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牛钉子户真实结局(上海最牛钉子户)
“钉子户”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有人对其嗤之以鼻,因为他们认为正是这些“钉子户”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有人却对其趋之若鹜,巴不得拆迁能够轮到自己家里,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一大笔的拆迁费。
每个城市都有这么几个闻名全国的“钉子户”,河南的代表是郑大爷,逼着南水北调直接改道;北京则有“钉子户”张长福,觉得拆迁款给的太少,愣是不搬。
而上海最为“合格”的“钉子户”代表,则当属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张新国。
张新国到底“钉”到了什么程度呢?当年,他给开发商撂下“只要不给我一个亿和六套房子的拆迁费,我就不搬”的狠话之后,成功成为了众多钉子户中的一员。
而他这一“钉”就“钉”了14年。
也正是因为张新国的死活不搬,在修路的时候,施工队只能绕开张新国的房子,将公路岔开了两条修建,因此,在这14年里,张新国过的也没有这么的舒坦。
原因无他,张新国一家要忍受无休无止的汽车鸣笛声和漫天的灰尘。
就在所有人认为张新国要继续和政府拆迁办耗下去的时候,却传出了他要搬走的消息。
2017年,张新国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称,自己已经签了协议,马上就要按照流程搬走,前往租住的出租屋住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很好奇了,这张新国是出了名的钉子户,怎么说搬就搬了?他是不是拿到了政府高额的拆迁补偿款?
(张新国杵在大马路中间的房子)
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阅读下文,走进钉子户张新国的故事当中去。
一、早年的辉煌——三层小洋楼的盖建张新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退休之前曾经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海发展迅速。因此,拥有一份正经工作的张新国,仅靠这一份上班的工资,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还能留下不少积蓄。
成语有云:成家立业。已经“立了业”的张新国后来还娶到了一个非常温顺,良善的媳妇,日子可谓是过的舒心极了。
更别说妻子还为张新国诞下了一双儿女。
(张新国杵)
中国人一是讲究“落叶归根”,二是讲究“房子是安生立命之所”。当初,岳父给了张新国一块地,已经有了不少积蓄的张新国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盖房子!
于是,一栋两层的小洋楼,随着工程的动工,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看着拔地而起的房子,张新国高兴极了。可是随着儿女的渐渐长大,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房子不够住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女婿是入赘的,房子要供女儿一家三口住;儿子也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也是一家三口;再加上张新国两口子和岳父岳母,一共就有十口人!
房子的逐渐拥挤,让张新国又下了一个决定——拿出二十万,把自家的小楼加高加宽!
起初,张新国不是没有想过另外买一套房子的,但碍于各种原因,他最终对子女们说,“我现在拿钱再盖一层楼,不过之后装修的费用就得你们出了。”子女们欣然同意。
就这样,经过修建之后,张新国的房子远近闻名了。有邻居还曾经对着这栋三层小洋楼发出了羡慕的感叹之声,“这绝对是最气派的房子,大家都羡慕的不得了啊!”
确实,张新国的这栋房子即便是放在现在,也绝对是“豪宅”的存在了,更别说还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上海。
扩宽之后,还额外多出了一个阳台,天气好的时候,张新国和妻子就可以坐在这个阳台,晒晒太阳,喝喝茶,满是悠闲的姿态。
(三层小洋楼的内部景象)
不仅如此,房子里面还多出了一条走廊,连接起了上下三层。
房子的一楼有一个养金鱼的小水塘,可以供张新国和孙子孙女们观赏玩乐;二楼则是客厅大堂,张新国两口子的卧室也在这一层;三楼则被布置成了一个影音播放小客厅,同时,这层还有给儿子和女儿两家人的卧室。
房子加盖装修好之后,一楼甚至还多出了房间,张新国就把这多出的房间拿来了出租。
在这之后,张新国听到最多的就是邻居们对自己的赞美之声,他因此自豪且满足极了。
(三层小洋楼)
但是张新国自豪的日子并没有延续多久,在房子加盖之后不久,就传出了要拆迁的消息。
起初,张新国一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简直要跳起来,因为按照他家房子的占地面积,绝对能领到一大笔拆迁费,还能分到好几户房子!
