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2)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3)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考察安徽、亲临合肥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的关心关怀、指示要求、殷殷嘱托,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坚定自觉、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干事创业的有力举措、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奋力书写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眼答卷。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4)

安徽创新馆

正值

再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

两周年之际,

我们走访了各条战线的合肥市民,

倾听他们感恩关怀的心声,

感受他们踔厉奋发的干劲。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5)

01 科技创新

黄叙新:合肥“科创速度”让人振奋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6)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两年来,合肥牢记的嘱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取得丰硕成果。”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黄叙新说。作为多年奋战在科技成果转化一线的工作者,黄叙新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合肥的“科创速度”。

“今年1月,合肥在全国率先推动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开展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工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就地’的一项有力举措。”黄叙新说,5月25日合肥市“‘科里科气’科创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正式发布,通过常态化路演,促进成果、产业、资本融合,能够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

“为了支持在肥初创科技型企业及优秀科研团队发展,合肥还设立种子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自主’,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出来,为科技成果转化播下了‘希望的种子’。”黄叙新说,种子基金通过扶持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引导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是合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

“在创新发展征程上,合肥已经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令人振奋!”黄叙新说,未来,将和这座城市一起,在科创追梦路上奔跑得更好更快,为合肥打造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贡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

韩东成:合肥是科创企业成长的沃土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7)

东超科技自主研发的“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资料图)

“合肥是一座‘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的城市,是科创企业成长的沃土。”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说。

东超科技是一家以空中成像技术为重点研发方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始团队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生创业,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韩东成说,新兴科技成果由于技术新颖、“前途”未定,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商业化投资,此时政府引导性投资基金的帮扶便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合肥的资金支持,就没有现在的东超科技。”韩东成回忆说,在公司早期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合肥高新区种子基金出资800万元,帮助团队掌握的核心技术投入产业化生产。此后,公司的每一轮融资都有合肥市的支持,同时为企业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注入。截至今年5月,东超科技已经完成了五轮约3亿元融资,目前公司最新一轮估值15亿元。

“合肥高校院所众多,创新人才集聚,尤其这两年更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来肥发展,城市发展活力越来越足。”韩东成由衷地说,将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很是关键。合肥市有眼光有魄力,实施了多项管用举措,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因此,最近两年,这座城市涌现出大量科技型企业,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

02 产业创新

林磊:从“中国环境谷”走向全国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8)

中国环境谷(资料图)

“合肥有‘中国环境谷’,依托中科院、中国科大等科研院校,我们合作后将技术落地成新的产品,做一个全产业链的产品线。”聚光科技副总经理林磊说。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1年11月26日,2021中国污染防治联展在合肥举行。

此次展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团”参与。来自杭州的聚光科技带来了系列大气在线监测产品,其中,臭氧前驱体分析设备已用于安徽生态环境监测,相关技术当属全国领先。

“展会有助于联盟内企业紧密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竞争。”

今年,聚光科技正式入驻蜀山区“中国环境谷”。作为国内环保高端仪器装备的龙头企业之一,凭借在环保领域深耕20余年的积淀,准备在合肥实现新跨越。

“作为引进的公司,合肥给我们一些比较好的政策,可以享受免房租、减免税收等。”

林磊说,目前,聚光科技聚焦环境大气、水环境、工业污染源、“双碳”业务等,与中科院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生产相关检测设备。“来合肥的第一步就是入驻‘中国环境谷’,我们可以依托‘中国环境谷’,将业务往外辐射到全国各地。”

张子建:让更多人享受视觉盛宴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9)

维信诺外景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内,整合资深工程师张子建正在实验室中忙碌。他和团队承担无机薄膜关键层的工艺调试和基础条件导入,薄膜晶体管特性调试等工作。

“这些词,可能听起来有点枯燥,简单来说,我们是做柔性OLED手机显示屏的,就是为了更多人看到更好画质的手机屏幕,享受视觉盛宴。”张子建说。

无机关键膜层的开发和导入,对特性调试和产品点亮至关重要。由于时间紧迫,虽经验匮乏,张子建依然选择勇挑重担,接到研发任务后,与项目组反复推敲每道无机关键膜层作用和需求,经过多次研讨和风险的评估,顺利导入无机关键膜层基础条件,实现产品点亮,为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了时机。

