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经典语录(丁俊贵之改变应当)

丁俊贵经典语录(丁俊贵之改变应当)(1)

【改变“应当”且“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人们所追求的,无非生前的成功、死后的名声、创造的快乐三者。世事若转蓬,生前的成功究系偶然;人死万事空,死后的名声亦属无谓;唯有创造的快乐最实在,最可把握。

人生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而只是被时间的流水卷走罢了。

人生中的有些错误也许是不应当去纠正的,一纠正便犯了新的、也许更严重的错误。

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在短暂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你还得忍,忍着它们慢慢地流过去,直到终于又有事件之石激起生命的浪花。

人生中辉煌的时刻并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对这种时刻的回忆和期待中度过的。

人永远是孩子,谁也长不大,有的保留着孩子的心灵,有的保留着孩子的脑筋。谁也不相信自己明天会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到头来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涂。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只有一次生命,做什么都可惜了,但总得做点什么。于是,我们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

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一、爱是最纯粹的,也是最势利的。

爱人之间的欣赏,终归是与肉体相关联的。

突然有一天,那顾盼不再生辉,那眼眸不再动人,作为一个“爱”人的宠爱价值就下滑了。

所谓失宠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

这种时候,宁愿双方不是曾经如胶似漆的恋人,更希望是情比金坚的兄弟了。

最高的宠爱,是自己给的。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满足自己最深层的冲动和愿望。

归根到底,要有一颗独立的心,完成一个强大的自己。

强大不是强势,不是敢打闹哭叫,强大的人有实力支持,是沉着淡定的。

气场就是实力的外显。猫,无论如何也不会像虎。

你是不是终其一生,在按照别人希望的样子来塑造你自己?

那个别人,可能是父母、恋人、老板,也可能是广告视频。

经验是无形的计算器,无需数字就能瞬间权衡出利弊。

爱是最纯粹的,也是最势利的。在爱里,年长是原罪,必须有其他东西来弥补它。外表的丑陋也是。

生存压力可以成为一切堕落的借口。

光有善良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有力量。

没有力量的善良,容易被伤害和践踏,是悲剧最好的主角。

而有力量的善良,不仅可以保护自己,更能够惠及他人。

再遥远的隐居,也是有很多烦恼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你以为前面会有很多的好事情发生,但转眼之间,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了。

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人可能会爱上任何一种生活,也终将厌恶任何一种生活。

你要珍惜自己的冲动,欣赏它并且运用它。

冲动是你内心最饥渴的那部分在呼唤满足,它可能是最真实的你。

即使爱人之间,也会有一些时刻让你们觉得彼此之间有堵墙。不要害怕,这很正常。

但如果有爱,有珍惜和懂得,这堵墙就会形同虚设。

欲望是一条无止境的路。我们奔跑在欲望的大路上,一直到死。

聪明的人会给欲望设立一个目标,实现了就停下来。

其实,他们只是换了一个新目标而已。

有的人假装超脱,但内心充满欲望。

心口不一的人,远不及一个快乐地徜佯在世俗欲望里的人更加智慧、更加可爱。

命运常常会给人很多礼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要么不知道那是个礼物,而轻率地放过;要么没有识出那个礼物的价值,只是随手放置,然后就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终于被遗忘在旧物中。

岁月把负担不知不觉地灌注进你的灵魂里。

你是在岁月里老去的。你是在失去对抗的勇气里老去的。

你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像个国王一样的气质,你在讨好这个世界。

认认真真地注视过,沉醉过,全然投入地生活在这里,哪怕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也是无愧于这一场遇见。

关于这个世界的那些大的、与日常无关的抽象的问题,蛰伏着,沉默着,等待你的醒来。你一定要安心地等待。

崩溃的时候,觉得世界一片黑暗;恢复以后又岁月静好,但是看这同一个世界的眼光已经悄悄不同了。

我只信任那些曾经告诉过我他是如何崩溃过的人。

二、交友,从心性认识,到深刻透达。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猫和猪是好朋友。

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

猪说:“不然怎么做?”

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

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

猫哭了,哭得很幸福......

