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骄雄项羽自刎刘邦流眼泪(楚汉骄雄他败给的)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楚汉骄雄》中,相比于刘邦,感觉编剧在塑造项羽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偏袒的。
项羽的首次亮相就英武非凡,令人眼前一亮,所行所为全是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之行,任何人看到这副派头都要感叹风云要为之变色。
江华演的项羽虽然有些做作的标杆,但是把项羽的刚愎自用,聛睨一切演得恰到好处。
无论是收降黥面英布还是杀殷通起兵,都是霸气非凡,与同时期令人恨铁不成钢的刘邦相比,项羽的奋斗史真是过瘾得太多。
剧中对项羽的身体条件、军事才能、情感取向等等,都有非常着重的描写。
作为盖世英雄,项羽征战沙场杀敌无数。
巨鹿之战、睢水一战不但将项羽打造成一位智勇双全的大英雄,还刻意地为他所做下的许多暴行辩护,无论是屠城还是杀降,都成了“为救更多人”的无奈之举。
后因受韩信布置的十面埋伏被围困在垓下,即便如此,也让人觉得是韩信吕雉等人太过狡诈,对项羽徒有一种英雄气短之感。
最后项羽因四面楚歌走投无路而自刎于乌江,项羽估计至死也没有想明白自己百战百胜却败给了一个区区的刘邦。
剧中项羽和范增之间的感情被编剧强化了。
范增之死并非正史上所描述的那么悲惨,项羽自始至终都对其无比信任,范增去世的时候项羽的表现令人动容。
而爱情方面,项羽对虞姬的专一与深情,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几场戏真是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和人的经历不无关系。
霸王项羽,出生在楚国,来自于祖父项燕这个贵族世家,自幼跟随叔叔项梁习得兵法之术,骁勇善战。
项羽天资过人,力能扛鼎,气势非凡,此外还精通兵法,可谓英雄出少年。
为了成事,项羽只身一人便砍下了十万兵马大元帅的头。
以至于一出手便网罗到了前楚名将后人而落草的匪首等一千余人的第一批壮士,为其后网罗八千人马而弑州府太守而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顿时之间,其排山倒海之势便给中国历史写下了又一笔,直到项羽建立了强大的楚国后,只因他过于狂妄,而多方树敌。
其实项羽成事的气概是无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只是此人的狂妄,也写下了“坑杀二十万秦兵”的千古悲剧。
之后又有了弑义帝的不义之举,而恰是此行却给敌家以话柄,而终于埋下祸根,反倒是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只奈何身在当下的项羽太过于强大,才让其过于自我,目空一切。
即便是他深得亚父范增设下的“鸿门宴”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天罗地网,以及后来的诸次机会,导致项羽终究还是错过了刘邦,自此相当于将其江山拱手让于他人。
成大事者,必须能忍。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就足以说明其能容天下之心态,才成就了他日后的大业。
刘邦就更是能忍,稚水之战全军覆没,想不到却仍有转机,此外多次也因得罪不得重臣韩信而屈尊自己,终于便成就大业。
即便你非池中之物,也得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够成就大业,放到当今社会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大,也不过只是个英雄罢了,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敢比别人先,如此胆魄之后方能够奠定基石。
成大事者,还必须有大海般的容人之心。
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只有能够号令天下的人才能够得天下。
刘邦有萧何、樊哙、张良、利先生等能臣的效力。
而项羽更是先得了范增才有了立万天下的后来。
纵然是韩信也得有张良和萧何等知遇之恩才能够成事。
而项羽更多时候只相信自己的力量,带领着手下前进。
项羽的个人能力基本上是完爆刘邦的,可正是因为他的力量强大,使得他自视甚高,过度自负,很难容人,无法听取下属的意见,更不懂得韬光养晦。
刘邦先入关破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烧秦律,约法三章”等行为颇得民心,也让项羽看出了他的小野心。
于是有了“鸿门宴”。
不想鸿门宴上,项羽却能屈能伸,态度诚恳,保住了小命。
鸿门宴计划的失败,也许有刘邦下属的功劳,但主要的原因仍在于项羽的盲目自信。
当时的项羽认为:
就算我放你刘邦走了,你又能如何?你现在打不过我,以后也是一样打不过我的。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自负膨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很多人尤其是范增的谋略建议,执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陈平韩信皆为不世之才,却因其过往污点等因素而不被项羽重用。