作为合肥市引进的高层次E类人才,张子建已经携家带口来到合肥,在城市扎下根来。

“合肥市在购房补贴、住房补贴、人才岗位补贴、购房公积金贷款等政策上大力度的投入,让我们来得放心,来得舒心。希望可以在合肥长期发展,为它的建设增砖添瓦。”张子建说。

03 长三角一体化

武建双:产业集聚,“高手”合作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0)

中安创谷

今年1月,合肥天帷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中安创谷园区。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网络安全合规治理服务领域深耕近10年,聚焦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安全运维、软件测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等,已获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

“刚搬过来的时候,园区还给我们减免了第一季度的房租。”合肥天帷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武建双笑着说,“我们主要是为信息化产业做配套服务的,中安创谷产业聚集,搬过来后,和园区很多企业加深了合作关系,既促进了我们的业务发展,园区很多单位在安全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天帷在合肥、上海分别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智力优势建立研究中心,与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和上海市公安局一起,同步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合规自测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合肥的政策、营商环境、人才引进、金融配套等越来越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享受到了人才、产业聚集的红利。”

目前,天帷立足长三角,先后在上海、合肥、北京、深圳、太原、长沙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支撑中心,网络安全服务延伸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和地区。

张翔:城市在沟通合作中产生“火花”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1)

一列高铁从十八联圩上方驶过

“两年来,长三角区域很多环保领域的科研机构,都到我们产业联盟来考察,带来很多优质的产品。”8月19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翔说。

2020年9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合肥牵手上海、嘉兴、杭州等长三角区域八大城市,共建山清水秀产业优的长三角绿色生态走廊。

联盟成立之初,张翔忙得“脚不沾地”:对接科研人员、联系环保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接洽,还要策划环保类活动、筹办大型展会、研究会等。

“长三角区域的不同城市,每个地方都有一把刷子,在互通时就会产生很多商机。”张翔觉得,城市在沟通合作中产生“火花”,自己的忙碌就是有意义的。

目前,环境产业创新联盟已拥有160家会员单位,助力“中国环境谷”集聚了环境领域重点企业175家,形成了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工程服务全环保产业链的框架体系。

“两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合肥的发展也越来越好。联盟近期强化了对环境领域产品及高精尖技术方面的筛选,帮助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进行适度的推广以及相关业务方面的对接。”

04 巢湖治理

姜清泉:能出一点力出一点力!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2)

滨湖国家湿地公园

河道蜿蜒曲折,碧水缓缓流淌,汇入巢湖;几位老人头顶烈日,挥舞镰刀,砍着河中与岸边的水草……这是8月16日上午十五里河义城街道北徐村河段发生的一幕。

“水草必须砍掉拉到岸上来,否则枯死在水里会腐烂影响水质!用机器的话会破坏河堤,只能人工来!”带队的姜清泉边忙边说。

今年68岁的姜清泉,头戴草帽,肤色黝黑,曾在巢湖捕了十几年鱼。2013年,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退捕上岸后,老人也没有闲着,继续带领40多名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队员,活跃在塘西河、十五里河沿岸,清除水中的垃圾、水草等,守护一河清水。

水面打捞清理工作强度大,不仅脏、累、苦,还存在一定的危险。但这些年,服务队的义务打捞从未中断过,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每年春夏时节,服务队的工作量更大。因为雨水较多,河水上涨,水面垃圾增多。每当这时,义务打捞队全体出动,及时清理水面上的垃圾。

“这活的确比较累,有时候要在齐腰深的水里砍!不过我们是喝着巢湖水长大的,上岸后有补贴,生活不愁!现在合肥大力治理巢湖,这是造福下一代的好事,我们能出一点力就出一点力!”谈及志愿服务的初衷,姜清泉坦言。

让老人高兴的是,这两年十五里河河水变清了,塘西河还入选了幸福河湖。

王仕成:看在眼里喜在心底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3)

肥东县长临河镇的玉带河生态湿地

时下,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南淝河大堤、巢湖大堤,游客时常可以看到一群戴着红袖标的老人,他们是当地的护渔员,且曾经都是渔民。

施口社区居民王仕成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53岁的王仕成,初中毕业后就在巢湖里捕鱼。“以前划着小船经常下湖,过度捕捞,鱼是一年比一年少。湖里风浪大,也不安全!我们响应号召,退捕上岸!现在的工作很稳定,也很有意义!”