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

不做朋友则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负责。

交情到什么程度,就负责到什么程度。

朋友不忠,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相处不好是一样的缺憾。

交朋友时,要从彼此心性认识,做到深刻透达的地方才成。

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关系过于密切。

朋友之道,在中国从来是一听到朋友便说“信”字。

但普通之所谓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

所谓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过的朋友。

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的智慧与情感,了解他的心性与脾气。清楚了这人之后,心里便有把握。

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

片面的关系不是朋友,必须是两面的关系,才能发生好的感情。

因为没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

既成朋友,则无论在空间上隔多远,在时间上隔多么久,可是我准知道他不致背离。此方可谓之为信。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或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信用资望,与朋友很有关系。

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标准,而决定其在社会上之地位信用。

仿佛一个人他自己不能有一个显著的颜色,自己固然有颜色给人看,可是朋友帮助他的颜色更显著。

交什么朋友,就归到那一类去,为社会看为某一类的人。

没有较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自己不会被人看高一点。

能不能有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志气趣味如何。

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为真朋友。

从自己的趣味、好尚、品格,而定朋友高低。

从朋友高低,而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信用地位。

那么,人不能交高尚的朋友,在社会上很难得到较好的地位,而自己趣味、好尚不高时,也很难交得较好的朋友。

三、恋家不需要理由。

男人对家的眷恋并不逊于女人,顾家的男人决不少于顾家的女人。

恋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抑感和强迫感。

摩擦和烦恼当然免不了,但都能够自然地化解。那么,这就证明你的生活状态是基本对头的,你是适合于过有家的生活的。

凡真正美好的人生体验都是特殊的,若非亲身经历就不可能凭理解力或想象力加以猜度。为人父母便是其中之一。

大多人认为,人一旦做了父母就意味着老了,不再是孩子了。后来才知道,人唯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最大限度地回到孩子的世界。

为人父母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有可能更新对于世界的感觉。用你的孩子的目光看世界,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切人间之爱中,父爱和母爱也许是最特别的一种,它极其本能,却又近乎神圣。

爱比克泰德说得好:“孩子一旦生出来,要想不爱他已经为时过晚。”正是在这种似乎被迫的主动之中,我们如同得到神启一样领悟了爱的奉献和牺牲之本质。

然而,随着孩子长大,本能便向经验转化,神圣也便向世俗转化。于是,教育、代沟、遗产等各种社会性质的问题产生了。

如果孩子永远不长大,那当然是可怕的。但是,孩子会长大,婴儿时的种种可爱留不住,将来会无可挽回地消失殆尽,却也是常常使守在摇篮旁的父母感到遗憾的。

的确有极少数男人在本性上与家庭生活格格不入。这主要是两类,我称之为极端风流型的男人和极端事业型的男人。

多数男人的天性中都有风流的因子,但常常能够自觉地或被迫地加以克制。

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但人情还有更深邃的一面,便是恋故怀旧。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年轻,终有一天会发现,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乃是那种历尽沧桑始终不渝的伴侣之情。

在持久和谐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的生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一般地生长在一起了。

共同拥有的无数细小珍贵的回忆犹如一份无价之宝,一份仅仅属于他们两人无法转让他人也无法传之子孙的奇特财产。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穷人问佛:我为什么这样穷?

佛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

佛说: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

1.颜施:微笑处事;

2.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

3.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

4.眼施:善义的眼光给予别人;

5.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

6.座施:即谦让座位;

