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1)

主席与彭总

一、初战必胜

志愿军入朝能不能站住脚,第一仗尤为重要。1950年下半年,前方战报和各方面情报接踵而来,57岁的主席时刻关注朝鲜战场,脑子飞快运转并不断作出决断。尽管精力充沛,但睡眠极少,长时间高强度工作。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2)

第一次战役

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主席致电彭总,提出首战原则:“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后开始作战的问题。”由“防”转“攻”作战方针的及时转变,使我军紧紧抓住战役主动权。10月25日早上,我军40军354团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干净利落地将韩军1个加强营和炮兵中队大部份歼灭。这一天被称为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纪念日。随后我军经过13个昼夜连续奋战,歼敌1.5万人,重创美军王牌第一骑兵师1个团,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直赶到清川江,朝鲜战局终于稳定下来。

二、反对速胜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3)

第二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收复了平壤,取得辉煌战果。如何看待朝鲜战局进程?是速胜,还是持久战?与一些头脑发热的人不同,主席听取了彭总等前方指挥员的意见,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看来战争仍需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我方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要明白不经过艰苦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可能轻易解决的,速胜的观点十分有害。”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4)

第三次战役

随着与美军多次交手,主席对朝鲜战场作战特点认识逐步深化。他将抗美援朝指导方针概括为“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主席还特别指出,“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他于1951年5月26日电告彭总,打美英军队只能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经过打小歼灭战过渡打大歼灭战。主席强调,每个军以全歼美军一个营为目标。他把这个作战方针形象比喻为“零敲牛皮糖”。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5)

第四次战役

经过连续作战,志愿军减员十分严重,人员非常疲劳,弹药也需要补充,要顺利完成下阶段战役困难不少。中央军委根据主席的意见,于2月7日决定实行轮番作战。即将从国内抽调老兵补充志愿军的办法改为以军为单位成建制地调往朝鲜战场轮番作战。

三、以打促和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6)

第五次战役

经过五次战役,我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形成对峙。主席及时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充分准备持久作战以及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目的”。

从那时起主席几乎投入全部精力,指导谈判工作。除了亲自阅改有关谈判接洽的新闻稿和关于停战协定的我方草案,他还考虑到许多细节,如谈判场所、对方代表团宿舍以及我方代表团宿舍的布置,各种用具和设备准备,以及李克农、乔冠华和我方代表团成员到达谈判地点开城的具体时间等。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7)

板门店谈判

谈判与预想的一样十分艰难。美方多次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公然以武力相威胁,叫嚣,“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双方的较量于是又转移到战场。志愿军在极其恶劣的气候和后勤给养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成功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的。美国代表被迫回到了谈判桌前。双方在谈判桌前的唇枪舌剑,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美国的各种阴谋彻底破产了。

四、冒险行动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8)

主席霸气发言

1952年底,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到朝鲜前线视察。情报表明美国很可能在1953年初发动大规模攻势以体面结束朝鲜战争。当发觉敌人阴谋策划军事进攻时,主席迅速作出强烈反应,设想最坏的情况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同时表明坚定立场,以有力的舆论配合,揭露敌人的阴谋,最终使美军登陆作战的冒险归于失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宣布取消台湾海峡“中立化”,企图让台湾当局出兵配合美军在朝鲜的军事冒险,并说服“联合国军”参战16国对我国实行封锁。主席同一个月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强硬表态:“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是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到1953年4月底,我军各项反登陆准备工作完成。美国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

五、中朝胜利

揭秘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抗美援朝的决策内幕)(9)

彭总签字现场

1953年4月中旬,主席向邓华提出谈判期间志愿军行动的指导方针。即“争取停、准备拖。而军队方面则应作拖地打算,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动,一切仍按原计划进行”。以打促谈,志愿军提前发起了夏季反击作战,即金城战役。对韩国方面公然破坏协议的行为给予沉重单位军事打击。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主席仍然没放松警惕。他向志愿军全体指挥员提出:“希望全军指战员防止骄傲,在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以后,仍应提高警惕,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协定,另一方面要防止敌人可能作出破坏的挑衅。”

9月,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对抗美援朝作出总结。他霸气地讲到:“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