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所有的抗金名将(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壮志难酬)
立马北望处,死犹呼过河
在有宋一朝的抗金战争中,人们似乎把全部的目光集中在了岳飞的身上,最多再加上如韩世忠等少数几人点缀,这个自是很偏颇的。且不说如李纲、张所、宗泽等一众人等,即使是如王彦的八字军,也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可惜的是,现在能静下心来读史,实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我不知现在中学历史教育能让学生接受到多少真正的史实,历史早已是偏之又偏的余学了,能在社会上立足,能赚钱才是目前看重和最为根本的,对此我是很难作出评价,只能说,多读点史书是有好处的。尽管这话等同于废话。
宗泽是宋朝抗金的重要人物,他因在亡前连呼三声“过河”而被后人所景仰,他也是官方正面宣扬的民族英雄。
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 世代耕读之家,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大臣,他个性刚直豪爽,文能治国,武能御敌,是南宋之时有名的刚直大臣。
他是进士出身,怀 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他所学之道不仅仅是如何治国,同时也细心研读兵书,学习用兵之道。最终变成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坚定的意志,文武双全的国士。
但以宗泽的为人,其刚直不阿的性格,在宋时的官场上是行不通的,徽宗一朝是奸臣当道,把控朝纲,对官员的任免升迁起很大的作用,宗泽在这些人眼里不是一路人。既然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没有提拔的道理,所以宗泽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重用。
直到靖康元年,宗泽方才得到重用,开始领兵抗击金军。当汴京陷落,二帝被掳后,赵构在南方登基称帝,宗泽带兵勤王,从此辅佐赵构治理天下。宗泽在此期间,一直主张收复中原,迁都北上,但是宋高宗赵构却在小人的谗言之下,数次拒绝迁都北上的请求。宗泽最后被活活气死了。
《宋史》载: “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 “ 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 众皆流涕曰: “ 敢不尽力! ” 诸将出,泽叹曰: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 “ 过河 ” 者三而薨。 ”
从表面上看,宗泽是 忧愤成疾 病死的,他忧的是高宗拒不迁都,他忧的是苟安江南,不能收复中原,他忧的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细细想来,其中怕是还有更为堪忧之情。
他连上二十四道奏折,痛陈应迁都北上一事。但皇帝在给他的答复中,却表面出很多的不满,他自己应该是知道的,其中有一句话,“朕之待卿尽矣,卿宜体此”,这是什么意思,赵构说:“我对你已没法再好了,你自己要明白这一点”,这话的轻重,明眼人一看便之。
宗泽在靖康之难后,在短短的时间内, 重建开封城,整合两河地区,重振宋朝声威,在灭国仅一年有余就阻敌兵于国门之外,这很是让人惊叹。当然,这同时也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可以说,这皇帝老儿的性命安危,安全保障系于一身,不说这支军队能同后来的岳家军相比,但却也相当地了得,我想这赵构每每想到此,后背定会浸出一层冷汗。
“信而见疑,忠而见谤”,不知道宗泽之死对这赵构来说,是喜还是悲,我觉得至少应该如刘邦闻韩信之死时的心情,“且喜且怜之”吧。
宗泽是在李纳担任宰相时被举荐担大任的,李纲一直以强硬抗金著称,他说:“要收复东京,非用宗泽不可”,于是宗泽被委任开封府知府。他积极联络各地抗金义军,人马迅速壮大,并收复中原地区很多的地域,使得金人很是忌惮。 这期间宗泽还发掘出一大批抗金将领。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他 一生力主抗金,坚决反对京都南移的宗泽,终于心力交瘁,背上发毒疮病倒了,将领们前来探望他,宗泽勉励他们奋勇抗金,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在弥留之际用足力气,呼喊:“过河!过河!过河!”临终时,没有一句提及家事。
宗泽 去世后,棺柩移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观山麓, 墓前石碑刻:“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泪死尚三呼。”正是宗泽一生的写照。
纵观宗泽一生, 虽未能实现驱逐金兵,收复失地,恢复宋王朝大一统的宏愿,但他坐镇抗金前哨的开封,阻止并粉碎了金兵的大举进犯,保卫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他抗金勤王,戮力杀敌,使敌不敢争锋;他镇守开封,联络义军,使宋有了一支最强大的军队与金人抗衡;他壮志难酬,临终不忘北伐杀敌,他是真真的民族英雄,中华骄傲。
最后顺便说一下宗泽的生前一件平常事,但对中华民族却是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个偶然的 机会, 他释放了一名犯了军纪、要被处斩的年青军人,且让这个年青人走上战场,为国征战。宗泽做过无数次这样的事,在当时他绝不会想到,这件小事对宋朝、对我们整个大汉民族有着怎样的意义!
因为这个年青人,他叫岳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