7.房施:有容人之心。

不要有太多没意义的计较,多给予别人,你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财富和快乐。

四、两性结合以爱情为最高原则。

在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和他对女人的态度之间,也许有某种联系。

例如:理想主义者往往崇拜女性,虚无主义者往往蔑视女性。

很难说孰为因,孰为果。

两者很可能同是一种更隐秘的因素,例如个人的肉体和心理素质的结果。

在男人心目中,那种既痴情又知趣的女人才是理想的情人。痴情,他得到了爱。知趣,他得到了自由。可见男人多么自私。

自古多痴情女,薄情郎。但女人未必都是弱者,有的女人是用软弱武装起来的强者。

好女人也善于保护自己,但不是靠世故,而是靠灵性。她有正确的直觉,这正确的直觉是她的忠实的人生导师,使她在非其同类面前本能地引起警觉,报以不信任。

一个男人同别的女人调情,这是十分正常也十分平常的。如果他同自己的老婆调情,则或者是极不正常的肉麻,或者是极不平常的婚后爱情新鲜如初的动人显现。

两性之间的情感或超过友谊,或低于友谊,所以异性友谊是困难的。在这里正好用得上“过犹不及”这句成语。“过”是自然倾向;“不及”是必然结果。

写给自己对之有好感的陌生异性的信,只能表明一个人在异性面前所希望扮演的角色,而并不能表明这个人对异性的一般评价。

世上再动人的爱情,再美满的婚姻,也都是偶然性的产物。

在茫茫人海里,两人相遇了,这相遇是靠了不知多少人力无法支配的因素凑成的,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你们很可能就失之交臂。

而如果你没有遇到这个她,你一定还会遇到另一个她,生发出另一段也许同样美好甚至更美好的因缘来。

那么,现在,在你们已经相遇之后,你就不会遇到另一个她了吗?

当然不。

从理论上讲,在另一性别的广阔世界里,适合于你的异性肯定不是少数,而你始终有着与她们之中某一个或某一些人相遇的可能性。

那么,真相遇了怎么办?

两性的结合唯以爱情为最高原则。当然不反对较差的爱情给新的更好的爱情让位。

可是,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新的爱情就一定更好?

那种震撼心灵的热恋如同天意,或许谁也抗拒不了,另当别论。

在多数情形下,新鲜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诱惑,但新鲜总是暂时的,到不新鲜了的时候你怎么办?

无休止地更换性伴侣诚然也是一种活法,然而,在这种活法里已经没有了爱情的位置。

可能性是人生魅力的重要源泉。如果因为有了爱侣,结了婚,就不再可能与别的可爱的异性相遇,人生未免太乏味了。

但是,如果你真正善于欣赏可能性的魅力,你就不会怀着一种怕错过什么的急迫心理,总是想要把可能性立即兑现为某种现实性。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你表面上似乎得到了许多,实际上却是亲手扼杀了你的人生中的一切可能性。

在你与一切异性的关系之中,不再有产生真正的爱情的可能性,只剩下了唯一的现实性。

五、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

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塞涅卡说∶“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柏拉图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鹦鹉遇到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

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

二鸟便商议互换。

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

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不要盲目羡慕他人的幸福,也许那并不适合你。

不要去攀比,过好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六、庸俗是破碎的心。

我们最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人庸俗。

你知道庸俗是什么意思吗?

庸俗的心就是受伤的心,不自由的心,陷于恐惧、困难当中的心,绕着自己的利益打转的心,为了急速解决问题绕着成败打转的心,绕着悲伤打转的心。

这样的心,到最后都会变成破碎的心。一颗庸俗的心要打破自己习惯、惯性、自由自在的生活、走动、行动,这是最难的一件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卖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担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

路人看到很奇怪,便问:

“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却不看一下呢?”

老人答到:

“我再怎么回头看,碗是碎的。”

失去的东西就要学着去接受,学着放下。

很多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悲伤就会回来,结果就会被改变。

大部分人的心都很渺小、卑贱。

仔细看看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其中占满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如:考试及格、不及格、别人怎么想我们、害怕某一个人、怎样才会成功……

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这样。

你搜寻自己的心,就会发现里面都是这种渺小的、琐碎的、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因为占满了这种事情,所以就制造出很多问题。

我们的心想用卑贱解决问题,但是,因为解决不了,就更加卑贱。依我所见,教育的作用就是打破这种思考习惯。

庸俗的心,陷在窄巷中,并且住在那里。它也许识字、也许考试都及格、也许社交生活很活跃,不过,还是活在画地自限的窄巷里。

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分老少,都要看清楚一点:我们的心不论怎样挣扎,怎样用力,怀抱怎样的希望、恐惧、渴望,永远都是渺小的、都是卑贱的。

我们年轻时有一些不庸俗的老师不是很重要吗?

