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成语(商丘殷商之源文化沙龙)
编者按
庄子是宋国蒙人,又在蒙泽泽畔做过蒙漆园吏,故后世人们又称他为“蒙庄”。如唐代刘禹锡《伤往赋》:“彼蒙庄兮何人!予独累叹而长吟。”唐代赵彦昭《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清代黄鷟来《和陶饮酒》之七:“快哉《逍遥游》,蒙庄真达生。”
庄子在《寓言》篇,最早提出“寓言”一词。《史记》中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是《庄子》这部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有时一则寓言故事,在后世可形成若干条成语,其形式和意义相去不远,如“庄周梦蝶”“庄生梦蝶”“蝶化庄周”“蝶化庄生”等,都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朝三暮四
庄周碑林
成语中有很多与宋国有关,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这些成语主要来自先秦及秦汉典籍,其中一部分就来自《庄子》。翻开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的“摭佚”,你会读到“狙公赋芧”这样一则寓言,成语“朝三暮四”即源于此。该故事讲到宋国有个养猕猴的人狙公,他爱猕猴,养了成群的猕猴。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以此满足猕猴的食欲。不久缺少粮食,要限制他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欺骗他们说:“给你们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跳起来发怒。他不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趴在地上表示高兴。惠施听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很受启发,觉得庄子对道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里也非常佩服,所以他坚持听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庄子。
除了这则源于《庄子·齐物论》的故事,《庄子》的33篇中,共有寓言成语108条,分别分布在21个篇章中,可为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如《逍遥游》中有大瓠之用、越俎代庖、鹏程万里、不龟手药、姑射神人、冰肌玉骨、绰约多姿、吸风饮露、樗栎散材、跳梁小丑等,《养生主》中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螳臂挡车等,《秋水》中有望洋兴叹、夏虫语冰、贻笑大方、井底之蛙、邯郸学步、濠梁之辩等,其它篇章中有相濡以沫、七窍生烟、抱瓮灌园、轮扁斫轮、得心应手、东施效颦、鼓盆之戚、屏气凝神、呆若木鸡、鬼斧神工、君子之交淡如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宋画吴冶、每况愈下、空谷足音、运斤成风、涸辙之鲋、屠龙之技、吮痈舔痔、探骊得珠等。
矫情失真
《庄子》中的成语不少条目深刻地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生活哲理,可谓是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对人们了解庄子的哲学观、政治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书中《外物》篇有“矫情失真”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宋国的国都演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父母死了,他按照当时的礼节披麻戴孝,守丧居哀,哭得死去活来,甚至连饭都不肯吃,这样没有几天就弄得形容憔悴,一点精神都没有了。宋国的国君听说了以为这是孝行,便下诏旌表他,还封他官师的爵位。这件事社会上广泛流传,乡里的人纷纷效法他,一些父母死了的人,便按照礼节,大肆举哀,不顾自己的心身日夜哭泣不止,有意毁伤自己的面容,有的甚至汤水不下……,因此而死亡的就有一半之多。
庄子的弟子们听说后告诉了庄子,庄子说:“这是因追求名利而矫情失真啊!古代人们不以名利所动: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逃走了。汤想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因此发怒。纪他听说了,便率领弟子避居到窾水之畔,诸侯便来劝慰他们,三年之后,申徒狄竟因倾慕高义投河而死。”庄子的弟子说:“先生,追求名利而死是失真,倾慕高义而死是不是失真呢?”庄子说:“使用捕鱼的竹笼,是为了捕鱼,捕到了鱼,就把竹笼遗忘了,这叫‘得鱼忘筌’;使用捉兔子的绳具,是为了捉兔子,捉到兔子,就把绳具遗忘了,这就‘得兔忘蹄’。运用语言是为了表志真意,表达出了真意,就把语言忘了。我怎能遇上遗忘语言的人,和他倾谈呢?”弟子们像似领悟了,没有再说什么。
逆旅二妾
庄子是一位幽默大师,他不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喜剧性元素,而且在艺术实践中具有创造和表现的张力。他能在各种细小的事物中揭示出深刻的本质。《庄子》成语的不少条目都显示出幽默的神奇功效,如《外物》篇“庄子神龟”即说就算如神龟般神通广大也会有算计不到的时候。《山木》篇中有“逆旅二妾”的故事,“恶贵美贱”成语即源于此。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一家旅店里。他看到这家旅店的主人有两个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可是长得丑陋的受到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阳朱很不理解,便问其中的缘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感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丑陋。”杨朱告诉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记住:做善事而存有积善德之心,就没有善德了。能为善,而又能抛弃自已的名利之心,到哪里都能受到人们的欢迎。美的自然为美,自我矜夸,表现出来的反而就不美了,丑的自认为丑,德行反而是美好的。”
三命而俯
庄子在他的著作中展现出动人的历史画卷,对当时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反映,达到了惊人的广度与深度。在《庄子·列御寇》中有“谦之与骄”的故事,成语“三命而俯”的故事即源于此。孔子的十代祖是宋国的正考父。正考父年少时勤奋好学,青年时更加虚心求进。他的作为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便任命他为士,让他出来当官。正考父做了士以后,他就躬着身子与别人说话,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人们认为他很和顺,便都愿意帮助他。不久正考父因办事谨慎,忠于职守,被提拔当了大夫。正考父此时见了人总是弯着腰,表现得很谦恭,说话也更加和气了。事隔不久宋国的国君又听不少人说正考父的好话,于是又提拔他作了上卿。正考父此时见了人总俯身向地,行路时便沿着墙根走,他治下的人民见他“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如此谦恭,谁也不敢违反法度,所以他所管辖的地方一片升平景象。
与正考父同时还有一个与他相反的人。这个人少年时学业有成,青年时便被宋国的国君发现了,任命他为士。他一上任就挺起胸来趾高气扬;第二次被任命为大夫时,他坐在车子上还手舞足蹈;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连称呼自己的叔伯都直呼其名。于是众叛亲离,他的辖区强盗横行一片混乱。庄子所讲这则故事意思是人在高位得势的时候要做到谦卑自省,战兢自持,时刻保持警醒。
来源:马学庆 网信商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