可事情真的如张新国设想的这般,分到一大笔拆迁费吗?
二、拆迁的纷争——一个亿加六套房子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了上海松江九亭沪亭,也就是张新国居住的地方。
当年,上海市政府为了经济的更好发展,对土地进行了集中规划,并做了统一安排。在这样的政策下,住在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居民迎来了“拆迁”。
这一消息让居民们高兴坏了,因为除了像张新国这样的“大户人家”之外,其绝大多数居民的房子都是不怎么好的,拆迁,就等于给这些居民递上了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怎么可能高兴不起来?
张新国在听闻自己的房子将要面临拆迁的时候,也是非常高兴的。
因为按常理来说,他家的房子楼高,面积大,是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拆迁补偿费的。这一年,张新国已经步入了老年时期,这一笔钱恰好可以给他用来养老。
可当拆迁补偿条款下来的时候,张新国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他震惊地看着条款上的内容,“补偿核算一律按各家所拥有的宅基地来计算”,久久都不能回神。
这里来解释一下,该条款所要表达的意思便是,不论你房子建的多高多宽,都只能按所占地皮的面积来计算补偿。
因此,虽然张新国的房子是建的很高很洋气,但能分到的拆迁费却和同村的大部分人差不多。
一直住在九亭的老村民老吴也说,“拆迁确实对老张来说很不划算,他家的房子建的再大,最终只看宅基地证书。”
按照面积计算下来,张新国一家一共可以分到共计四套房子,这样看下来也挺划算,可当张新国看到同村的有很多人都分到了大中小六套房子的时候,他觉得很不服气。
不是只认宅基地证书吗?张新国不仅找出了他岳父本人的宅基地证书,还把1951年由他岳父兄弟转让给他岳父的基地证书也给翻了出来。
可当张新国把这两份证书送到拆迁办的时候,对方只认第一份,第二份以年代太过久远,并没有给予认可。
对此,张新国郁闷不已。补偿计算条款里,除了规定以宅基地为计算标准之外,还白纸黑字地写着,“根据户主家中男丁数量给与补偿。”
这一项内容直接就是把“谁家儿子多谁的补偿就能领到更多”摆在了明面上。
因为这一“重男轻女”的条款,张新国的儿子和女儿爆发了好大的矛盾。
当初,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女儿一家是即出钱又出力,现在拆迁了除了因为是女孩分不到房子之外,自己这个什么事都没做的弟弟却能够因为性别足足分到两套房子?
在别人眼里看起来颇为兴奋的拆迁,到了张新国这一家,却是变成了一场灾难。
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分不到多的房子,这一点,张新国认。可是,让他很不明白的是,他的邻居的儿子都已经失踪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户籍没消,将名字报上去竟然也能分到房子?
“有户人家,有个儿子走丢很多年,但因为没有销户,这儿子也算一户,能多拿大中小三套房子;而我的女儿,就因为找了个没有房子的城里男孩,他们住我家,却不算一户人家。”说这话的时候,张新国脸上的无奈,失望尽显。
按照拆迁办人员的核算,张新国一家可以得到大中小三套280平米的房子,并按照多子女的补偿政策,又多加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统共是400平米,四套房子。
除了这四套房子,张新国还能分到230万。
有一句话很适合用来形容张新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十几年之前,两百多万的拆迁款算是一笔巨款了,如果要是没有同村的对比,他或许就会接受这一补偿条款也未可知。
张新国之所以一直不同意拆迁,除了有对赔偿金额不满,认为自己装修如此精良的房子拆了就是赔钱了,第二就是他认为,凭什么同村的房子比他破的,都能领到比他多的拆迁费?