如果老师自己就很愚昧、疲惫,脑子里想的都是琐碎的事情,深陷在自己的卑贱里面。

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自由自在,让学生打破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惯性。

要有了解人是否庸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人都不承认自己庸俗,我们都觉得自己有一些优秀的东西深藏不露。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其实都很庸俗。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庸俗造成了我们的卑贱、琐碎。

你们了解这一切吗?

渺小的心没有能力爱人,没有能力雍容大度,只会吵一些小事情。

这个世界最需要的不是聪明人,不是有地位、有学位的人,而是已经打破琐碎心的人。

琐碎根本就是一种“我”的意念。“我”使心卑贱,永远想着自己的成功、理想、想要完美的欲望。

这一切使心卑贱,因为,“我”不论如何扩展,一样渺小。所以,盘踞着小事的心是卑贱的心。

一直想着事情,担心考试,担心工作,担心父母、老师、邻居、社会怎么想我们的心,是卑贱的心。

这一切念头都是想赢取他人的尊敬。然而,受人尊敬的心、庸俗的心,并不快乐。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

路的旁边,还是路。

大家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希望父母、邻居、社会重视自己,希望自己行为正当,于是这一切造成了恐惧。这样的心绝不可能创新。

然而,这个世界需要的却是创造的心,不是发明的心,不是徒有能力的心。

但是,这种创造却只有在没有恐惧时才会有,只有在心没有受到问题盘踞时才会有。

这一切需要一种真正自由的气氛,这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自由发问、追究、寻找、解说,然后又超越解说的自由。

庸俗的心永远不会叛变。庸俗的心顺从社会,顺从父母,什么事都容忍。

七、坚持你自己的风格,永远不要去模仿他人。

我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认知。

实现一种精神上的特立独行,遵照表象背后的真理来生活。

我们不应该为了顺从他人的意愿而以出卖自己的自由和力量为代价。

坚持你自己的风格,永远不要去模仿他人。

当一个普通人行走在街上,仰望着一座高塔或者一尊大理石神像的时候,他会有某种自惭形秽之感。

因为他觉得,自身的价值无法与造就这座高塔、这尊神像的力量相伯仲。

在他看来,一座宫殿、一尊雕像,乃至一本有价值的书,都带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

殊不知,这一切其实都归他所有,它们都在祈求他的垂顾。

那幅画在等待着我们去鉴定,它不是在向我们发号施令,而是由我们来判定它是否值得称赞。

有这样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

有一个酒鬼,喝得酩酊大醉,横卧在街头。

人们将他抬到了一座公爵的宅邸里面,把他梳洗打扮了一番,放到了公爵的床上。

当他一觉醒来的时候,俨然被当作了一位公爵。

人们向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并且令他相信自己一度精神失常。

这则寓言之所以广为流传,就在于它生动地象征出了人生的处境。

人生在世,就像是一名醉鬼,然而有时候他会清醒过来,恢复理性,尔后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名真正的王子。

很多人已经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不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了。

他不敢说“我认为”、“我就是”,而是一个劲儿地去援引先贤圣哲所说过的话。

当他面对一片摇动的叶子、一朵盛开的玫瑰时,他感到无地自容。

那朵立于窗前的玫瑰花,不管那以前盛开的玫瑰,也不管那些比它更为美丽的花朵,它满足于自己的现状。

因为,此刻,它是真实的存在。

只要它存在着,那么每时每刻它便都是尽善尽美的。

我们总不能永远去高估那几篇经文、几本传记的价值。

我们就像一群将老奶奶、家庭教师的话语死记硬背的小孩子,等我们长大以后,又开始将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有才气、有个性的人们的话语拿来死记硬背一番,不辞辛劳地去回忆人家说过的原话。

我们不知道,我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认知,到那时,我们就应该将那些窖藏的财宝像垃圾一样地丢弃掉。

假如你想过一种真正慎独的生活,那么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现一种精神上的特立独行,而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独来独往。

也就是说,我们所要注重的,必须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

整个世界似乎一次又一次地在暗中图谋着,用一些琐碎的事情来侵扰你、纠缠你。

朋友、食客、疾病、恐惧都一齐来骚扰你,并且诱惑你说:“和我们在一起吧。”

然而,你绝对不可以动心,不可以加入到他们的喧闹中去。

对于那些前来纷扰我们的思想和情绪的人与事,我们都要报之以漠然的态度。

如果是非我所愿,那么任何人都无法说服我。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老师问:“有个人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

