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靠一杯奶茶赚40亿元(他13岁做童工32岁大赚3000万)

他本是个富二代,不过13岁就成为学徒,20岁单枪匹马闯日本,先后搞定耐克、优衣库等大客户,耗时27年,楞把一个贴牌公司做成总市值超过740亿,员工4万多人的服装集团,他就是申洲国际的缔造者马建荣。

29岁靠一杯奶茶赚40亿元(他13岁做童工32岁大赚3000万)(1)

1965年,马建荣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针织专家,曾做过上海一家针织厂的副厂长。

不过,这个富二代从小就不爱学习,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在底下偷看连环画。小学5年,画本攒下10多个,语文、数学等教科书却崭新如初。

1978年,马建荣干脆向母亲摊牌,“只要不读书,干什么都行”。母亲气得没辙,就把他送到上海,让马建荣在父亲的厂子做学徒,“任由破罐子破摔。”

说来也怪,别看马建荣读书不感兴趣,对纺纱、织布、制衣、印染等却样样在行,3个月不到就出师了。此后的12年间,他一路升迁为小组长、车间主任。1990年,马建荣已经成了地道的“马师傅”,光培养的徒弟就有100多个。

就在这时,宁波北仑区政府邀请马建荣的父亲组建纺织工厂,父亲就带着马建荣在宁波成立了申洲国际。

马建荣确实有几把刷子。他先是从上海请来师傅给员工做培训,随后带领一队人马,沿宁波一路西行。半年多,足迹走遍杭州、合肥、武汉等10多个城市。

市场没找着,马建荣在武汉倒是看了一场大戏。当时,100多个客户把汉口一家纺织厂的厂长团团围住,人手一件松弛的棉毛衫,“你家生产的棉毛衫洗一回都能当裙子穿,”后来幸亏出动警察,否则真要闹出人命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马建荣当机立断“低端订单风险更大,要做就做中高端市场。”

1991年5月 ,从没出过国的马建荣第一次去日本开洋荤。在东京一家母婴店,他本想给表姐的儿子买件衣服,结果一看标价就吓了一跳,“2.5美元,比成人的汗衫还要高1美元!”

怎么这么贵?一看衣服的面料,马建荣全明白了,“纯棉面料”,甲醛残留低、染色技术高!他当即决定主攻高端产品,“产品就出口日本。”

技术、面料、生产都不是事。2个月后,第一批1000件纯棉衣服就运到了东京,“质量、款式和市场上的相差无异,价格却低了50%”,东京批发商还跟更疯了一样,当时就追加了一万件订单。

马建荣回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上海挖了5个徒弟过来,并招募了100多号员工,开始没日没夜组织生产。

那段时间,他吃住都在工厂,厂房24小时灯火通明。3个月以后,一万件服装运到东京,“神了,全部合格”,申洲国际自此一炮打响。

6年后的1997年,马建荣赚了人生中第一个3000万。也就是那一年,父亲彻底把申洲国际的帅印交给马建荣,让他甩开膀子干。

1998年,马建荣一举砸入2000万,购置一批德国设备,包括喷雾染色机、快速印染机、电脑印绣花机,实现从裁剪、缝制、包装一条龙生产。

早先布料裁剪需要50个工人,连轴转一个星期才能搞定,此后5台机器3个小时就可以轻松搞定,“连衣服里面各方块要用到的布料都裁剪得整整齐齐”。

不过,还没等马建荣高兴几天,亚洲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日元狂泻,消费缩水,订单锐减,马建荣赖以生存的日本市场顷刻土崩瓦解。

“把厂子卖了?解散2万员工?”马建荣非常郁闷。不过,等他去东南亚各国转了一圈,心态立马平和了。为啥?千仓百孔的柬埔寨,人家没有一家纺织厂倒闭,每家的机器都转个不转。

“衣食住行永远是刚需,服装行业很快就会有春天。”回国后,马建荣算起了大帐,“不能开源,至少可以节流,”于是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果断掏出2000万进行技术改造。

