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忌讳与什么有关(再谈取名时的避讳用字)
再谈取名时的避讳用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取名字忌讳与什么有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取名字忌讳与什么有关
再谈取名时的避讳用字
小张恕
“避讳”,这个词语,其实平时也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在协助父亲打理取名业务时,我对这点有明显感受。
我们在取名时,会问及家长当地习俗中是否讲究避讳,如果需要的话,请提供避讳用字。有的家长就会问类似的问题:什么是避讳用字?避讳用字是指是自己不喜欢出现在名字中的字?避讳用字是忌用字吗?
所以,我们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和大家再聊一聊取名中的避讳用字。(其实关于取名中的避讳用字,张恕老师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我在此就算是重新整理汇总吧。)
一、什么是避讳?
古时,为了体现对尊者、长者的尊重、敬重,在言谈、书写时,凡遇到君、父、长、上名字中的字,都不可直接提及,而要用别的字代替,或者是将其委婉地表述出来,这种行为方式,就称之为“避讳”。
《康熙大帝》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一代名将周培公,在考试时,只因为试卷中出现了“玄”字,没有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的讳,就被将试卷作废,无缘得中了。
假如后来没有街头偶遇康熙,并被康熙赏识重用的话,周培公的人生,也许就因为那一个字而彻底改写了。即便再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用武之地,无处施展,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周培公的这种行为,就是犯了“避讳”中的“国讳”。
二、避讳的主要种类
根据避讳对象的不同,避讳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国讳:
国讳,也称公讳,是指对当朝皇帝,以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名字都要进行避讳。
就是说,全国所有的人,在言谈、书写时都要小心注意,切不可提及这些皇帝名字中的字。
上面周培公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而就连24节气中的惊蛰,也是为了避汉朝某位皇帝的讳,而改名的。
2、圣贤讳
圣贤讳,主要指避开圣贤的名讳。圣贤,主要是指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有的还避始祖黄帝,周公、老子、尧舜禹等。
比方说,以前的读书人的名字中,是不会出现仲、尼的。
3、家讳
家讳,也称私讳,即避父母、祖先等长辈的讳。作为晚辈、小辈,在言谈、行文用字时要避开长辈名字中的字。
因为避讳的对象是长辈,所以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在与别人交往时,也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以免失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为其父名谈,为了避讳,在《史记》一书中,生生将赵谈改成了赵同。史书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要说了。
4、宪讳
宪讳,是指下属官员对上司长官名字的避讳。因上司被称为“大宪”、“宪台”,故得名。
有一些官员,还将此延伸。要求下属避自己和父祖的名讳,以及同音的字。相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就是缘于避宪讳,说的是宋代州官田登为了避其名讳,在他的所辖范围内都把“灯”称为火,于是上元灯节的告示就成了:“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
三、我们取名应如何避讳?
张恕老师认为:旧时的避讳,和当时的情境有关。时代发展到如今,今时今日,国讳、圣贤讳、宪讳都不必在意了;但避“家讳”还是需要的。
毕竟,没有祖先就没有后人,长辈不仅有养育之恩,还让后人有一种归属感。避长辈的名讳,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伦理道德的一种体现。
所以,在给宝宝取名时,最好是因人、因地而异,不能不考虑避讳,但也不能盲目避讳,什么都避。
张恕老师温馨小贴士:给宝宝取名时,避长辈名讳的范围,以直系亲属为宜,即,避开宝宝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名字中的用字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