有的同学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

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顿悟......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人的精力总会有限,不如“倒掉一些水”,只专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吧。

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我们应当保持一种坚定的抵御的姿态,一种独立的自主的状态,我们应当去唤醒心中的勇敢和坚贞。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里,只要我们敢于说出真理,那么我们便可以做到自助自立,从而活出真正的自我。

我们要勇敢地对那些一直给予我们关注的父母、爱人、兄弟以及朋友们说:“过去,我一直都是依照世界的表象来生活的,可是,从今以后我要遵照表象背后的真理来生活。

我不需要立下任何的誓约,我只要尽力而为。我将尽自己的所能去赡养好我的父母,照顾好我的家庭,做一个对妻子忠诚的丈夫。

我必须要按照一种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方式来实现这一切;我必须要远离他人的眼光;我必须要做我自己;我必须要不再为了迎合你们而让我自己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之中。同样,你们也不应当为了适应我而去违背自己的天性。

假如你们是依据自己的感受与标准来爱我的话,那么我将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因为,我们不应该为了顺从他人的意愿而以出卖自己的自由和力量为代价。

我不会刻意地去掩饰自己的好恶之情。对于那些深刻而神圣的事物,我会去信赖它们;对于那些高贵的事物,我会去热爱它们;对于那些卑贱的事物,我不会用伪善去伤害它们。我这样做,并非是出于自私,而是出于谦恭,出于充分的理性。

另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

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

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

“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

不论我们已经在谎言里生活了多久,但所有的人都会愿意生活在真理之中。

倘若我们追随真理,那么真理最终便会将我们带往安宁的所在。

当人们能够突破狭隘的视野而将目光投向绝对真理的领域时,他们就可以获得理性。

这时候,他们将会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并且采取相同的立场。坚持你自己的风格,永远不要去模仿他人。

关于你的天赋,你随时都可以运用终生修养所积蓄的力量将它表现出来。对于别人的才华,你却只能够临时地、部分地占用。

每个人干得最为出色的事情,只有造物主才能够教授给他。

能够教导莎士比亚的老师在哪里?能够指导富兰克林、华盛顿、培根或者牛顿的老师又在何处?

每一位伟大的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只是研究莎士比亚,那么你将永远都无法成为莎士比亚。

做好每一份分派给你的工作吧,但不要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或许此刻的你拥有斐狄亚斯古希腊著名雕刻家的凿子、埃及人的铲子、抑或但丁的才华,从而能够创造出一番辉煌。

然而,你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与斐狄亚斯的雕塑、埃及人的金字塔、但丁的《神曲》,毕竟是大不相同的。

所有丰富而生动的灵魂,都不可能屈尊地重复它自己。恪守简单而高贵的生命,顺从你自己的心灵,这样你便会重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来。

一个人,只有当他完全抛弃了所有外来的支撑、独自行走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强大的,他才能够无往而不胜。

一个人之所以弱小,就是因为他总是习惯于到身外或者其他的地方去寻找有价值的事物,总是喜欢去感知身外的世界,却从不愿意去相信他自己。

再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

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顾虑太多,思虑太多,就会导致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假如一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听命于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便能够迅速地纠正自己的偏差,让自己处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做起事来也将会非常得心应手,并且能够不时地创造出一些奇迹。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如此行事,那么我们就都可以实现自助、自立,也将会拥有更大的力量,这就犹如一个双脚站立的人要比一个倒立的人更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因此,我们应当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有许多人都曾经同命运赌博,他们或者赢得了一切,或者输了个精光。

然而,我不会把人生当成是一场赌博。

务必要凭着自己的意志来行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自立于这个世界。

从此以后,当你面对命运之神的时候,你就再也不会感到恐惧了。

当你赢得了胜利或者赚取了财富的时候,你不应该得意忘形;当你身体健康或者人缘颇佳的时候,也不应该以此为傲。

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始终保持一颗自助、自立的心灵,应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有凭自己的意志来生活,才能够获得心灵的平静,才能够过上真正独立的生活。

丁俊贵

2022年12月4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