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环怎么跟小朋友们讲(环时深度让孩子学)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9月1日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生活远不止书本,教育不能只围着知识教育转,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且看在加拿大、南非、中国,孩子们如何培养生存能力。

加拿大:日常中培养生存技能

一个6岁小男孩在家庭聚会时给一名突发心脏骤停的大人做心肺复苏,在救护车赶来之前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是笔者认识的一个孩子的亲身经历。在加拿大,孩子们的“生存能力”并非专指童子军或“吃苦夏令营”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野外生存能力”,更多指的是日常生存能力,即“怎样在这个社会里生存”。

从学前班起,加拿大学生就学习大量“社会常识”,如垃圾分类和不同种类垃圾的回收时间,什么时候拨打“911”应急电话,拨通后该怎么说,怎样和朋友结伴而行等知识。将家政、生活自理和应急救助、自救等常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给孩子。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区,从小学低年级起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应急包”,辅导老师叮嘱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应急包,家长不能代劳”,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记住应急包的功能和应急物品摆放位置,以免需要用时手足无措。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网络生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加拿大在校园网络暴力问题上曾遭遇惨痛教训,因此格外重视,每个教育局和学区都设专人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网络暴力。相对美国,加拿大因为枪支管制较严,校园安全较美国好得多,但许多中小学都要求学生进行“校内突发事件应对”训练,了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如何应对,如何求助、避险和与肇事者周旋。

7年级左右,加拿大学校每年会组织集体野营活动,让孩子们远离父母和“日常温暖区”,习惯并适应真正的独立生活。学生要自带行李,在野外集体生活3-7天,他们要学会点篝火、搭帐篷、烧水、做饭,还要学会安排自己和同伴的起居生活、学习娱乐,这不仅能培养独立生活和野外生存能力,还能培养团队精神。

进入中学高年级,“社会生存适应能力”更受重视。一些中学配备整套木工设备和汽车维修设备,因为部分学生会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再上大学,这些设备能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为专业技术培训打好基础。对于有升学需要的孩子,则会安排诸如“怎样面试”“怎样准备简历”等应用课,为他们求学做准备。

高中生通常都会有“义工时长要求”,如果修不满就无法毕业。一些协调组织能力较强的孩子可能在“义工”阶段脱颖而出。

不过加拿大中小学“社会生存能力”教育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最突出的不足是“浅尝辄止”,许多学校,尤其私校,各种技能教育只是教授一点皮毛,稍稍专业、深入一点的知识就会引导家长上付费的课后班。(陶短房)

中国:“小小背包客”,卖一天地图

小学四年级暑假,我参加了“小小背包客”活动。我们模拟背包客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在北京挣钱养活自己一天,体验了求助无门后如何自力更生。

不到8点,小伙伴们就在一条小胡同口集合完毕。为营造真实背包客体验,带队老师把所有人的电子设备、钱包都收走了,只留了一瓶水,每人两元启动资金。根据要求,我们去寻访一位隐居在胡同里的收藏家爷爷。在胡同里七拐八拐,我们终于找到老爷爷的收藏馆。这里有清代的元宝,有第一版白话文《新青年》杂志,还有爷爷家祖传的一套道光年间的瓷器。爷爷交给我们卖地图赚午餐费的任务。我们每个人用两元钱从爷爷手里换两张地图,卖完了再领。午饭吃什么就看能卖出去多少地图。

拿到地图后,才明白任务的艰难。这是老城区,附近居民以老北京人为主,显然地图不可能卖给他们。我想到向游客推销地图,还好附近有名胜古迹。但大部分游客都有电子地图或向导,只有极少的人会购买纸质地图,况且我们的地图是风景地图,比普通地图贵一元,价格没优势。我和队友们从上午忙到下午,脚都磨破了,也只卖出几份,午饭钱没能挣够。

在景区门口卖地图的经历太难忘了。太阳毒辣辣地照在身上,没有一丝丝风,带的一瓶水早早见了底。看到一群小孩卖地图,路人指指点点,我尴尬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午餐时间,还没挣够午餐费,我们饿着肚子坚持卖地图,慢慢地胆量变大了。最后我们6个人挣了37元钱。为了让饿了一天的6个人能吃饱饭,我们到多家饭店询问,最后选择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餐馆解决了晚餐。那餐饭菜的口味、价格我现在仍能记得很清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咸淡适合,售价18元;一盘清炒土豆丝,清脆可口,售价10元;每人两碗米饭,饱满软糯,一碗售价1.5元。最后是汤汁不剩、米饭一粒不留。

体验的最后环节是去寻访一位大书法家。这位书法家给我们每人都题了字。我求的墨宝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正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悟,至今仍是我的座右铭。我们的美好生活是父母和全社会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吃了多少苦换来的。从那次背包客体验后,我养成了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好习惯。(林铂煜,北京五中分校学生)

莫比乌斯环怎么跟小朋友们讲(环时深度让孩子学)(1)

南非:生态训练营追踪野兽

南非生态训练营始创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营地已遍布南非、博茨瓦纳、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家。参加者可以体验动物追踪、丛林观鸟、荒野生存等活动。笔者于今年夏天参加了南非生态训练营卡龙圭营地的活动,它位于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西南卡龙圭野生动物保护区卡龙圭河河畔,这里生活着超过 60 种哺乳动物,如非洲象、非洲水牛、狮子、花豹、猎豹、白犀牛、斑马、羚羊等。我们跟着导师追踪动物,聆听鸟儿歌唱,这种体验独特又震撼。

营地极度偏僻,没有网络信号,完全被金合欢树和野生动物包围。理查德是我的自然导师,他是荷兰裔南非人,他的祖先从19世纪就生活在这里。他能根据足迹迅速发现一只孤独的小岩羚。足迹追踪是丛林生活的基本技能,从脚印中,可以轻松获得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群体数量、何时在这里逗留经过等重要信息。

在营地帐篷外的地上每天早上总是布满各种新鲜的动物足迹, 每天起床看这些足迹“就像看报纸一样”,这些动物足迹告诉我们,在人类熟睡的时候,动物们都在做什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足迹来自斑鬣狗、犀牛母子、安氏林羚、大捻角羚以及我最喜欢的小斑獛(非洲灵猫科动物)。

早餐后,助理向导马修斯和尤娜拿出来福枪,我们跟着向导开始丛林游猎。徒步向导贾斯伯带领我们学习非洲最古老的动物追踪术,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欣赏它们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捕猎、进食、玩耍和繁衍。他还教我们关于非洲植物、昆虫的知识,就地取材教我们如何用路边的野生棉花点火。

每天下午两点是讲座时间,我们学习各种生物学知识,了解营地周边的生态系统。午餐后开始每天的第二次游猎,通常会在傍晚6点半左右返回。晚上9点后,不论是导师还是学员,每一个人都会自觉回到自己的帐篷,帐篷里没有照明设备,只有一盏小小太阳能营地灯,这就要求我们白天记得把营地灯放到太阳下充电。夜幕降临后的所有行动,都需要头灯和手电筒帮忙。想玩手机?想都不要想了,一到营地,我们的电子设备就都被收起来了。

在生态训练营,我记下很多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我观察到动物间互惠互利,比如有些鸟类会躲在长颈鹿或大象等大型动物周围闲逛,当大型动物走路时,地面被破坏,所有美味的昆虫都出来了,鸟类快速啄食。我看到白蚁冢高达两米,周围的树木植物也更茂盛。导师理查德在为我们颁发结业证书时说:“一旦沙粒进入你的鞋子,你将再也无法将这片土地从心中抹去。” (嘉岚,荷兰海牙国际学校学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