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广州天河区教育局)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广州天河区教育局)(1)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广州天河区教育局)(2)

2017年10月,优课解码项目组在清远市教研院开展种子教师培训。

远古生物沉积形成的石油不能直接使用,需通过工艺来分馏出不同的产品,如汽油、煤油等,才能为人类所用。与此类似,中小学老师在公开课、研讨课、教学比赛活动中都会积淀许多课例,和石油一样,需要提炼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彼此促进的作用。广州天河区“优课解码”项目做的就是提炼“课例石油”。

日前,广州天河区教育局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教育局联合申报的区域研修模式研究与试点项目通过中央电教馆遴选,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项目,标志着“优课解码”项目进入国家级发展平台。

提高听评课质量和参与度

从2016年起,天河区教育局在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的支持下,联合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州电大、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清远市教育研究院及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协同开展“优课解码”项目,以清远市25名中小学种子教师为试点,从如何评课这一痛点切入,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建立解课的相关程式,有效解决了评什么、如何评的问题,创生了互联网 时代教师协同发展新路径。

孩子们体验用手指蘸墨汁和水在白纸上涂鸦,引出墨分五色:焦、浓、淡、干、湿;再进一步体验五色是用手的什么部位画出来的;看了清朝大师的指墨画作品,孩子们不再认为用手指作画只是儿戏;看了老师提供的三幅作品,孩子们知道了如何表现自己想画的东西;孩子们热烈讨论自己的小组准备表现黄山的什么,然后共同创作;教师在孩子们创作过程中,不断指导和反馈;最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和点评作品……小学四年级的一堂优秀美术课——《指墨画游戏》,语、数、英等不同学科的老师正在分析这节课的技能是如何传授的。这是“优课解码”项目组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的一个场景。

“优课解码”是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老师根据一定的流程,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基础分析和深度分析,然后开展对话的教学切磋活动。由于提供了诸多简捷实用的分析支架,采用了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传统听评课存在的盲人摸象、蜻蜓点水的弊端得到了解决,大规模公开课、研讨课存在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人人都可用数据说话,大大提高了听评课的质量和参与度。

从“评好课”走向“上好课”

“经验与问卷调查表明,教师协同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教师不善于分析课。解课就是要从观摩别人的课(听课)到自己上好课之间架设跨越之桥。”作为“优课解码”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天河区教育局张伟春老师认为,教师听别人的课,认知一般处于低阶的记忆、理解层次,要达成自己上好课的创造层次,还需要学会分析、评价别人的课堂。“优课解码”项目通过再造同课异构流程,既解决“优课”的生成问题,又通过对“优课”“解码”,把“优课”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张伟春介绍,参与项目的一线教师基本无障碍地从低阶的听课(理解),上升到了高阶的评课(分析、评价)和上公开课(创造)。

参加了优课解码培训的胡玉婷老师说,曾经自己也害怕评课,不知道如何去评才更好,培训打开了她的思路。她认为,这不仅帮助了自己如何去分析别人的课,同时也能很好地指导自己该如何去上好一节课,自己的课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上课评课是相通的。

评课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观人及己”,会评课,离自己上好一节课就近了。

佛冈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陈金锋老师说,他在“优课解码”项目中学习了一年多,收获颇丰。“刚开始我们不理解,听课、评课还要讲流程和环节”,陈金锋坦言,一开始是蒙的。“后来才发现,自己原来的听课其实是凭感觉、凭经验的,是评课的初级阶段。”陈金锋称。

通过“优课解码”,参加广清对口帮扶优课解码项目的种子老师们知道了评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切入,这样才能评深、评透,才能对上课的老师有更好的反馈,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张伟春引用了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杨绛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一点,“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助推3000多名乡村教师发展

“优课解码”项目在清远市、湛江市试点推进的过程中,项目的研究成果同步辐射到省内外其他地区,如广东河源紫金县,贵州毕节市的大方县、纳雍县,四川省绵阳市,新疆疏附县等地,助推了3000多名乡村教师的发展。2018年6月,“广清互联网 优课解码汇报会”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万。

四川绵阳参加过优课解码活动的刘刚老师说,优课解码重新让教师审视曾经以为熟悉的课堂,迫使教师往更广、更深处探索课堂,迫使教师从多维度来思考课堂模式。“而这种‘考问式’的教研形式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必须成为一个思考型、学习型的老师,从传统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对学校的教研模式也是一种变革!”徐帆老师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