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 过年(除夕夜里的香港电影)

1997年,香港主权正式回归祖国,从而告别了被统治了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历史,香港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香港电影,也在回归的脚步中迈开了新的步伐,走上跟内地电影相互融合的漫长路程,香港电影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从极盛时期逐渐步入低谷,甚至被香港的媒体称之为“香港电影死了”——曾经被赞誉为“东方的好莱坞”的香港电影,是因何走到这一地步的呢?

香港电影 过年(除夕夜里的香港电影)(1)

电影的产量与票房是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电影发展与变化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因为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然后才是一种艺术,而在香港,电影的商业化特性也特别明显。

这段时期可说是香港影业的黄金时期。

香港电影 过年(除夕夜里的香港电影)(2)

八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票房基本上是呈现出年年高升的姿势,而九十年代的最初几年在影片的产量上仍然是上涨的,港产片的票房收入在1992年时达到了最顶峰,然从1993年开始则是逐年下降。

票房:港产片从极盛转衰

随之下降的是港产片票房在香港电影市场中的所占份额,1991年是占大约75%,1992年占大约79%,但1993年只有大约73%,并一直下降到1997年的大约45%——也是第一次港产片的票房在本土市场失去了半壁江山。

香港电影 过年(除夕夜里的香港电影)(3)

在第26届金像奖特刊上,附录了从1981年以来的年度港产片票房前三十名的名单与票房数字,并表示:1981年的港片票房第三十名《辛亥双十》收290万,跟着1982年的《宝妹》跳升到410万,然后逐年递升,终于到1987年《义本无言》可以达到1000万。连票房第三十名都有一千万的票房,足证当时如何兴旺。情况一直维持到1993年的《白发魔女传2》。

香港电影 过年(除夕夜里的香港电影)(4)

然而,1994年开始跌破一千万,跟着每年递减,到1999年只有三百多万。之后每年多维持在约三百多万,记录最后一年2005年的《雀圣2自摸天后》只有240多万,连1981年的都不如,是历年来最差的一年。香港影业的情况,由此或可见一斑。

香港电影 过年(除夕夜里的香港电影)(5)

1993年是香港电影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香港电影由极盛而转向衰败;而1997年更是香港电影的一个痛,因为从那之后,香港的电影市场,越来越被外语片所占据了,2006年,港片总产量只有五十来部,票房累积不到3亿港元,现在再也感受不到那些好电影了,可惜了那些香港老电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