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好人的三种心理(滥好人的4大特征)

滥好人的三种心理(滥好人的4大特征)(1)

对人有求必应 ,不管对与错什么事都去做,不会拒绝人。你是这样的滥好人吗?今天和你分析滥好人的4大成因,看看你有没有躺枪?

滥好人的三种心理(滥好人的4大特征)(2)

在今天节目的开始,先问你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是一个滥好人吗?

总是过多为别人着想,忽视自己的利益,不会拒绝别人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习惯。别人会觉得这样的人很高尚,他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神圣。但人际交往是需要平衡的。有付出就应该有收获,如果只是一味付出,时间长了,心里自然就会觉得不平衡,进而产生自责和挫折感。

滥好人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形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同理心过于发达。同理心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同理心过于发达固然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但也会体验到更多的悲苦。 因为感同身受,他人的哀求便会像哭声一样砸在自己的心尖上。

2. 将婴儿期的自恋带到了成人后的生活中,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一切都由自己负责。大包大揽、来者不拒式的好人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定程度的自我中心。

3. 自我界限不清晰。将太多他人纳入了自我概念的范畴之中。所以跟滥好人一起生活会很累,他们的连带关系太多,一个人的背后站立着一箩筐的社群关系。连表叔的外甥的儿子的邻居,都是他们自我意识里有义务去帮的“自己人”。

4. 滥好人在潜意识里是自卑的,认为别人让自己帮忙是“瞧得起自己”,害怕一旦拒绝就会显示自己能力不足,或者被群体所抛弃。别人的求助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他们治疗自我无价值感的药方。当然,这与第二点并不矛盾,因为自卑是伴随着自大而来。

那么,怎样避免成为一个滥好人呢?

你可以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他人的赞赏与认可喂养了你助人的热情,那么,如果去掉那些赞赏与认可后,你是否仍有行事的动力呢?

为何不脱去那些目光,在自我的意志中塑造出真实的模样呢?

如果你总是在大声地宣告自己的善解人意,不如偶尔也默默助人一回。向盲人的碗里轻声投去一枚硬币吧,他看不见你,不知你的存在,可是你的心会知道你做了件好事。

如果你总是不问缘由就揽下所有的事情,不如偶尔也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帮忙。试试"物归原位"法把他人的事情还给他人,自己的事情留给自己

好人卡有毒,当你愈加适应去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你就只能依靠别人的目光来确立自己的存在。

所以,要记住,做你想成为的自己,而不是他人想看到的你。

那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明天见。

收藏文章?不如关注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学,请持续关注「壹心理」头条号,“世界和我爱着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