张新国不服。就这样,张新国和开发商较上了劲。
开放商也多次来到张新国家,劝说他给出的补偿费已经最合理,尽早同意搬离手续等云云,但不论开放商说多少,张新国就是憋着一股火,最后被逼急了甚至吼道,“不给我拆迁费一个亿和六套房子,我就是不搬!”
要说张新国贪吗?他确实有贪这个成分,希望自己闹一闹,开发商就会同意他的要求。
但在这件事上,张新国的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任谁在房子装修完善,最后补偿费却没有那些住破房子的人多的时候,都是会不服气的。
后来,开发商见实在啃不下张新国这块“硬骨头”也就不管了。原本计划是要修一条平直的马路的,但因为张新国死活不搬,开发商最后决定,以张新国的家为点,把马路岔开修建了两条。
看着邻居们全都拿着拆迁款高高兴兴地搬走了,看着水泥,石子一车车地运,看着马路的修建完善,张新国心里不是滋味。
但既然决定了死磕到底,张新国就还是坚持着不搬。他和老伴,带着女儿和儿子两家,住在这个房子里,纵使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再大,纵使大型卡车经过使扬起的灰尘再大。
除此之外,那张拆迁办一直不承认的宅基地证书也成为了张新国的一个心结。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他不断地奔波在政府,拆迁办等场所,企图为自己维权。
原本应该养花遛鸟的养老生活,变成了每天不断的维权。
“钉”着的这十四年,每当有人来问张新国拆迁的事情,老人总会拿出来一大叠自己搜罗出来的资料。有动迁政策变化原文、媒体报道拆迁事件、领导人讲话摘要等,其中,还包括那张不被认可的宅基地证明书。
他跑了无数次政府,查了无数次档案,好不容易证实了证书上写的青浦县就是现在的松江九亭,但依然不被认可。
(松江九亭政府大楼)
但即便得到这么一个结果,老人依旧还是没有感到气馁。多年来,他来往了数次法院,光是关于拆迁赔偿的案子,他就听了几十场。
除了松江地区的,老人还跑到其他地区,听有关的庭审。张新国的这一股“倔性”给自己积累下了不少关于拆迁赔偿的经验。
在张新国维权的这几年里,因为土地使用权的各种争议,使女儿一家三口丧失了安置名额。
对此,家里又爆发了一场很大的矛盾。
而每当张新国拿出那一叠材料的时候,老岳父都会叹一口气,摇摇头说到,“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没意思,没意思了”。
三、最终的结果——以最初赔偿款搬离因为张新国的死活不搬,他家的房子钉在马路上,一“钉”就是十四个年头。
最开始的时候,儿子和女儿两家还会和父亲守在这个房子里,但时间一长,他们就纷纷搬走了,只留下了张新成老人和老伴。
(杵在马路中间的房子)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因为杵在马路中间的缘故,张新国一家每天都要忍受汽车鸣笛的噪音。我们都知道,那种大卡车,长途运输车的喇叭声是非常大的。平常人多听几声耳膜就会受不了,更可况每天都要听的张新国一家。
让人更窒息的是,晚上鸣笛的影响更大。老人睡着睡着,就会被喇叭声给惊醒。时间一长,即便是精神状况再好的人,恐怕也会精神衰弱。
第二个原因便是安全。
因为立在马路正中间,常年都会有交通事故发声。
有一次,一个半夜开出租的司机没有看清分岔路,一脑门就撞到了张新国楼下的泥地里。巨大的撞击声又一次惊醒了老两口,纷纷出门查看情况。
而司机非但没有撞到人家家里的愧疚感,还对张新国两口子破口大骂了起来,理由便是,“谁叫你们把房子建在路中央的!”