自从去年走上护渔员的岗位,王仕成尽心尽责,每天一大早就骑着电瓶三轮车沿着堤岸巡逻。“每天8个小时,遇到钓鱼的人,我们就上去劝阻,社区还有宣传单,我们也会散发。去年河边钓鱼的人比较多,现在少了!”王仕成笑着说。

风雨无阻,日复一日,河湖的点滴变化,王仕成看在眼里,喜在心底。“这两年,我感觉巢湖生态环境在不断地变好,以前南淝河水质比较差,现在变好了。以前夏天湖里蓝藻多,现在少了,闻不到臭味。湖边、湿地里还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飞鸟,感觉自己也做了一点小贡献!”展示着手臂上的红袖标,王仕成十分自豪。

05

民生

王继培:家门口有了“放心食堂”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4)

肥西县上派镇爱和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们正在社区食堂用餐。

“过去每天中午儿媳妇都赶回来给我做饭,等我吃完饭后再赶回单位。虽然儿子媳妇都很孝顺,但看到他们这么奔波我很心疼。”家住肥西县上派镇华地紫金府小区86岁的王继培老人说。

王继培是安庆人,儿子在肥西工作,退休后便搬来肥西。到肥西后,生活条件虽然变好了,但老人中午吃饭却成了难题。

2021年3月开始,王继培家附近的肥西县爱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王继培找到了稳定的“饭辙”,再也不用孩子们来回奔波了。

8月18日中午,记者在该中心内看到,王继培等50多位老人正在中心食堂内吃午饭。他们在打菜窗口前排好队,用老年服务卡轻轻一刷,就能自动完成支付,然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配好的套餐。

当天中午的饭菜很丰盛,红烧鸡、红烧瓠子、包心菜、肉丸蛋汤。每份套餐都是一荤两素一汤,米饭管饱。领取套餐后,相熟的老人们聚在一桌,边吃边聊,十分惬意。

王继培高兴地说:“我现在每天上午9点多就来了,在中心里看看书、打打牌,中午吃一顿饭只要交4块钱。吃完饭还能在中心里休息,下午再和老伙计们玩一会,晚上回家和儿子、媳妇一起吃晚饭,每天都很规律,孩子们也很放心。”

黄浩然:阅读空间让书香触手可及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5)

悦书房·杏花书院

“只要有空,我一定去看书,这里的环境真好!”庐阳区居民黄浩然告诉记者。

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内,就有一处阅读空间。黄浩然所说的,正是合肥众多城市阅读空间之一的杏花书院。

8月15日,记者在书院见到黄浩然时,他正在潜心阅读法医秦明的一部最新作品。在这里,不仅能找到诸多经典名著,最新的小说也会很快上架。

2020年,黄浩然从外地回到合肥工作。“有一天傍晚出来遛弯,无意间发现在杏花公园里居然‘藏’着这么一个好去处,对爱读书的我来说,真是太棒了!”黄浩然说,两年来,只要下班后有空,他就坚持来看一个小时书,读完书还能在公园锻炼锻炼,一举两得。

城市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大街小巷,建在老百姓家门口,以正能量、高品位、强功能成为我市重要的主流文化新阵地。“合肥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惊喜太大了,回来是一次对的选择。”黄浩然说,这样浓浓的书香氛围让人不舍离开。

来源:合肥日报

审核:朱琛琛丨责编:吴亚晓岳丨 编辑:陈雷 陶若男

他们还关注这些

1.王海霞接待来访群众

2.首届“中国环境谷”双碳峰会暨工业碳中和专委会揭牌仪式举行

3.一图看懂 | 最高150万元,蜀山区出台招商引荐人奖励办法

4.持续高温!节约用电,我们可以这么做……

合肥凭什么成为新一线(这十位合肥人底气特足)(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