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

图文 梦儿遥遥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

北京内城的什刹海银锭桥畔到鼓楼脚下,有一条古老的胡同——烟袋斜街;它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北部,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

如今已经不记得儿时是否徜徉,但是它的悠悠声名早已如雷贯耳;因为胡同的终点接近后海,所以时常混淆了它与白米斜街的位置。

烟袋斜街的得名,一说是其胡同的形状像一只大烟袋,其东口是烟袋嘴,西口为烟袋锅。另一说是胡同里卖烟袋的店铺多,都在店门口挂有大烟袋的幌子。曾经在东口路北有一家山西人开的大烟袋店,门前挂着一只大烟袋的幌子,是贵重的乌木做的大烟袋锅,长1.5米,烟袋嘴是白漆绿纹,好像玉石翡翠。烟袋锅是金漆,好似铜锅。在烟袋杆上还拴着大红绸子,十分的显目。过去老北京曾有“鼓楼前的大烟袋——一窍不通”的歇后语。看来烟袋斜街的得名,应是和卖烟袋的店铺多有关。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2)

烟袋斜街兴起在元代,成街于明代,繁华在清代和民国。而今经过重新修缮装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走进烟袋斜街,北京特有的浓郁风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比肩接踵的商铺,林林总总的色彩,独有的一种文化氤氲冉冉漂浮。

漫步在这九曲数弯的胡同中,欣赏着各家店铺装潢迥异的风格,施施然就恍惚不知身之所在,仿佛时光倒流,似乎旧日重来,一种祥和浓郁的民生镜像迎目扑面;不期然心中默念:我的北京,我的故土,别来无恙?

待到满街或异国或他乡嘈杂沸腾的言语充斥于耳,各种肤色与发色形成一股流动的人流,方醒悟早已岁月如烟,往事悠悠……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3)

近在咫尺的鼓楼

各占方寸之地的无数商贾云集,南腔北调中混杂着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方言: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4)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5)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6)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7)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8)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9)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0)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1)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2)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3)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4)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5)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6)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7)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8)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19)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20)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21)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22)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23)

什刹海银锭桥介绍(什刹海银锭桥边)(24)

走马观花一路游荡,终于站到了银锭桥上,什刹海的前海后海以此为界,前海的大多数百姓民居与后海的栉次鳞比的大宅各自岁月静好~

转载:

烟袋斜街东口在鼓楼前大街路西,西到银锭桥的北边,其西口和鸦儿胡同的东口相接。全长232米。银锭桥是什刹海的一座著名的桥,“银锭观山”是北京著名的景观,为“燕京小八景”之一。鸦儿胡同内有著名的古刹广化寺。在元代时,元朝利用什刹海的水系建都,并以什刹海的东边为大都城的中轴线。所以说什刹海是北京城的发祥地。元朝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又疏通了从大都城到通州的通惠河,使什刹海成了我国著名的大运河的最终码头。这码头就设在什刹海的东北岸,也就是现在烟袋斜街的南边。当时烟袋斜街还没有形成街道,只有北侧有很多店铺,南侧则为码头和水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地安门商场施工时发现了元代的石驳岸的遗迹。在元代时,什刹海的东北岸,也就是烟袋斜街前的一带,岸上是店铺林立,商贾如云;湖中是货船排列,舳舻蔽水。当时的什刹海还叫积水潭或海子,其前海因自金代起就盛产荷花,又叫莲花泡子。烟袋斜街一带在元代至明朝中叶叫“打鱼厅”,因有收贷船税和鱼民捕鱼税的官衙而名。据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日中坊二十二铺,北安门西……银锭桥,打鱼厅斜街”。到明代,什刹海虽已不是大运河的最终码头,其码头又改回到通州的张家湾,但什刹海还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所以历代高僧、仙道也纷纷在什刹海畔选址修寺建观,如:广福观、火神庙、广化寺等,而且随着南侧也先后建筑店铺,烟袋斜街已逐渐成为街道。在清乾隆十五年的《京师全图》上,已表明为“鼓楼斜街”。烟袋斜街最繁华的时期是在清代,官方正式命名烟袋斜街可能是在清嘉庆或道光年间。

烟袋斜街的店铺,各时代的变化很大,特别是在清代和民国时烟袋铺很多。这些烟袋铺经营各种大小烟袋锅及水烟袋、鼻烟壶等,也卖烟叶,如关东烟、旱烟叶、兰花烟等。烟袋斜街上还有卖古玩字画的、裱画店、笔店纸铺,以及钟表店、当铺、杂货铺、糕点铺、豆腐房、风味小吃店等。在烟袋斜街现主要有三处值得一提。位于街中路北侧的道观广福观,其临街山门三间,道观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是朝廷管理全国道观的地方。明李东阳的《西涯杂咏十二首》中《咏广福观》有诗句:“飞楼凌倒景,下照清澈底。时有步虚声,随风渡湖水”。当时广福观前还没有建筑物,为湖面。斜街东头路北的鑫园澡堂是北京最古老的澡堂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在百年老店还在营业。其门前的对联很有趣,是一副颠倒联。上联是“居然天上客”,下联是“客上天然居”。在斜街的西口路南,是老字号烤肉季的后店,现已修建门脸出售其店的特色食品。在门前还有立牌说明,说烤肉季有“三绝”、即:看“银锭观山”、赏荷花、吃特色烤肉。

烟袋斜街上还有很多四合院和三合院,不但是北京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同时也是古老的文化街。(张宝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