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

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的齐村砂陶制作技艺始源于北辛文化时期,距今已有7300年的历史。齐村制陶历史悠久,唐代陶业大兴,元时发展到鼎盛,呈现家家窑火、户户做陶的繁荣景象。齐村砂陶原始的制作工艺,被专家称为“活着的标本”。

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1)

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2)

《峄县志•物产略》中记载:“一为土之属,亦殖黑坟(指红土与黑土)不一状,而钓台山土尤有名,至齐村,许池诸岭,所产青垩、白垩,质坚性粘,作什器尤良。……元时,钓台居民陶者甚多,作治什器贾数千里,获利尤厚。近世,民鄙拙不复能为。山西陶者窃据之,每岁作诸巨器,朴质坚重,凝如金石。转毂数百,行销四方,皆得厚值......” 如今,齐村镇西北隅沙河两岸、路口、田埂散落齐村古窑址遗存的大量陶片和煤渣。这些都是齐村制陶历史繁盛时期的有力见证。多少年来齐村镇当地民间流传着“张家缸、李家盆、齐村砂壶真喜人儿”的顺口溜,齐村几代制陶窑户涌现出许多制陶技艺的能工巧匠,齐村项家砂陶大作坊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3)

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4)

齐村砂陶又名齐村夹砂陶,其制作工艺大致分为选料、踩泥、制坯、阴干、入窑、烘烧等十几道程序,而其中选料、制坯、阴干、烘烧四道工序尤为重要。主要产品包括粗砂壶、大砂缸、砂盆、罐、坛、油灯、油瓶、酒壶等日常生活用品。在保持原有古老工艺的基础上,项氏传承人存古创新,不仅使北辛文化夹砂陶艺术瑰宝重现异彩,而且在就地选料、新配方研制、产品功能、设计创意等方面继续突破,现已形成存古、仿古、创新三大系列,实用、观赏、工艺三个类别100多个品种。

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5)

齐村砂陶的独特在于既有砂的透气性、又有土的可塑性。素心素面的齐村砂陶,经陶工之手捏制拍打成型,同时融入制作者的思想,点石成金,使方圆之潤,呈现出万千气象。既有土陶的质朴,又不失瓷的高贵,齐村砂陶已从纯粹实用的过程,提升为层次更高的艺术作品。齐村砂陶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人与自然的天作之合,经过千年岁月的历练,家族五代人的延续传承,其传统的凝聚和自然之美,超越时空,形成了齐村砂陶“古朴典雅 粗细相融”的独特艺术风格。该制陶工艺,被专家誉为“活着的标本”。 黑砂壶等陶器质地较粗,器形粗犷,并与含砂的胎质和炊煮的使用功能相协调,保持传统的制陶工艺。粘土中掺入细砂颗粒,增强陶器的耐热急变性能,高温焙烧下不变形,制成的陶器再次受热不破裂,可作炊器,如陶罐、陶鼎、陶壶、砂锅、砂盆、火锅灶具等。原料配方由独创的紫页岩、红砂岩、红土、粘土和煤矸石配比使用,含矿物质增加健康成分、环保节能;产品质地由粗变细;色泽由单色变多色;产品由单一向系列化发展,集实用、观赏、功能于一体;题材更加丰富多彩,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齐村砂陶制作技艺历经风雨,五代传承,不断融合创新,独树一枝,见证陶业兴衰,为深入研究和丰富北辛文化内涵提供了可靠实证与案例。

“北辛文化七千载,齐村砂陶古今传”。齐村砂陶源于北辛,历史久远,传播区域广泛,工艺独特,品种繁多,原生态的手工技艺古朴粗犷,极具观赏性,形象地再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挖掘保护齐村砂陶文化资源,不仅对枣庄、临沂及山东周边地区陶瓷业的兴盛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研究中国陶器发展史,弘扬北辛文化和中国传统砂陶制作工艺,促进枣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庄手工粗陶(山东手造匠心枣庄)(6)

齐村砂陶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当年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残存在隅沙河两岸、路口、田埂里的齐村古窑址陶片和煤渣,破缸烂盆堆砌的院墙、废弃的土窑和几大陶瓷厂遗存的废墟,无不诉说着齐村陶业曾经的辉煌和沧桑。时至今日,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消费方式、娱乐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观念已经淡化,致使齐村砂陶制作工艺面临严峻的传承危机,只有执着的项家制陶人还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一份珍贵的文化资源,急需推广、保护和传承。

来源: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