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合肥(话说合肥之撮)

作者 李云胜

“撮”用合肥话说出来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合肥方言,意为用锹铲东西,合肥人把盛垃圾的叫做“撮簸”。

好玩的是合肥有几处以“撮”为地名的地方,比如“撮镇”、“撮造山巷”,而且都与历史名人有交集。

与曹操有关的撮造山巷

撮造山巷位于李府后面,与热闹的淮河路步行街仅一墙之隔,名字的由来竟然是与曹操有关。

我说合肥(话说合肥之撮)(1)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几十万大军屯驻合肥城,由于人马众多,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日久天长,就逐渐形成了一座方圆数百平方米的三层楼高的垃圾山。这里原本属于城外,到了南宋时期扩城后才被纳入城内,当时人们称这座小山为曹操山。后来,四周和山上都住了一些人家,出现一条巷子,起名曹操山巷。

因为受艺术形象的影响,曹操被人们认为是奸臣。有人提议改曹操山巷叫反曹山巷,这个提议遭到曹姓居民的强烈抗议,最后把曹操山巷利用谐音改为了撮造山巷。撮造山,也就是一撮土一撮土造成一座山的意思。

抗战时期,曾有两位住在巷子里的普通百姓,在侵华日军威逼利诱面前,宁死不丧民族气节,后来成为撮造山巷的佳话。

在撮造山巷口附近,曾有一家裁缝店,老板姓杨,他收了一个年轻的徒弟,不过是个哑巴。虽然身有残疾,但这位哑巴徒弟聪明伶俐,刻苦好学。抗日战争开始后,撮造山巷李府当铺旁的墙上,经常贴有一些新闻字条,上面印有侵华日军犯下的恶行,哑巴徒弟从这些字条上深受教育,对日本人充满仇恨。1938年侵华日军攻入合肥,许多合肥人纷纷逃离家园,哑巴徒弟孤身一人躲在裁缝店里,后被日军发现。日本人发现他是一个哑巴,于是告诉他,只要从胯裆下钻过去便放他一条生路。没想到,哑巴徒弟宁死不肯下跪,当日本人掏出手枪的时候,哑巴徒弟冲了上去想夺枪,结果被日军乱枪打死。后来,他的事迹在撮造山巷广为流传。

还有一个人住在撮造山巷旁,姓毕,五十多岁,是青帮的人,手下有几个徒弟,平日里靠收租捞点油水过日子。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的徒弟当了汉奸,还特地来找他,劝他去当特务,结果他破口大骂自己的徒弟,厉声喝道:“我是中国人,为何要给日本人当特务?”结果这句话传到了日军那里,最终他被日军残忍杀害。

孔圣人与神童成就的小镇

从合裕路高架桥下来一直东去,几公里处有个千年古镇,名字也很好玩,叫撮镇。说撮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广为流传的孔圣人到此一游的故事可以得到佐证。

我说合肥(话说合肥之撮)(2)

相传春秋时,孔圣人周游列国,路经此镇,巧遇项橐等孩童在路上撮土筑城游戏,挡住车去路,于是让他们拆城让车,不料小小年纪的项橐却理直气壮地说:“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孔圣人听了惊问:“小儿岂有难乎?”因问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树无枝?”小儿随口答曰:“萤火无烟,土山无石,井水无鱼,槁树无枝。”项橐又问孔圣人:“鹅鸭何以能游,鸿雁何以能鸣?”孔子答曰:“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项长。”小儿辩曰:“鱼亦能游,岂因足方;蛤蟆能鸣,岂因项长耶?”孔子无言以对。小儿又问:“汝知天上闪闪有几星?地上碌碌有几人?”孔子曰:“仲尼适来此地,何必谈天说地。”小儿曰:“要论眼前之事,眉毛共有几根?”孔子喟然叹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项橐见孔子折服,便拆城让车,后人为纪念此事,即以撮城为名。

关于撮镇名称的来历,这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其实,据文史专家的收集整理,还有另外两个传说。

史载:“撮镇,在安徽合肥县东三十五里店埠水东岸。一作撮城。”传说从前在今小街一带有一冯城,距通道较远,生活极不方便,城里行人无几,空空荡荡。后来,有一任县令见城西有一天河,风景秀丽,风帆往返如梭,因而拆冯城而在天河旁建镇,故名拆城。以后人口渐多,规模逐渐扩大,叫撮城镇,又因城镇近音、近义,便省掉城字叫撮镇。

我说合肥(话说合肥之撮)(3)

第三个传说就简单了,是根据街道形状而来。据说以前镇里的东街、南街形似大锹头,中街像个锹把。撮镇那里的方言把用锹挖东西叫撮,撮镇之名由此而来。

两地的历史遗迹也很多

撮造山巷遗留下的最著名的是李鸿章家族故居即今天大家俗称的“李府”,因为都十分熟悉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倒是杨振宁家在这里曾经也有一处故居,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身为大学教授,平时又十分节俭,而二弟杨力磋精于商业,大哥的积蓄一般都是放到他那里进行投资。1936年,杨力磋花了2600块银元,在北油坊巷为大哥买下一处房产。抗战爆发以后,杨振宁一家回到合肥就是居住在那里的。我曾经去那里看过旧址,位于今天的李府后墙东北角约50米处。可惜的是已不复存在。

而撮镇因为历史悠久,遗迹更是遍地开花,一代枭雄曹操、大脚贤后马秀英、元末名臣余阙等都曾在这里叱咤风云,上演了无数出精彩的悲喜剧。

坊间有句俗语这样形容撮镇:“孤井独庙裤裆街”。

所谓孤井指的就是凤凰井,传说是明代朱元璋皇后马秀英指示手下人挖凿的。奇怪的是,关于这位马皇后,《明史》上并未见记载,倒是野史、戏曲和民间传说中关于她的故事很多。在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她坚决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或“大脚皇后”。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度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不知道撮镇那里的凤凰井是什么时候挖的,但从朱元璋征讨天下的足迹分析,马皇后到过撮镇应该是有可能的。

而独庙指的是东岳庙,老撮镇人习惯称之为大庙。可惜的是已经荡然无存了。倒是昔日被称为裤裆街的三条老街还在,只是也换了模样。

裤裆街在鼎盛之时,商业极其繁华,聚集着上百家商铺,周围是纱市、牛市、布店、药店、米行、竹木行等。街上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近处的有龙塘、长临河的百姓,远处的有定远、凤阳、嘉山等地的客商。

我说合肥(话说合肥之撮)(4)

此外,撮镇还有一座横跨店埠河的“曹公桥”,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合肥县令曹光彦沿店埠河察看民情,见撮镇河边来往行人争渡如蚁,溺水颇多,当即责问:“如此河道,何以无桥?”部属面面相觑,不敢回答,但沉积已久的架桥之议很快有了实质性进展,半年后桥成。为记曹县令政德,遂以曹公命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