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最佳吃法和用途(人参大补九类人不宜)

过节了,人参、西洋参常常出现在我们给家人或朋友准备的礼单中。都说人参大补,那么人参究竟有哪些功效?适合哪些人吃?哪些人不宜食用?日常保健每天的用量是多少?如何食用?食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以便让人参为您的家人和朋友的健康更好的保驾护航。(关于西洋参链接:与西洋参有关的四项禁忌、五大人群、六种吃法,你都收藏了吗?

人参最佳吃法和用途(人参大补九类人不宜)(1)

人参最适合谁吃?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之功效。人参品种不同,其滋补作用也各不相同,野山参以年代久远者为最好,补力最大。人工栽培的“园参”补力相对弱一些。

日常保健时,人参主要用于成年人,尤其适合那些肺气不足表现为气短喘促、自汗以及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倦怠、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多梦者服用。

现代研究发现人参不仅具有抗休克作用,还有显著的抗疲劳、健脑、增智、延缓衰老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加强肝脏的解毒作用,对慢性肝脏疾患有治疗作用;有强心和调整心律的作用,对心肌营养不良、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人参可增强体质,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有扶正作用,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长其寿命。

人参最佳吃法和用途(人参大补九类人不宜)(2)

人参日常保健每天3~5克就够,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人参的治疗用量为 3~19克;抢救虚脱患者时可用15~30克,日常保健可用3~5克。一般先浸泡,文火单煎,参汁兑入其它中药内服。野山参常常研末吞服,每次2克,每日2次。此外,人参还可与其他食物一起做成美味的药膳,现推荐几款常见的,供大家选择食用:

人参胡桃饮:人参3克,胡桃3枚。将人参洗净,切片,胡桃取肉,同放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煮1小时即成,每日1次,睡前食用。可益气固肾。适用于喘息气短,自汗等。

健脾养胃汤:取羊肚(胃)或猪肚一具约 1000克,翻洗干净切块,文火炖烂,加人参 15克、山药30克、生姜30克、大枣15枚及花椒、盐等调料,继续炖40分钟即可。具有温中补虚、散寒健胃作用。用于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大便稀。

益气养血方:猪或羊腔骨 500克剁块,炖约 1小时;加入人参15克.大枣、花生各30克及调料,再炖1小时即可。冷却后食用。用于元气受损、身体赢弱,动则心悸气促、面色萎黄、多汗,体虚胃寒或晚期肿瘤患者及放疗化疗引起的气血双亏。

人参莲肉汤:人参10克,去皮去芯莲实10枚,冰糖30克。将人参、莲实放入碗内,加清水适量,泡发后,再加冰糖,将盛人参、莲实的碗放入锅内隔水蒸一小时即成。人参可连续使用3次,次日再加莲实、冰糖如上述制法蒸制,服用,第3次可连同人参一起吃完。可补脾益气。适用于中老年人病后体虚,气弱,脾虚食少、疲倦,自汗、泄泻等症。

人参最佳吃法和用途(人参大补九类人不宜)(3)

人参虽好,九类人群不宜食用

人参虽然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但不可滥用、久用、过量用,一般而言,下列九类人群不宜食用人参:一是 “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人;二是肾功能不全伴少尿的患者;三是失眠烦躁属实证者;四是体质阴虚火旺者;五是感冒发热咳嗽者;六是痰热壅盛者;七是火郁内热者;八是湿热实证者;九是儿童。特别提醒大家的事,家长不可动不动就让孩子吃含有人参的各种补品。这是因为,祖国医学有“少不用人参”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可使儿童的性腺提前发育,分泌性激素,结果出现性早熟,这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有不良的影响。

温馨提示

1.服参期间,不宜饮茶及食用萝卜,也不宜服用含有藜芦、皂荚及五灵脂类的药物。煎煮时不宜用铁锅,而以砂锅为宜。

2.干燥的人参不容易切片,最好把人参在锅中蒸软后再切片,之后把切好的薄片晾干备用。一般说煎服人参需加水200毫升浸泡1~2小时,慢火煮半小时以上,取汁饮用。

3.切勿长期服用大剂量人参,长期大剂量服用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类似皮质醇中毒的症状,被称作“人参滥用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神经过敏、易激动、失眠、皮疹、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

4.大剂量服用人参还可以出现抑郁、食欲减退、水肿、低血压、闭经、腹胀等复杂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了人参中毒的表现,则应立即停服人参及其制品。

5.人参大补,请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中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在《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医学科普文稿600余篇。

温馨提示:本人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临床疾病诊治依据。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