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建设忙 挥公后裔走上百业兴旺之路

白芒

白芒地处南山区最北部,位于西丽水库和铁岗水库水源保护区之间,该社区主体为深圳市农村化社区,由白芒和牛成两条自然村组成。2005年成立白芒社区工作站,管辖区域东至米长坑到王里果场,南至西丽果场与十八中队交界处,西至石发龙与宝石公路交界处,北至白芒检查站,总面积约9.45平方公里。

村名溯源

白芒村位于西丽水库边,属于西丽水源保护三村之一,大部分用地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那里居住着约四百年前从广东河源迁徙过来的张姓客家人。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芒草地,清朝时,张氏从河源迁来定居,当时正是芒草开花时节,一片茫茫白花的景致印在先民的脑海里,于是得名白芒村。

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建设忙 挥公后裔走上百业兴旺之路(1)

长期以来,白芒村村民以农业耕种为生,直至20世纪80年代,白芒村和中国的其他村庄并无两样。深圳的发展势头一日千里,白芒村也开始从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工业。1985年,白芒村靠着15万元贷款建起了第一栋工业厂房,迈出了从“农”转“工” 的第一步。20年来,白芒行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成为现代化都市的新社区

姓氏来源

在白芒村,至今保留着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张氏宗祠。张姓是中国的四大姓氏之一。相传在人类始祖黄帝的部落里,有一个叫“挥”的人,他自幼聪颖, 喜欢研究天象和自然规律。一次,挥在夜观天象时, 见一流星自弧矢九星间飞速划过,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弓。那时人类还是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可是了不起的大事,黄帝为了表彰他,专门封了他弓正(专门做弓的官职),又赐他姓氏为“张”。所以,挥公即为张氏的始祖,而白芒人都是同宗共祖的挥公后裔。

张氏宗祠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材料是青砖和麻石,屋顶、屋檐和房梁上都装饰着精美的浮雕,屋顶上蜿蜒盘踞着两条用琉璃瓦烧制的“龙鱼”;祠堂正门悬挂着一副巨大的鎏金对联,上书“清河世泽,金鉴家声”八个大字,彰显出白芒张氏家族曾经的显赫地位,而“龙”作为古代帝王专享的图腾,居然出现在偏僻山村的民居中,这是极为罕见的。

张氏祖坟

白芒村有两座古墓,位于西丽水库南边,分别为开村始祖张统公及其原配宋氏墓。

张统公墓地名“金钩挂肉”,座北朝南。张统公夫人宋氏墓位于张统公墓附近,地形名为“倒插金钗”,座东朝西。墓主分别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和明天启元年(1621年),于明末清初之际迁来深圳,清康熙年间在深圳去世。重修前,两座墓均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地面建筑包括墓室、墓堂、拜台、祭台和皇后神位,墓葬形制基本完整,保留清代中期原状。

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建设忙 挥公后裔走上百业兴旺之路(2)

2008年11月,白芒张氏宗亲重修两墓,历时4个多月,于2009年3月中旬完工。现张统公夫妇两墓均为水泥混合土建成,其墓葬形制保留原样,只是拜台扩宽了几米。重修后的墓坟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墓坟生气蓬勃,呈现无限添寿、添子、添福祥气。

炮楼

村里有2座古炮楼,至今仍耸立在村子的2头。据股份公司董事长张远光讲述,两座炮楼坐西朝东,后靠“五马归巢,七彩飞舞”的青山龙脉,左右群山屏立,夏避西晒、冬挡寒风;大门朝向开阔广远,门前一口池塘,(池塘已于1972年填平建房)近有白芒河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远为羊台山,极目处七娘顶凸起,可谓“旭日东升、日灿庭辉”的方位格局。坐西朝东,靠山面水,建筑布局蕴含风水文化,深刻反映了张氏先祖重文求贵、丰财兴丁的美好祈愿。其中1座位于张氏祠堂侧,楼高四层,占地面积约30多平米,墙身厚度80厘米,本地称为“粽墙”。墙身的材料加入了炒过之后的糯米粉、红糖等与沙、石灰和黄泥一起搅拌而成,使墙身更结实坚固、韧性更大。这座炮楼与与张氏祠堂建于同一时期,距今近两百年的历史。炮楼四周设有大小不同的枪炮眼和暸望孔。炮楼外门及枪眼框均用麻石砌成,坚固无比,有门竖拦、门板、门竖栓、门横栓等等。炮楼易守难攻,当时在保护村民避免盗匪的侵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建设忙 挥公后裔走上百业兴旺之路(3)

另一座炮楼位于旧村东北角的古井边上,名曰永乐楼,与古井连为一体。

古井

白芒古井挖掘于明朝末年,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古井也是整个炮楼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村民被匪盗围攻时保证里面几百人的用水之需。甘甜的古井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白芒人。进入城市化后,古井被填平了,由沙石铺砌的井台覆盖了一块巨型水泥板。

