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凤求凰“的爱情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详.近年来故事的发生地——邛崃,就把它作为一张文化名片而大肆推广。

从小到大,我都不相信这是一个佳偶天成的爱情故事。而百家讲坛上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认为这是司马相如进行的一场有预谋的骗财骗色的故事。

那么这段爱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1)

(一)投奔临邛

司马相如,本名司马长卿,还有一个接地气的小名叫做“犬子”。后因仰慕蔺相如而改名”相如“二字。他家境优渥,自小读书习剑,才华出众,尤其擅长写”赋”。

学成以后,家里斥巨资给他买了个郎官当,后成为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这个工作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可见司马相如同学的武力值也是很高的,绝对不比一般文人手无缚鸡之力。

可是他并不喜欢这种工作,他只爱码字。

《史记》记载:“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2)

偏偏景帝不喜欢这种辞藻华丽的文章,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采打动上级飞黄腾达的梦想破灭了。不过他也算是收获了一枚粉丝,当时的梁王刘武。

机缘巧合之下,司马相如结识了梁王,梁王非常喜欢他的文章。于是他辞了官去了梁国,梁王不止让司马相如和他手下的几名辞赋大师住在一起,还赐给他一件宝物——当时的琴中之宝——绿绮,上面刻有“桐梓合精”四字。这也是他能撩到卓文君所使用的重要装备之一。

司马相如在梁国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每天都是喝酒论文,也就是在那时他写出了有名的《子虚赋》。

可惜,梁王很早就死了,司马相如只好回到了老家成都。

他在梁国的一直是以梁王的宾客身份,没有爵位官职,也自然没有收入。

他回到老家,发现家里早就破产了,父母也不在了,他从一个富二代成为了穷光蛋。走投无路的他想起还有个朋友王吉在临邛(今邛崃)当县令,他们还有过“宦游不遂,可来过从”的约定。

于是他便收拾包袱,踏上了去临邛的路。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3)


(二)制定计划

根据我们从小知道的故事:

司马相如到了临邛,和老朋友碰了面。两个朋友彻夜长谈,司马相如急切地希望摆脱眼前这种穷酸潦倒的困境,两个人一合计,终于订出了一个绝妙的翻身计划,现在看来还真是明星营销炒作的经典案例啊:

1.首先,名人效应。

在临邛这种边陲小县城,暴发户不少,但就是缺少像司马相如这样有才的名人。有钱人附庸风雅,为了衬托自己的身份,让自己倍有面子自然会去主动结交这样的大才子。

所以王吉让人在城里传播司马相如的美名,加上他本身名气也很大,又在皇帝身边呆过,所以很快临邛城里就人尽皆知有这么一位大才子来到了这里。

为了配合身份,司马相如还下了血本给自己置办了豪华马车,服饰,加上本身也长得英俊,经过包装看起来更是玉树临风,英伟不凡。

2.其次,制造神秘感。

《史记》记载:”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王吉让司马相如搬到宾馆里,每天都会去拜访,开始司马相如还天天和他见面,时间久了,司马相如就不肯见他了,声称自己不舒服,不愿意见面。但是呢,王吉还是每天都上门求见。

小县城的人什么时候见过这种人物啊,县长大人天天都恭恭敬敬地去求见,人家还不待见呢。人们越来越好奇,终于引起了城里的巨富卓王孙和程陈的注意。

这次成功的营销给司马相如打造了一个”奇货可居“的形象,两大首富联合举办盛大宴席,邀请王吉和司马相如一同出席,而且邀请的席位,司马相如为主,王县长为次。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4)


(三)琴挑文君

作为明星,架子是一定要有的。

宴席当天,王县长先到了卓王孙家,除了县长,两位富豪还邀请了上百位宾客,主角司马相如却迟迟不肯现身。

两位富豪一看,哎呀,这牌儿也太大了,肯定是很厉害的人物,于是又派人去请,还是不来。

这宴席已经摆好了,要是主角不来,这两人的面子上不好看啊,于是只能让王县长再出山去请,这下司马相如才不情不愿地来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就像现在的明星见面会一样,司马相如的到来让众人都沸腾了,早已忘了之前那焦急漫长的等待。

司马相如本就是帅哥一枚,为了参加宴席,他还特地拿出了压箱底的奢侈品—— 鷫鹴裘。大牌傍身,身价瞬间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在场的每个人都在心里呐喊着:“哥哥,你太帅了!哥哥,我爱你!“

又是一场完美的炒作,还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得让现在多少经纪人顶礼膜拜啊。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5)

当大家都喝的差不多的时候,王县长就出来说:“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司马相如一再推辞,王县长就一直请求,最后司马相如拿出自己的神级装备——绿绮,开始弹起琴来。

演奏了一两曲以后,司马相如小眼睛一瞟,发现屏风后面有一个大美女在那偷听,他事先早就做好了调查,知道卓王孙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叫卓文君,寡居在家,看相貌和穿着应该就是她了。

于是,司马相如随即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也就是那流传千古的情书——《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卓文君听懂了词曲里的意思,加上她本就对英俊的司马相如一见倾心,一听这样的词曲更是欲罢不能,心早就飞到司马相如那边去了。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6)


(四)月夜私奔

司马相如本就是有备而来,他提前收买了卓文君的侍女。侍女对卓文君说司马相如是钻石单身汉,过几天就要走了,再不主动出手就没机会了。

卓文君也从他的琴曲里听出他对她也是有意的,于是经过一番常规思想斗争以后,她就偷偷溜出家门跑到宾馆去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一看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蕖,肤如凝脂”,自己果然是走了好运了,真给我一个大美女。两人互诉衷肠,情到浓处自然是情不自禁。。。。。。快天亮的时候两人觉得卓家肯定会追究,于是司马相如只能带着卓文君连夜逃回成都的家中。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7)

话说我小时候一直不明白:卓文君为什么那么容易就会跟司马相如跑了呢?就因为歌词写得好,人长得帅?

