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

《神情诗》

晋·顾恺之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东晋时期

大将军桓温扩建的江陵城竣工

他邀请四方名士齐聚江津渡口

觥筹交错之际

桓温把酒临风,眺望城池

希望在场宾客作诗以赋江陵城之美

“若能目此城者,有赏。”

话音刚落

便有一人应答——

“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桓温听后,大呼极好

随即献上赏赐

这位出口成章

备受大将军赏识的名士

便是“中国画祖”顾恺之

才华横溢的他

被世人冠以“才绝、画绝、痴绝”

“三绝”的美誉

连当朝宰相谢安都盛赞他

“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1)

用文字为四季“拍”了写真

顾恺之的笔墨

不但绘就了《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等传世名画

也书写了经典诗篇

其中一首《神情诗》

仅用20字

就描绘出春夏秋冬的生机与精神

达到以诗入画,诗画一体的意蕴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2)

“春水满四泽”

写春天风光时

大多数人喜欢从花鸟植物入手

但顾恺之看到的是

滋养万物的春水

水波的满溢,开启了一年的生机

“夏云多奇峰”

盛夏酷暑难耐

诗人却注意到山中的云雾

或如棉絮铺陈,或如海浪翻腾

时聚时散,变化多端

在顾恺之笔下

炎炎夏日不再苦闷

反而,多了一丝趣味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3)

在康震看来

《神情诗》好似绘画说明文

“更像是一幅一幅画,给它起了个名”

春水、夏云、秋月、冬松

顾恺之抓住时节之美

用文字为四季“拍”了写真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4)

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中

经典传唱人宁静

走进顾恺之笔下的春夏秋冬

温柔吟唱出四时之美

带领大家回归自然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5)

用画笔“改编”曹植著名IP

许多人对于顾恺之的认识

是从《洛神赋图》开始的

这幅长卷画作

像是多个场景组成的“微电影”

讲述建安才俊曹植与仙人洛神的旷世情缘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6)

启程返回封地的曹植

在黄昏时抵达洛水

烟波浩渺中

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两人一见钟情

曹植以玉佩传递心意

奈何人神殊途,求之不得

顾恺之笔下的洛水

有时舒展自如,有时激荡回旋

微妙变化的细线

如“春蚕吐丝”,圆转均匀

带来极具韵律的视觉之美

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景致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7)

善于“以形写神”的顾恺之

在画人像时

喜欢将眼珠留到最后一笔

在画卷中

曹植与洛神的目光

从未离开过彼此

洛水邂逅时,专注而讶异

解玉传情时,含情脉脉

离别回首时,尽是不忍与不舍

在曾学过国画的宁静看来

这样的点睛之笔

“把一种内心的感受画出来了”

爱一个人,眼神是藏不住的

不论是绘画还是作诗

顾恺之从不局限于前人的框架里

而是用全身心地感受自然万物

他看遍人间百态

用灵逸的线条

勾勒人物最美的姿态

他游历山川湖泊

在诗国中绘就四季画卷

笔下的图案与文字

也因此充满了生命力

顾恺之的三绝(顾恺之用这首诗为春夏秋冬)(8)

顾恺之生活的魏晋时期

虽饱经社会动荡

却迎来了思想文化的高峰

王羲之父子的书法

戴逵、戴顒的雕塑

陶潜、谢灵运的诗

……

屈指一算不过两三百年光景

孕育出“竹林七贤”“兰亭名士”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言

“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人们亲近自然,寄情山水

用笔墨纸砚记录下

山川自然之美

心性自由之美

绘画、诗歌、书法

凝聚成光辉灿烂的魏晋风度

也为大美中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 央视综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