无奈之下,张新国只能大半夜报警来处理此事,后来他对记者说,“这个撞的声音吓得我一跳,噌的一下就上来了。”
像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第三个原因就是漫天飞舞,怎样也打扫不干净的灰尘。
还是以大卡车为例子。这种长途运输的火车,其后车厢总会装着一大车的货物。倘若货物是沙子,泥土等一类的容易飞扬的东西,那么,在经过张新国家的时候,必定会扬起一阵好大的灰尘。
倘若装的是固体货物,那按照卡车的重量来看,在其快速行驶的时候,也必定会产生灰尘。
也正是因此,张新国家的门上,窗户上,总是会蒙上厚厚的灰尘,怎样擦也擦不干净。时间久了,还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这三个原因的加持下,没过多久,女儿和儿子就离开了。在他们眼里,父亲要犟就犟吧,反正自己是住不下了。
张新国最初的态度是非常坚持的,甚至在儿女搬走之后还产生了怪罪的情绪。但时间一久,他自己也觉得力不从心了起来。
“每天晚上的喇叭声都能把我吓一大跳,我是坚持不下去了。”
后来,张新国表现出了自己想搬走的意思。但此时,距离拆迁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而当张新国又一次找上政府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愿意拆迁的时候,对方却态度很差地对他说,“这都拆迁几年了,你现在才想起来搬?”
张新国后来对媒体说过这件事,“他们态度不好,牛气的很,那我也不客气,我也就不搬。”
(张新国)
其实,耗到最后,张新国已经不是很在乎拆迁补偿多少,能够领到多少房子的问题了,只要能让他搬走,一切都好说,他纠结的是,一众领导对他恶劣的态度问题。
因此,张新国的搬离工程又一次被搁置了下来。
在“钉”在马路上的第十四年的时候,上头来了一个新的领导。不同于之前那些政府人员的嘲讽和讥笑,这个领导以一种亲和的态度上门慰问张新国,并在最后临走的时候表示,“不签协议没有关系,关键是你们要保管好身体。”
从这位领导的身上,张新国终于体会到了关怀,他也一脸委屈地道出了自己这些年生活的心酸和差劲。
新领导上任很长的事件里,只要他一没事,就登门拜访张新国。他并不一开口就说的动迁的事,而是和老两口聊家常,关心老人们的身体,让张新国老两口感动极了。
掰扯到最后,张新国为的就是一股“气”,一股因为不服所憋在心里十四年的“气”。
而新领导的认真倾听,让张新国的这一口气抒发出来了,他硬是不搬的心在这种“怀柔政策”下愈发动摇了。
后来,新领导带着一个人又和张新国进行了一场真挚的讲话,他们对张新国说,“如果不搬的话,就要启动强拆程序了,到时候就可能根据法院判决得两套房子,剩下的两套就没了。”
一番话,在张新国的心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一起拆迁赔偿款败诉案件彻底地击垮了张新国的心理防线,他对自己说,“趁着法院现在还没有强拆,我赶紧搬走,再也不要忍受噪音了!”
就这样,张新国在动迁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
而张新国最终得到的赔偿款还是十四年前的四套房子和230万赔偿款。
四、结尾
当年同村的人在听到张新国这个“十四年钉子户”愿意搬迁的时候,纷纷表示很诧异,有的甚至对张新国说,“老张啊,终于愿意搬了啊,拆迁款是不是得了六千多万?”
每每这个时候,张新国总会冷冷地回答对方,“就拿了230万,爱信不信”。
有人说,张新国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要是当年就接受赔偿条款,现在或许已经在颐养天年了。
这话其实不假。
毕竟,十四年前的230万,远远比十四年后的230万要值钱得多。但让张新国成为钉子户,仅仅只是因为他贪心?
倘若当年的赔偿条例指定得合理些,把女子也连带一起算上,倘若,当年的开放商靠谱些,张新国或许就不会落得现在这个下场。
因此,在这件“钉子户”事件上,是需要人辩证看待的。
编辑:麻球
责编:林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