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1)

1221年,冯璧60岁,这一年,他接连被改任数职,均时间很短,最后又改任同知集庆军节度使事。他已经倦了,烦了,更看开了。到任不到一个月,即上章请老,朝廷倒也干脆,给他一个“通仪大夫”的待遇,让他致仕了。

无官一身轻,刚一卸任,冯璧就直奔嵩山而来。实际上,他早就对于未来的生活有所安排。很早以前,他到嵩山游玩,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的山水,产生了退隐之后到这里生活的念头。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2)

嵩山并玉峰下,有九龙潭,崖壁高耸,峡谷幽深,两侧山崖怪石嶙峋。嵩山东部之水,从峡谷里逐级跌落,冲击坚石,形成一个个巨潭。夏季雨水大的时候,瀑布相连,声势浩大,震耳欲聋。《登封县志》是这样记录九龙潭的:“九龙潭在太室东岩,山巅有水流下,激冲成潭,盈坎而出,复作一潭,共有九潭,递相灌输,水色洞黒,其深无际崖。险峻波涛怒激,登临者至此,輙凛然生畏焉。有石记戒人:‘游龙潭者,勿语笑,以渎龙神,神怒则有雷,恐天封。’“

到了唐玄宗时,将行宫改为寺院,名龙潭寺。白居易来九龙潭游玩时,曾经夜宿龙潭寺,并写下《宿龙潭寺》一诗:“夜上九潭谁是伴,云随飞盖月随杯。明年尚作三川守,此地兼将歌舞来。”并有《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一诗:“山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踏翠弄潺湲。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始知驾鹤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3)

如今,冯璧来到了这里,在并玉峰下,他找到了一块地势平坦的地方,那里生长着十几棵高大的松树,他就在松树旁结茅而居,取名“松庵”,他对这个名字颇为得意,索性自己就以“松庵”为号。冯璧有《雨后看并玉所控诸峰》一诗,描写了“松庵”的周围风景:“

并玉如高人,壁立九千仞。一日不见之,令人生鄙吝。

春深木叶敷,秀色益濡润。结茅寄僧蓝,晴碧时得趁。

老宿诧孙峰,隅侍到龆龀。连延青一色,枚数须谛认。

溟濛空翠间,我亦疑未信。朝来云气昏,埋没瑜匿瑾。

如苍梧政愁,湘妃郁思舜。重阴俄解驳,霮濧夕晖衬。

娟娟忽层出,历历分远近。云峰互吞吐,千状才一瞬。

出奇如孙吴,相降如廉蔺。如众星拱辰,如侯伯入觐。

接武如朋簪,承迎如价傧。负固如吴楚,争长如齐晋。

怪诡如夷蛮,骈罗贡琛赆。窘蹙如擒获,系累将就衅。

如应龙神灵,蛰卧时奋迅。如天驷超轶,坰牧税羁靷。

如雄对改容,失箸骇疾震。如猛士无哗,攒槊俟严阵。

独两峰巍然,魁杰俨崇峻。光辅岳柱天,郁为中兴镇。

降生申与甫,周室偾复振。诗传配崧高,百世磨不磷。”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4)

冯璧在嵩山隐居时,倒也颇不寂寞。台阁旧游、门生故吏问遗山中者络绎不绝。元好问、雷渊、王渥、李献能、冀禹锡等曾拜在冯璧门下的文人们,因多居住在嵩山以躲避战乱,更是“松庵”常客,与冯一起到嵩山各处游玩,每年的春秋两季的仲月,还例行逐个走访嵩山古寺。冯璧有《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一诗:”寺元魏离宫,十日来凡两。前与髯卿偕,斋奠少林往。其时巳薄暮,诸胜不暇访。今同魏诸孙,再到风烟上。寺僧导升殿,雄深肃瞻仰。柱础门限砧,追琢成大壮。不见磨琢痕,莹滑眀滉朗。摩挲三叹息,后世无此匠。晚登西南亭,碧玉对千丈。如王官天柱,如太华仙掌。留宿赞公房,秀色梦余想。夜静耿不眠,泉溜琴筑响。惜髯今不来,联诗共淸赏。“

元好问有《缑山置酒》一诗,诗序中写道:“同内翰冯丈叔献、雷兄希颜赋诗,分韵得宾字。”可知几人曾经到缑山王子乔羽化成仙处游玩并分韵赋诗。元好问诗写道:“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元好问还有《水调歌头缑山夜饮》一词:“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

那时,龙潭龙的住持为虚明寿、首座为澄徽,二人不仅佛学修为颇深,也都是诗僧,也常到“松庵”去看望冯璧并赋诗相和。冯璧在一首诗的题序中写下了这段生活:“元光间,予在上龙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与元雷游历嵩少诸蓝。禅师汴公方事参访,每相遇,辄挥毫赋诗以道闲适之乐。”

元光二年(1223年),元好问《摸鱼儿》词《笑青山不解留客》题序也记录了此事:“正月二十七日,予与希颜陪冯内翰丈游龙母潭。韩吏部钓于龙潭,遇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既归,宿于近潭田舍翁家。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烛天。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未见也。龙潭寺南洼尊,冯丈所名。”其词为:”笑青山、不解留客,林丘夜半掀举。萧萧暮景千山雪,银箭忽传飞雨。还记否?又恐似、龙潭垂钓风雷怒。山人良苦。料只为三年,长安道上,来与浣尘土。 清阴渡,渺渺风烟杖屦。名山元有佳处。 山僧乞我溪南地,十里瘦藤高树。 私自语,更须问、窪尊此日谁宾主。朝来暮去,要山鸟山花,前歌后舞,从我醉乡路。“

元好问在《内翰冯公神道碑铭》中,这样描述了冯璧在九龙潭的状况:“明窗棐几,危坐终日,琴尊砚席,翦然无尘埃。客至废书,清谈雅论,俗事不挂口。或与之徜徉泉石间,饮酒赋诗,悠然自得。尝画《管幼安濯足图》以寄意,其趣尚略可见也。”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5)

冯璧还用嵩山九龙潭山泉之水酿造美酒,所酿酒名“松醪”,曾经有客人带来名酒与“松醪”相比,味道相差很远:“如与深山草木衣木食人语,觉傭儿贩夫尘土气为不可响也。”

那时,嵩山山涧中生长着很多野生兰草,每年的仲春之时开花。每到此时,山僧野客都会到山涧中采兰,等兰花开时,带着兰花到“松庵 ”品评,以香韵高绝者为胜,少劣则有罚,谓之“斗兰”。一众人等意兴颇高。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6)

元好问对冯璧评价非常高,他写道:“所遗于君子者三,曰气,曰量,曰品。……品之所在,不风岸而峻,不表襮而著,不名位而重,不耆艾而尊,是故为天地之美器。造物者靳固之,不轻以予人,阅百千万人之众,历数十百年之久,乃一二见之。……正大以来,天下大夫士论公平生者盖如此。”

冯璧自致仕到嵩山后,一住19年,直到他79岁时,河南被蒙古兵攻破,他才北归故乡,同年在家去世,享年79岁。

冯璧走了,他在嵩山的故事却留了下来,从此,嵩山九龙潭又因冯璧多了一段佳话。“斗兰”、“松醪”,遂为山中故事。

(作者注:文中所说“九龙潭”,过去又称龙潭、龙母潭,现在称为八龙潭。)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7)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8)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9)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10)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11)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12)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13)

七十二潭中双龙潭的传说(嵩山旧事九龙潭的幽兰之香)(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