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谈读书答案解析(读卧龙先生的纳言)

大多数人都很崇拜诸葛卧龙,然而我们所认识的诸葛卧龙先生,基本上都是电视局《三国演义》里面的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卧龙虽然不像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多智而近妖”,但在火柴君心目中也算是一个近圣之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的作品,除了广为流传的千古名篇《出师表》外,最值得研读的要算他的治政之要《便宜十六策》了。

陶渊明谈读书答案解析(读卧龙先生的纳言)(1)

《便宜十六策》第四纳言篇,主要论述了作为一国之君,要广开言路,不能脱离群众路线。

不管我们看名人传记或是名人的著作也好,他们之所以有所为有所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有自己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先生的“纳言篇第四”。

【原文】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着,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陶渊明谈读书答案解析(读卧龙先生的纳言)(2)

【译文】身为国君应广纳众议,虚心接受谏言。为人父者有直言不讳的子女,而为人君者有直谏的臣子,那么当他们行为不义时,为人臣子、儿女便会提出告诫,及时挽救危机,也保全为君为父的美德。有恶习就要戒除,不可违背正道,倘若破坏正道,国家将遭遇危机。

人君若专断固执,不纳谏言,忠臣的计策便无法上达,使奸邪趁机而危害朝政。因此政治清明的国家,臣子能直言无讳;而无道之国,在朝者尽为趋炎附势、言语谄媚的人,进而使朝政更为腐败。

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乐与百姓结交,而能成就伟大的学问,为后世万代所景仰,奉为圣人。所以屋顶漏水,若不修补,便无法居住,为政者有缺失,却不能改过,百姓的生活必然不安定。

陶渊明谈读书答案解析(读卧龙先生的纳言)(3)

纳言篇内容不多,信息量很大,火柴君持萤火之光,抱着发些热的美好愿望在此也列举一二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正道?古今有识之士所遵循的正道之于家、之于国、之于社会的意义?考虑这些问题的人早已达到抛却个人得失利益的境界。

什么是德?所谓“厚德载物”,“德薄福浅”,德应该是“战略层面”的东西,真正的高人是不用“术”的。

什么是能量和智慧?真正的能量和智慧应该不是高高在上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所以才有了近代伟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