩,春夏两季全部种植了早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晚造水稻收割后冬种优质马铃薯,实现了一年三造的高效生产。示范种植以来,一年能实现亩产值9000元以上,亩利润收入达到以往的10倍左右。
因为“稻稻薯”模式,千里之外的资源得以相遇,闲置资源得到盘活,两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均得到提升优化,助农增收的同时,更有效地释放了遂溪的粮食种植能力,充分激活了粮食供给的潜能。
求新求变优化产业结构
纵观遂溪县的农业发展史,从种植甘蔗的“中国第一甜县”,到改种火龙果、发展北运菜,一部应时而变的产业结构优化史的背后,是遂溪波澜壮阔的农业发展史。
在农业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使遂溪也成为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先驱之一。“‘稻稻薯’是一种全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教授郭荣发说,和旱坡地相比,稻田冬种马铃薯的优势更明显。水稻田土壤湿润,肥力高,稻田土壤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在同等管理条件下,稻田冬种马铃薯一般可比旱坡地亩产提高1000—2000斤。在冬种马铃薯之后,土壤肥力增加,来年水稻产量也将提高。
2018年11月,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遂溪一亩田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组成粤黑合作联合体,牵头联合本地多家种植大户,打造遂溪县“稻稻薯”南北合作发展联盟,共建高效生产示范基地。与此同时,联盟还建成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的“稻稻薯”订单生产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据了解,“稻稻薯”模式生产时间仅3个月,龙薯农业合作社农民每人能挣两三万元,冬种马铃薯也使当地农地租金从200多元涨到600元以上,提升了当地农民收入。同时,合作社雇用当地百姓种植,一年发工资超过2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广“稻稻薯”项目,遂溪县将出台扶持政策,支持粤黑合作联合体在雷州半岛打造8—10个规模化“稻稻薯”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和旱坡地冬种马铃薯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参与稻田冬种马铃薯,争取在3年内让遂溪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杨柑镇番薯
增产又增收 销路不用愁
阳春三月,在杨柑镇工业基地上,熟悉的机器轰鸣声奏响丰收的乐章,两台收割机驶过一望无际的红薯地,将一串串红薯犁起,十余位农人正俯着身子,麻利地捡拾红薯,并按大、中、小分拣装箱,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遂溪县杨柑镇是一个沿海小镇,这里常年气候温润,广袤的红沙土上富含最适宜红薯生长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当地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红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何浩生长在遂溪北坡镇的一个番薯世家,十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番薯产业化种植。并从过去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不仅成为遂溪番薯种植大户,还做起了番薯收购商,分销点遍布全国。何浩每年收购的番薯达2万多亩,为杨柑镇、北坡镇、草谭镇等周边镇的种植户解决销路问题,带领广大农民一起发家致富,这也成为遂溪县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卖向全国市场
“我父亲种了30年的番薯,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开始种植方面的知识都是向父亲取经的。”何浩表示,父母的勤劳与对土地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他,而父亲对种植番薯的执着,也鼓励着他大胆追逐农业梦——要种植高品质的番薯,让大家都爱上他种的番薯,让遂溪番薯卖到全国各地去。
尽管有父亲这位军师指导,但一开始何浩的农业之路还是困难重重,“番薯是种出来了,但销路不畅,产品卖不出去。”为此,在头三年时间里,何浩一边种好番薯,一边跑市场,他的步履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后来,为了让产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能直接抵达消费者终端,他又辗转海南、广西、山西、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大型超市、酒店和加工厂,牵线搭桥建立起新的产销对接链,让遂溪番薯从昔日的“提篮小卖”到定销全国、成为民航的空中食品,甚至远销国外。
销路打开后,除了广销自己种的番薯,何浩还如火如荼地做起了番薯收购商,帮助其他种植户及时以较好的价格卖出自己的产品。“受疫情影响,许多种植户的销路可能会受阻,但我现在在全国还保留着5个分销点,每次一到货,分销点当天就能把货卖出去了。”何浩表示。
产量再创新高
“老板的番薯种得好卖得好,我们就被雇来做帮工。有活干,增加收入,大家都很开心呀。”在杨柑镇工业基地上,工人麦姨正与伙伴们一起分拣番薯,他们一天的工钱有130元。何浩每天都会雇用大概80位工人帮忙打理、采收红薯,这对许多农村失业妇女来说,是一份好差事。
近年来,遂溪县委、县政府加强番薯种植技术指导与产业扶持,番薯产量逐年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平稳向好发展。据悉,去年遂溪的番薯总产值为32975吨,预计今年比往年都还要更好。
番薯产量与品种、土壤、气候、肥料等有关。经过不断筛选,脆、甜、无根丝的红薯成为遂溪种植户的首选品种。此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加崇尚绿色健康食品,为此在种植红薯过程中,遂溪人十分注重对肥料的使用。如今,大家普遍使用不含毒素的生物肥,并且其作用在于养护土壤。“以前人们种东西是靠经验,有虫杀虫,但现在以预防为主。而且在收成的前一个月就不再洒药了,确保产品绿色无污染,打响遂溪番薯品牌。”何浩介绍。
目前,遂溪红薯的收购价为每斤1.5元,最高时每斤有2元,一亩地的产量可达到5000斤。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遂溪许多番薯种植户又迎来了喜人的丰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