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1)

文 / 初酿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

三尺莫邪宝剑寒光耀眼,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可这么好的剑只能无用地挂在书斋之中,与琴为伴,边境敌兵猖獗却无法携它血斩楼兰。这种壮志难酬的无奈和不甘,伴随了辛弃疾一生。

辛弃疾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此时的北方已经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因家族人口众多,无法南下,只好仕于金国。但辛赞并不甘心仕金,心中一直有着收复北宋国土的执念。

幼年的辛弃疾经常跟随祖父登高远望,眺望那片被金人践踏的大宋河山,还有那被异族蹂躏的大宋子民。而南宋朝廷贪图享乐,躲到江南一隅,苟且偷生。国仇家恨,让少年的辛弃疾就立下壮志,定要赶走金人,收复中原。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使得北方的宋朝遗民处境更加艰难。终于人们不堪金人的压榨,奋起反抗。此时的辛弃疾已经长成了一位英气勃发的青年,他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加入了当时最大的起义队伍,耿京领导的义军,担任军中掌书记的职务,参与军中机密大事,开启了他抗金的悲喜人生。

第二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回来时,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的噩耗。于是他带领五十几个人,夜袭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他因在义军中出色的表现而声名鹊起,义军溃散后宋高宗召他入京,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2)

初入朝堂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先后写了很多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如《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也广为传诵,朝廷却反应十分冷淡,并未采纳,而是将他安置在一些地方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之类职位上,只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他虽在任上兢兢业业,可内心深处仍希望能到抗金的第一线,奋勇杀敌,收复河山。

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已经归于宋廷八九年了,依然是个闲散小官。看着金人铁蹄步步南下,自己却无能为力。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3)

这一日,他闲来无事,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江山寂寥、碧水空流,不由得心中百感交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他独自站在赏心亭上,望着渐渐西沉的落日,听着远处传来阵阵孤鸿哀鸣,仿佛又看到了家乡沦陷时,人民流离失所,尸横遍野的惨景。他摸着腰间的佩剑,佩剑犹在,却不能用于保家卫国,一时间心中愁绪涌起。然而,他又能如何,只能悲愤地拍打亭上的栏杆。

人海茫茫,有谁能体会他此时的心情呢?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4)

淳熙七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来到隆兴(江西南昌)任职,看到附近的上饶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决定将家人安置在此地定居,于是在此地开工建造带湖新居和庄园。因为他知道,自己生性耿直,并不为朝廷所容,不如早早为自己准备好归隐之地。

果然不出他所料,同年冬,因遭弹劾,他被罢官,正好带湖新居落成,于是他开始了大约二十多年的归隐生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

淳熙十五年冬天,友人陈亮(字同甫)与他在铅山瓢泉相会,两人相处十多日,每日里谈古论今,纵论时势,让辛弃疾那颗刚刚平静了的心又燃起了壮志。

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在军中的时候,各个军营中号角声此起彼伏,将士们的战马像的卢般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般震耳离弦,鼓乐声也雄壮有力,这是秋天沙场阅兵的场景。可如今都如一场梦,梦醒来,两鬓已斑白,壮志却未酬。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5)

开禧元年,辛弃疾已经是一位六十六岁的垂垂老者,闲居的生活快要耗尽了他生命中所有美好的岁月,就在他以为余生就要在这平淡中庸庸度过的时候,竟然又收到了朝廷一纸诏书。原来北方蒙古族崛起,打得金人向南逃窜,马上就要来到南宋的边境。危难之中,朝廷再次想到了这个曾一心抗金的勇士。

南宋朝廷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做法,换做旁人或许早已不屑一顾,可辛弃疾却没有。他不想放弃任何一个能够抗击金军的机会,几十年的风雨依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希望。他再次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来到抗金前线。

可现实让他再次失望,朝廷只是利用他的声望,并不想真心抗敌,他的报国之门再次被关上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曾经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辛弃疾,文中再无往日的激壮,而是充满了无尽的苍凉。孙权、刘裕那样的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了,只剩下当年的舞榭歌台、寻常巷陌。辛弃疾一生的激情岁月也不再了,只留下壮志未酬的遗憾如影随形。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且挂空斋作琴伴)(6)

不久,辛弃疾遭谏官攻击,再次辞官归隐田园。当开禧三年朝廷再次起用他时,他已经病入膏肓,不久辞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前还在喊“杀贼!杀贼!”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嘅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曾经的壮志豪情,在南宋朝廷的懦弱与无能中一点一点耗尽。万字平戎策,换成了东家种树书;寒光四射的莫邪剑,也只能日日与古琴为伍。直到生命的终结,辛弃疾都未能实现赶走金人、收复国土的宏愿,只能带着无尽的悲哀与不甘,离开了这个让他奋斗了几十年的尘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