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

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1)

(胤礽)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龙颜大怒,废黜了儿子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被废,原因十分简单,那就是因为这位仁兄既无雄才,也无德行,在太子的位置上除了吃喝就是玩乐,很快惹得皇帝发怒,把他给撸了下来。

不过,康熙皇帝毕竟舔犊情深,胤礽又是康熙皇帝和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的孩子,相较于其它皇子来说,皇帝对胤礽的宠爱,不仅偏多,更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罢黜胤礽太子之位仅一年时间,康熙皇帝又把胤礽复立为了太子。

按说,胤礽同志这也算是二进宫了,规矩什么的也都该门儿清了,他应该明白,父亲康熙皇帝虽然偏袒自己,但对他的态度却始终是严厉的,自己是已经下过一回台的人,这回如果再不好好表现,那可就是厕所里开手电筒——找屎(死)了。

但神奇的是,这位仁兄似乎对自己的艰难境地毫不知情,重回太子之位后不仅没有好好表现,反而变本加厉的骄奢淫逸,纵情声色犬马之中,结果很快又被皇帝撸了下来。

这回,康熙皇帝算是对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彻底失望了。

不过,皇帝终究还是没有痛下杀手,而是饶过了胤礽的小命,把他圈禁在了紫禁城的咸安宫,皇子账号永久封禁,再也不能上线了。

看来,强如文治武功,文韬武略,乃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在这一刻,也不过是个恨铁不成钢而徒增惋惜的父亲罢了。

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2)

(康熙皇帝)

在康熙皇帝彻底放弃胤礽之前,康熙一朝的储君事宜,其实是板上钉钉的事。

清朝相较于明朝,文官的权力可谓是一落千丈,大臣们在皇帝的打压下,结不了党,营不了私,也就组成不了像明王朝那种呼风唤雨的文官集团,他们也就无法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左右皇权。

所以,集权统治之下的大清,皇帝是最高级别的话事人,也是唯一的统治者,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的想法和决策不容质疑,一经发布,便如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无法收回。

当年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了争取自主立太子的权利,吃奶的劲儿都使了出来也没能得逞,而如今的康熙皇帝一言九鼎,他说胤礽是储君,那么就没人敢反对,皇帝其它的儿子更是得老老实实的靠边站。

不过,现在胤礽已经被关了禁闭,失去了竞争权,储君的位置一下子就迎来了空窗期。

储君大舞台,有胆你就来,大家都是皇帝的儿子,谁当太子不是当,你能当我怎么就不能当?

于是,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最为残酷的一场储位之争,就这么风轻云淡地拉开了序幕。

斗争很复杂,但作者尽量给大家描述得简单一点。

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3)

(九子夺嫡)

首先出场的,是皇长子胤禔。

胤禔虽然是皇帝的长子,但尴尬的是,他是皇帝庶出的长子,而非嫡生,所以一向不被康熙皇帝所喜爱,基本上就算是没戏了。

第二位,是皇太子胤礽,也就是被关了禁闭的那位,现在等于是强制退赛的状态,跟皇位也基本无缘了。

第三位,是皇三子胤祉,胤祉老兄原本实力出众,但却因为一件小事儿折了前程,这件事儿呢,作者管它叫做“剃头事件”。

康熙皇帝有位宠妃,叫做敏妃,敏妃身体不好,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8年便薨逝了。

而在敏妃的百日丧期之内,胤祉同志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居然给自己剃了个头,捯饬了一下自己的发型。

按理说,这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

她死她的,我剃我的,这有什么关系呢?

放在别的朝代没有关系,但放在清朝却大大的有问题。

我们知道,清朝治下的成年男子,要把前颅的头发全部剃光,只留下颅顶后的头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造型可谓十分时髦。

女真人认为这条长长的辫子是灵魂栖息之所,因而视为生命之本,可见发型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但就在皇帝痛失爱妃,朝野氛围凝重的这个节骨眼上,胤祉同志却把自己的头给剃了。

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4)

(剃发)

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搞乱发型的胤祉引得悲痛之中的康熙皇帝震怒,直接把他从亲王降成了贝勒,彻底失去了储位的竞争权。

