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之死的真实原因(吕不韦为何会因为短短30字箴言饮鸠自尽)
关于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其实最主要的参考文献就是司马迁留给我们的《史记》,那么也就是说这里面的故事具体是不是属实我们很难去考证,这本书里肯定多多少少会掺杂司马迁的主观意识。
其实总的来说在秦国的历史进程中,吕不韦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的巨大的,没有他或许秦国会走向另外一个地方。所以当笔者看到吕不韦被秦王政一封诏书逼死的时候,我的内心在感叹封建社会的残忍。
吕不韦之所以被秦王政罢黜是因为吕不韦的政见是:想要安安安稳稳的慢慢的发展的秦国,秦国要做的就是步步蚕食山东六国;而秦王政对于山东六国的基本观念就是:想要快速的将山东六国灭掉,自己早日成就一统六国的伟大霸业。
然而罢黜也就算了,当山东六国向吕不韦抛出橄榄枝的时候,秦王政又担心吕不韦会因自己对他的罢黜而导致吕不韦投向山东六国的怀抱中。并威胁到自己一统天下的进程,所以干脆一道屈辱性的旨意直接导致吕不韦饮鸠自尽。
我们都知道吕不韦是当时受到秦庄襄王的旨意担任秦国的亲政大臣,除此之外秦庄襄王还让嬴政认吕不韦为仲父。从这一方面来讲秦王政有弑父的罪证。
其实秦王政的这短短的三十字箴言起到了一语双关的意味,只不过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让吕不韦收敛一点的意思,在秦王政的思绪中,或许也只有蜀地才能让吕不韦更加的老实一些。
这在吕不韦的眼睛里却是另外一个意思了,为了保留自己的最后一份尊严与最后一丝名誉,吕不韦最终选择了与这个世界永别。
其实这样来看,秦王政已经给足了吕不韦的面子,毕竟之后秦王政也没有对他的后人诛九族之类的惩罚。
吕不韦的这一切努力,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其实很正常。毕竟吕不韦之所以当初选择了将自己的宝全部压在嬴异人的手中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地位,干一番大事业让自己名留青史。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吕不韦不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秦国在二世的时候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吕不韦在秦国政权的这些年里,其实秦国是在走上坡路。也正是因为吕不韦的这些准备,才为秦王政的灭国之战奠定了基础,否则即便是商鞅变法再怎么贯穿于秦国内外,还是不行的。吕不韦在秦国掌权的这些年里,为秦国准备了:文人学士,将军猛将,还有最好的谋士。
所以在秦王政真正掌权之后,他在秦国内部是享有绝对的话语权的。甚至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直接给秦国铺好的路,以及秦王政应该怎么做。
我们都知道汉朝建立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制度都是延续秦制的,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学习《吕氏春秋》得来的。
由此也可见吕不韦的贡献有多大了。
即便也正是吕不韦的贡献太大了,也就导致了秦国人只知吕不韦而不知秦王政,这样一来吕不韦也就是必死的了。毕竟这样一来吕不韦算是威胁到皇权了。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嫪毐之乱之前包括嫪毐之乱,秦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外戚的威胁,比如华阳夫人还有吕不韦这一方外来势力等等。
那么秦王政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加强君权,那么秦王政在雍城登基之后处理完嫪毐之乱的事情之后肯定会对吕不韦出手的 ,再加上吕不韦的功绩,所以吕不韦必死无疑。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吕不韦在秦国的待遇是多么多么的好,功高震主,位极人臣。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这一句就是再说吕不韦与秦王政的关系。
其实从秦王政一位君王的角度来讲,秦王政所说的这些话其实不是对于他自己而言的,而是吕不韦对于秦国。
意思就是再说吕不韦私心比较重,索然功劳大,但是吕不韦犯下的错也同样大,导致秦国在秦王政亲政之前出现了一波又一波问题,甚至还让秦王政举行加冠礼的时间推后了两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