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精神疾病该怎么办(精神疾病发作该如何应对)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例如,患者常常会出现妄想、幻觉和杂乱无章的思想。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解释说:“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通常不会意识到他们的看法并不真实。”当你无法确定什么是真实的时候,通常很难知道你何时可以从寻求帮助中受益。
这些症状会影响你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例如,你可能会在社交上退缩,或者你会对某个人和某些地方产生不安全感,又或者你可能会开始不注意自己的穿着、卫生,变得邋遢、不修边幅等等。
了解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学会如何处理精神疾病发作,以及如何有效长期预防症状,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减轻痛苦并更快地康复。另外,获得足够的睡眠、每天保持运动锻炼和社交时间有助于防止精神疾病再次发生。
识别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
精神疾病的一些症状会让人产生混淆,误判为其他疾病或心理障碍,但你也可以注意其他症状表现。
在进入精神疾病发作阶段,你可能会经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很容易以压力、疾病或疲劳的形式出现。例如,你可能会注意到你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变化,尽管它们可能难以描述。
“识别早期预警信号是这里的一个关键方面,”荣教授指出。“睡眠模式的变化、不安、不信任和孤立的冲动等都是非常常见的早期症状。”
当你能够识别出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时,你可以立即向专业的人士寻求帮助(如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等)。
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
难以集中注意力;
学习或工作的表现下降;
越来越多的怀疑或不安的感觉;
不太注意个人卫生;
自我隔离,逐渐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没有明确原因的情绪爆发,或缺乏情绪。
荣教授强调,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建议每天记录下你的想法、感受和经历,可以帮助你及时发现可能潜在的精神疾病发作的变化。
如何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亲人?
家庭成员通常是最先注意到精神疾病发作的变化的人。如果你怀疑你的亲人可能患有精神疾病,那么知道“该做什么”以及“该避免什么”会有所帮助。
1.避免对抗
当你的亲人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时,想要纠正他们会感觉像是一种自然反应。然而,在精神疾病期间,幻觉和妄想之类的感知改变是无法解释的。对抗或纠正可能会升级为非理性行为。
“患者的家人有时想要强行纠正患者的错误想法,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这可能会使患者的情况变得更糟糕”荣教授警告说。
2.保持冷静
当你的亲人患有精神疾病时,保持中立的态度和语气,有助于促进彼此的情绪平静。耐心、积极倾听、慢慢移动和说话,也是帮助你和他保持冷静的方法。
3.关注的是他本人,而不是关注治疗、药物或住院
当你的亲人患有精神疾病时,你可以表达出你很关心他的言行;而非判断性的评论和问题,也可以帮助你确定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程度。
在他精神疾病发作期间,你没有表达出关心他,反而专注于他的治疗、药物或住院等情况,可能会被他视为具有威胁性,这可能涉及精神疾病的妄想和怀疑症状。
4.提供无威胁的选择
“如果我给某某打电话,你愿意吗?他们可能希望收到你的消息!”
类似这种以非威胁的方式,让他体验到被关注和安全感。根据他目前的心态,谁可能是他最容易接受的联系对象。
5.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你的亲人没有表明他想与谁联系,或者他的行为可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你可能需要及时联系专业的人士,向他们寻求帮助,或拨打紧急电话(如110或120)。
制定心理健康应急计划
由于认知改变可能造成伤害,精神疾病发作可被视为心理健康危机。
当恐惧、恐慌和困惑可能阻碍可行的思考时,制定心理健康应急计划可以帮助你和你患精神疾病的亲人。
创建心理健康应急计划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但如果你无法有效沟通,将你的医疗信息放在手边会很有帮助。
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应急计划包括:
紧急联络人;
专业心理咨询师及其联系信息;
一份正式的精神和身体诊断清单,如果有的话;
身心疾病诊疗史;
已知的过敏病史;
目前在吃的药物及其剂量;
家族遗传史等。
参考资料:
·美国精神疾病学协会(2022)。《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文本修订)》。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美国精神疾病学协会。
·Abdellati KE等人(2020)。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失败:对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
·为危机做好准备(n.d.)。
·管理压力(n.d.)。
·驾驭心理健康危机(2018)。
·精神疾病(n.d.)。
·Stankewicz HA等人(2022)。酒精相关的精神疾病。
·Stephen A等人(2022)。短暂的精神疾病性障碍。
·了解精神疾病(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