第四位,是皇八子胤禩,为人精明,做事谨慎,很有能力,可以说是储位的有力竞争人选。

第五位,皇九子胤禟,第六位,皇十子胤䄉,第七位,皇十四子胤禵都是皇八子胤禩的亲信,属于是“八爷党”。

而第八位,皇十三子胤祥,则是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即第九位皇四子胤禛的亲信,属于是“四爷党”。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几位皇子们为了储君之位大打出手,搞得彼此头破血流的时候,皇四子胤禛却是其中一道十分奇特的风景线。

这位仁兄自称“天下第一闲人”,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把自己关在王府里操弄一些自己喜欢的闲情逸致。

皇子们拉拢大臣支持的时候,胤禛在吟诗作对,皇子们争着抢着在康熙皇帝面前表现的时候,胤禛在饮茶赏月。

这样与世无争的心态,不仅让其它皇子们认为胤禛无心权力,不过是追求不高的闲散王爷,从而对他放松了警惕,还使他成功吸引了已经看惯了,看吐了儿子们相互争斗的康熙皇帝的目光。

老皇帝一看,这小伙子行,这小伙子面对如此纷乱的时局还能保持平常心,实在是难得,以后必成大器,于是拍板决定,传位胤禛。

有人说,看来权力纷争的最终奥义,就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但实际上,胤禛同志不是不争,而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在进行争夺,这种方式十分隐秘又十分阴险,以至于欺骗了当时的所有人。

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5)

(皇位)

闷骚的胤禛同志越是表现出自己不想当太子,不想当皇帝,实则他的内心对权力的渴望就越强烈,只不过,胤禛强大的自制力可以让他压制住内心的狂热想法,让他用扮猪吃老虎心态去欺骗他的竞争对手,让他们对自己放松警惕,让父亲康熙皇帝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以一种踏水无痕的状态来赢得最终的胜利。

看来,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厉害的武器,绝非暴力和抢夺,而是和平与忍耐。

靠着如此韬光隐晦的蛰伏力,雍正终于赢得了走上这历史舞台的门票。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于北郊畅春园,时年六十九岁,同年,胤禛同志接班登基,史称雍正帝。

相较于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开拓进取,抑或是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的缔造盛世,雍正皇帝似乎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皇帝登基之后喜欢收拾大臣,动辄对臣公就是一顿整治,今天降职,明天抄家,后天直接送上西天。

严刑峻法,雷厉风行,严猛行政,阴险狡诈,爱耍心眼,这似乎成为了伴随雍正皇帝一生的标签。

诚然,雍正的性格正是如此,这是很难改变的。

雍正的城府多深(雍正狡诈隐忍心机复杂)(6)

(雍正皇帝)

不过,皇帝刻薄是真刻薄,但他刻薄却不寡恩,他刻薄是对官员,尤其是对贪官污吏,而对官僚阶级摆出一副臭脸的同时,雍正皇帝对百姓们的态度却是十分温和的,简直可以用爱民如子来形容,作者甚至觉得,雍正皇帝的执政风格和东汉明帝刘庄极为相似,本质上来讲,他们都是那种对臣子苛刻,对百姓则十分良善的帝王。

皇帝杀伐果决,从不手软,但帝王虽然冷酷,但却并不无情,在皇帝不长不短的十三年执政生涯里,他曾豁除过贱籍,周济过百姓,普遍过钱粮,所谓仁善之举,雍正皇帝也没少干。

坊间曾经有“雍正一朝皆清官,天下百姓皆得幸”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却是那一时期的基本写照。

有功有表扬,有错就批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为了解一个真实的雍正皇帝,那就是:

刻薄不寡恩,冷酷不无情,皇帝的一生志在实现他恢弘的治国理想,而绝非拘泥于小小皇位,方寸之间。

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历史爱好者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皇帝的看法总是标签化的,似乎一个字,两个字,或者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位皇帝的一生。

虽然说比起顺应天意,人本身更擅长制造谎言,我们也只能在故纸堆上了解到他们的生平,但他们不是纸片,不是木偶,不是虚构出来的人,他们曾经是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们的一生,或长或短,从来都不是干瘪的,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

让懂的人去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让我仍然是我。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病逝,时年五十七岁。

当年少年鲜衣怒马,如今帝王龙驭上宾,尘归尘土归土,一段传奇也落下帷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