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建设忙 挥公后裔走上百业兴旺之路(4)

牛成古井开挖于立村之初,有300多年历史。井口外圆内方,后补的井沿较矮,用石米与水泥浇铸而成,井底深处的石块因经年累月的拖拉,显得光溜圆滑。古井至今水源旺盛,井水面较浅,用不长的绳子可以够到井水,纯净甘甜的井水,生喝也不会坏肚子。在过往的岁月,牛成村民饮用水全依赖古井。井水冬暖夏凉,每到冬天,井口升腾着乳白色的水蒸气,连刚出井的水桶周身都冒着“热气”,那时,古井台上非常热闹,用水高峰偶尔台阶下还会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都想趁早挑回井里温水洗脸、做早饭。乡民懒于生存的古井,见证着岁月沧桑与时代变迁,虽然有些乡民为了生计,已远离故土,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对家乡的感情越深,既所谓“背井离乡”。家乡的点点滴滴,瓦房、古井、古树……,值得一生去珍藏及体会的记忆,无论人离家多久,走多远,这方水土总飘不出乡人的心田。

消失的古道——蛇岩路

清朝末年,白芒村张氏19世祖张禄如儿子张学景的倡议,即使一户只出一个铜板也可以作为修路的集资款,建成后属村落共有财产。通过村民集资修建了一条路宽3~4尺蛇岩通衢的古道。在这古道上,村内路段原本铺着光洁平整的青石板,村外路段为泥沙路,蜿蜒起伏在山丘田野间,它翻山渡水通达蛇口与石岩,逾百年来带给人们交流、通行的便利,承载着时世的兴衰与繁荣。

在乡民儿时的记忆里,它是一条繁忙兴旺的小路,尤其在节日、赶集的日子里,小路上的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穿流如织。小路的青石板上磨着深、浅不同,凹陷清晰的路槽和马蹄坑,是那久远历史遗留下的印记,它记录着人们的勤劳与辛酸,记录着时代的苍桑风云。

百年古榕

在乡村,人们一听到“伯公树”都很敬畏。老人有言:不能在“伯公树”下拉屎撒尿,不敢用手指去指它,不能去碰伤它,不能去爬树攀枝,连牛羊都不能拴在树干上,否则会不吉利,遭报应。牛成村旧村中间的位置有一颗古榕树被村民称为“灵气之树”。过去村民经常在此乘凉歇息、休闲游戏等。由于古树久远,就有了各种故事传说,村民对它特别崇拜,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有人烧香拜祭,祈求家人幸福平安,于是榕树下就多了些神坛。

中华宰相村裴氏宗祠建设忙 挥公后裔走上百业兴旺之路(5)

有的在其树干上挂红布,贴红纸,立牌匾,有的在其周边设神坛,烧香点烛,供奉祭品,祈祷庇佑。 “伯公树,神树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它是掌管一村一屋风水,能为百姓逢凶化吉,避邪压惊,平安富贵,长命百岁的吉祥树。长辈会哄孩子不能去攀折爬树,不然会肚子痛,孩子都信以为真。伯公树在人们在心目中是保佑神,谁没有生育就投胎于它,在其树下许愿;或谁家的孩子不好养,疾病多,就认它为父母,并取诨名为“树生”、“树头”等。有的以树名冠名,男性女名,如“榕树妹”、“榕妹子”。

这个神乎其神的传闻,在民间口耳相传。虽然人们半信半疑,但乡民这种睿智聪慧的观念,对于保护伯公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保护的百年古榕,历经岁月的洗涤与沉淀,枯藤缠绕,盘根错节,姿态万千,成为村里一处美丽风景。

传统习俗

大盆菜

每逢年宵,星散于异乡的白芒张氏后裔,便汇聚在白芒村,一道品鉴旨在纪念宋少帝的“大盆菜”,大快朵颐之余,满怀乡愁,如万涓归海的海外张氏子孙欢聚一堂,每次开90围,800余人,并邀请周边村落如官龙、麻磡等村的老人舞蹈队上台表演,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叙叙旧情,同吃团圆的大盆菜。同时,原住村民办喜事仍保留这一古而有之的习俗,早上跟中午都在家吃盆菜,晚上则上酒楼吃。牛成村每年吃盆菜的日子则定在农历8月22日,共开20围,现仍居住在牛成村的村民及百旺股份公司的村干部一起吃盆菜宴。

婚嫁

白芒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要是哥哥尚未结婚,弟弟妹妹要先行嫁娶,在嫁娶那天要在婚房门上挂条哥哥的裤子,弟弟妹妹从裤挡里钻过去,寓意已经遵循礼让哥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