所以项羽小看韩信,让其为刘邦所用,不听谏言,视范增如空气,这更是项羽自废双手。
那时项羽觉得天下基本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应该树立威信,自己是绝对权威的,不可被他人指指点点。
殊不知天定亦可胜人,命、运二字早有定数。
于是,项羽就成了霸星,成了终为他人做嫁衣的一代霸主。
从分路灭秦,楚汉相争,再到和谈后的垓下之围,直至最后自刎乌江,似乎注定了项羽的失败及其悲情命运。
项羽的狂傲,在于他的刚勇血气,在于他的英雄豪情,在于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战绩。
哪怕最后孤身一人落魄乌江,挥剑一指都让汉兵吓得胆寒落马。
项羽的狂傲,还在于不惧什么天意命定,不信什么星象预警。
所以只有他能驯服乌骓马,能驾驭天子剑,敢爱命格孤绝的虞姬,能在漳河、睢水战役中完胜而归。
但也正是他的狂傲,使他不屑斩杀刘邦,追捕韩信,为日后的兵败垓下留下了祸根。
项羽太自信,自信得一意孤行,自信得不顾时局。
而他的过于自信,恰是范增的致命死穴。
和张良一样,范增是深谙天道的智者。
范增明知项羽并非天命所归,反而刘邦才是紫微所指。
但仅仅因为项羽一声真挚的“亚父”,他就甘愿为其竭尽心力、筹谋算计。
为了项羽,范增抛弃了自己的信仰。
和项羽一样,他决意以一己之力改变天道、对抗时势,实现义子统一天下的心愿。
项羽说:
我项羽定要能人所不能,英雄造时势。
范增说:
我的命运已经与你连在一起,那我范增就和你项羽一起英雄造时势。
范增的抗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英雄造时势的决意使然。
他们都相信事在人为,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只要自己去做,天下断无不成之事。
但最后,却是乌合一片、出尔反尔的无赖刘邦赢了。
项羽就像是上帝创造刘邦这个生命体的绝对反物质。
他既聪明又固执,不屑使用手段来黑对手,不屑亲近身份低微之人,不用韩信,不杀刘邦,非抱着一把天子剑去挑战一个强大的自我。
怪只怪上天給了他一个太过强大的自我。
项羽败給的不是刘邦,不是强大的诸侯联军,而是他自己。
西楚霸王的成功,就是一种自我毁灭。
乱世需要枭雄,而治世需要仁君。
在秦朝末年那样的乱世中,项羽失了天下而刘邦终得民心。
从开篇项羽指天立志灭秦,说“要英雄造时势”,直至最后乌江自刎前的喃喃自语“刘邦才是天命所归”,更加为楚霸王的悲情故事增添了几分哀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或许是认命了吧。
范增曾说:
一个只打胜仗,未受过挫折的将军,不算有本事,相反打了败仗仍可以整军再战的,才是深明制胜之道。
楚汉相争五年之久,项刘二人输赢辗转。
刘邦也曾遭受过“睢水一战”的惨败,在半日之内五十六万主力之众被项羽区区三万军歼灭。
然而刘邦却能再次站起,重整军心,最终,在“鸿沟和约”签订后不拘小节,击其暮归。
项羽脾气暴躁,却对待虞姬始终温柔,而且专一专情。
自古美人配英雄,可惜温柔乡就是英雄冢。
结局本来项羽可以冲出重围,却因为半路听说护送虞姬的车马被英布偷袭,他赶过去救援,导致路线改变,被韩信直逼垓下,形成四面楚歌之形势。
美人自刎,项羽失去一生挚爱而一蹶不振,不愿渡江东山再起,感叹无颜见江东父老,一代英雄就此陨世。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终项羽于四面楚歌声中,主演了一出可歌可泣的“霸王别姬”。
终于,那个“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霸王终于说出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几句心里话: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乌江自刎,除了他经不起挫折,脸皮太薄的缘故,如此厚爱虞姬的他,多多少少心灰意冷,将士也纷纷战死,责任也没了,选择自刎也有点追随虞姬的意味。
假如当时虞姬不死,项羽应该会为了虞姬奋力一战,渡江招兵买马。
试问此生挚爱在身旁,谁又能了无牵挂地离去?
就是为了保全虞姬,项羽也会选择渡过乌江,而虞姬又以她的力量支撑项羽,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但偏偏虞姬选择了死亡,因为虞姬始终在项羽的荫庇下活着,当项羽大势不在的时候,她也不知作何打算才好,只好一死罢了。
可惜细微到个人情感之小事,宏伟到家国伟业之大事,都从来没有“如果”二字。
项羽像是历史上一位讲故事的人,他英勇无人能敌,他气概无人能匹,他深情无人可及。
只不过“成王败寇”的道理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任凭后人品评。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楚汉骄雄》:只要不把它当成历史剧,这样有生命力的剧值得一看
《楚汉骄雄》:世间最复杂叵测的,不是时运,只是人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