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卓文君新婚不到一年就守寡,那一年她只有十七岁。

虽然汉代的女子婚嫁自由,但是卓家毕竟是大家,婚姻之事也是不能草率行之。

自从她回家,慕名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她却一直没有答应。直到司马相如的出现才拨动了她心里那根沉寂已久的琴弦,也许只有经历过失去的人才懂那种感觉——宁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辞——只为了让自己不再失去。

她在初尝男女之情时便守寡,她心里对爱情的渴望更加猛烈。但是作为四大才女之一的她,普通的人是走不进她的心的,司马相如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符合一切女生对白马王子的幻想,所以她不惜冲破阻力也要和他在一起——没有比他更能让她心动的人了。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8)

《史记》记载: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五)文君当垆,相如涤器

爱情总是让人盲目,卓文君只看到了他的外表和才华,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穷成这样,当然也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家徒四壁”。

激情很快褪去,两个人总要面对生活。除了弹琴写赋,司马相如也没有别的谋生能力,对了,据说他还结巴,所以不太爱说话。

聪明的卓文君提出一条妙计——回临邛去开酒馆。她知道她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也不想一直背着私奔的骂名,于是她决定用这个方法回去向父亲展示自己追求爱情的决心,同时也可以逼迫父亲承认自己的婚事。

回去以后,卓文君便在前面卖酒,而司马相如则穿上粗衣和伙计们一起洗碗。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9)

现在他们卖酒的地方建成了公园,早成了老年人喝茶唱戏的休闲场所。院子里有一口井,后人称为“文君井”,据说当年卓文君就是用这里的水来烤酒的。

有很多人说是司马相如提出的,我个人则认为是卓文君提出的主意,因为只有自己的女儿才最清楚父亲的软肋在哪里。

她也确实够“坑爹”的,先是私奔让卓王孙丢尽了脸,后来又把酒馆开到自家附近,让所有的人都看到首富的女儿在大街上卖酒。

出于对女儿的疼爱以及对自己面子的维护,卓王孙终于妥协,承认了他们的婚事,赠了他们大批钱财和奴仆,两个人开开心心地回去过小日子去了。

从此两人就真正地过上了梦想中那种琴瑟和鸣的浪漫日子。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10)

如果故事就在这时停止应该也算是圆满。

司马相如固然用了不少小手段,但是两人确实很般配,才子佳人,抚琴弄文,郎情妾意,和和美美,能从此相伴到老,也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当你的爱人明珠蒙尘之时,你总是殷殷期盼着他能崭露头角;

当你的爱人熠熠生辉之时,你在背后默默地为他鼎立扶持。

这便是他们的爱情,那段最美的日子。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11)

(六)白头吟

后来司马相如因为《子虚赋》和《上林赋》受到汉武帝赏识,一时风光无限,卓王孙也转头对这个女婿赞不绝口。

卓文君此时也成了丈夫身边的好帮手,在帮助司马相如安抚西南暴乱之时,她和他一起分析形势,并且运用人脉帮他了解各路人士对局势的看法,在她的帮助下,司马相如两次运用自己写赋的特长,对当地老百姓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平息了暴乱。

不过,再美好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摧残,随着时间的流逝,再美丽的佳人也会有老去的一天,面对着已经不再风华绝代的卓文君,司马相如那颗风流的心又心猿意马起来,这时候他看上了茂陵的一位妙龄女子(家里也很有钱)。

他们成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司马相如便想以此为借口纳妾,给卓文君寄去了一封数字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如卓文君怎么会看不出来其中”无亿“(无意)的意思。

这个时候她终于明白,自己在丈夫心目中早已不是那朵芬芳可人的白玫瑰,而成了墙上碍眼的那滩蚊子血。

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跑去大吵大闹,她早已不是私奔时那个冲动不顾后果的小女孩,生活早已让她学会了从容与淡然,于是她写下了一首同样的数字诗《怨郎诗》回复对方,表明自己这些年因为聚少离多对他的思念与无奈之情.

写完以后,她依旧心绪难平,便又写了一首《白头吟》,并附上诀别诗.

诗里并没有一味地指责对方,她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句话表明自己的爱情观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并向其表明自己还爱着他,也不想失去他。

最后在《诀别书》里更是用一句“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来维持她的女性尊严——如果你还是决意另娶,那么我与你从此恩断义绝!

司马相如这才清醒过来,回想起他们恩爱的种种过去:月夜私奔,临邛卖酒,平乱夜郎.

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如果不是自己当初的百般设计,她也许可以继续做她的千金小姐,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好儿郎安稳度过下半生,也不用和自己一起吃那么多苦.

于是司马相如终于回心转意回到卓文君身边一起过完了后半辈子,也算是圆了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愿望.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12)


他们的爱情始于预谋,却也有真爱.司马相如最后的回归是因为他的病还是真的浪子回头,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司马相如死去一年以后,卓文君也郁郁而终.

不管司马相如人品怎么样,卓文君始终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

聪明如她.也许她早就知道他的目的,只是因为那一眼的爱情,她便赌上了自己的一生.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最真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13)

本文由林钰轲原创,喜欢请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