第一步是花1000万从意大利引进节能染色设备,“每天生产200吨布,一天省下的水费就有20万元”,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7000万。

第二步是花1500万从美国引进自动裁床。以往靠手工裁剪费时费料,而自动裁床,可以实现从制图到裁剪一体化操作,一天就能省下15吨布,“一吨布成本3万元,一年就省1个亿”。

第三步是提高信息化水平。马建荣花了600多万上马一套新的ERP信息管理系统,一举将交货期从120天大幅缩短为30天,“客户下单第三天便可投入生产”。

1999年底,服装行业的春天果然来了,一个东京客户一开口就是1000万的大单,申洲国际当年销售额大幅增长150%。

5年后的2005年11月,申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一举募资9个亿。

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要资金有资金,申洲彻底走向了良性循坏的轨道。此后3年,马建荣把日常管理工作交给总经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2008年8月,马建荣带着全家去北京看奥运会。不过,在鸟巢,当他一看到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立马就坐不住了,“要是能跟阿迪合作,那可了不得!”

于是,马建荣再次冲到一线,他火速引进1000多人科研人员,建立研发中心,开始研发运动品牌面料。

不过,梧桐树是载好了,金凤凰却迟迟没有来,“阿迪已经另选高枝”。就在马建荣郁闷之时,门铃响了,来人名片上赫然写着“耐克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10个字。

原来,耐克要上新款跑鞋,但是原来的供应商生产了700双,没一双合格的。马建荣咧着嘴乐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有了研发中心,别说700双,就是7万双,马建荣也能一口吃下来。

果然,3个月如期交货,耐克一检验,合格率100%。老外一高兴,宣布“新建的产品设计室就放在申洲。”马建荣也由此开始了跟耐克长达10年的合作,“每个季度为耐克贡献100款新鞋。”

耐克一来不要紧,很快彪马、特步、李宁等排着队过来谈合作。

马建荣随后投资1.6个亿,在安徽和浙江新建两个基地,“在合肥招4000人,在杭州招6000人。”

2009年春节过后,马建荣带队在合肥、杭州火车站举了块大牌子,“不管你过去多少钱,一经录用,待遇提高50%。”农民工人一听,立马不去什么长三角、珠三角了,纷纷涌过来,结果人事部一个春节就搞定了1万人的招聘。

此后,马建荣特意在厂区内配上两只巡逻队,24小时执勤。同时,他又花9000万购置了全自动中央厨房,“中式点心、凉菜、炒菜、西餐西点,应有尽有”。

结果,员工年底流失率大幅降低到1%以下,3年来,申洲员工只进不出,“没几个人辞职。”

此后,申洲国际形成 " 垂直一体化 " 的全产业链模式,涵括面料设计、纺纱、织布、印染、裁剪、成衣缝纫、刺绣、包装等全部环节。2010年,马建荣也试水“互联网 ”,他跟网易合作推出自主品牌“MAXWIN”,并先后开出30家零售店。

2012年3月,服装行业硝烟四起,刚刚远道而来的优衣库水土不服。听说马建荣曾主打日本市场,优衣库的柳总专门找上门,“能否合作?”

“来的都是客人”,马建荣不仅没有欺生,相反还把安徽一个厂区都留给了优衣库,“从面料研发、生产、交货等环节通通搞定。”柳总前脚刚刚下单,马建荣后脚就开始采购原材料。

结果,优衣库在中国业务大爆发,每年销售额增长50%以上。到了2013年,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已超过500家。当然,优衣库也顺势成了申洲国际继耐克、阿迪达斯、彪马之后的第四大主力客户。

2013年,马建荣以165亿财富值一举拿下胡润服装富豪榜的榜首。

历经27年发展之路,今天的申洲集团已然成为占地1078亩,总市值超740亿,员工4万多人,国内最大的授权贴牌生产服装企业,52岁的马建荣身价直逼280亿。

“只有将内功修炼得举世无双,企业才可能倨傲天下。”马建荣的经营之道只有这一个简单的信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