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项目哪个好(六代妇产专家接力护佑江城母婴健康)

图为叶婆婆(右一)和女儿、外孙都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出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儿童保健项目哪个好?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保健项目哪个好(六代妇产专家接力护佑江城母婴健康)

儿童保健项目哪个好

图为叶婆婆(右一)和女儿、外孙都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出生

图为学科带头人张庆华教授(前排左一)讲述著名妇产科专家高欣荣的故事

□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通讯员黄征宇李蓓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顶着巨大压力,帮双侧肾衰女士抓住做母亲的唯一机会;强调责任担当,从不将疑难危重病患往外推。楚天都市报连续推出的“38℃妇产科”报道,不仅获得国家卫健委官方微博“健康中国”转发点赞,也唤醒了许多老武汉人的集体回忆。近日,不少市民联系本报记者,讲述自己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的故事,表达对该科室几代专家的感激之情。

一家三代在此出生

“我和双胞胎妹妹、我女儿还有我外孙,都是在这里出生的。”65岁的叶婆婆家住汉口,看到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后,昨日,她专程带着女儿和6岁外孙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看望熊国平等医护人员。“母亲在世时曾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很多老武汉人在这里生孩子,当时是冲着妇产科著名专家高欣荣主任来的,她医术高超,还曾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因为孕妇太多了,那个时候经常是两个孕妇挤一张病床。”叶婆婆告诉记者,1953年7月22日,母亲怀孕足月,怕在家里生双胞胎有风险,便来到这里经剖腹产生下她和孪生妹妹。没想到28年后,自己也在这里经剖腹产生下女儿,当时的主刀医生是武翠霭主任。

叶婆婆回忆说,当时自己羊水破了住进医院,谁知过了两天肚子都没动静,本来有点心慌,但是武翠霭主任一直和蔼地安慰她“没事没事,会好的”。后经剖宫产手术,女儿顺利降生。因为信任武汉市中心医院,2012年,女儿怀孕足月后也是在这里,由熊国平主任亲自做手术生下了小外孙,一晃小家伙已6岁了,聪明可爱。“可以说,我一家三代人,见证了这里几代医护的良好医风医德。”叶婆婆激动地说。

像这样一家三代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的,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并不罕见。比如汉口市民刘女士59年前在该院出生,她是家中第四个孩子。1982年,刘女士在生女儿邰晶晶前患上丹毒,脚肿得厉害,在预产期前就住进医院控制病情,后顺利分娩。今年6月25日,邰晶晶因羊水重度污染,又在该院剖腹产生下儿子。“这里是不少老武汉人的摇篮,承载着我们家族的记忆与幸福。”刘女士说。

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共有约30万武汉市民的“第一声啼哭”在此响起。

救治病人比规避风险紧要

“在中国妇产科界有‘北有林巧稚,南有高欣荣’的说法,在面对风险与抢救病人时,高欣荣主任总是义无反顾选择先救病人。”88岁的王淑范主任是该院第二代妇产科人,也是著名妇产科专家高欣荣的得意弟子,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任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近日,她向楚天都市报记者深情回忆起高欣荣主任救治病人的往事。

1963年,一名女士慕名来到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前身),她患了恶性葡萄胎合并肺及阴道壁广泛转移,按常规需做子宫切除手术。可是患者想到拿掉子宫不能生儿育女,宁死也不做手术,甚至直言“死了也不怨医生”。这给高主任出了道难题,作为医生,她的责任是救病人的性命,但她同时也深切理解这位妇女的心情。经反复研究,高欣荣主任决心打破常规采用化疗,最终不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后来还顺利生下二胎,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仍然健在。“高主任有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那就是‘遇到困难要迎头上’。”王淑范说,多年来自己深受高欣荣主任影响,一直在向她学习。

20多年前,王淑范曾遇到一名怀孕6个月的妊娠高血压孕妇,严重胸水腹水,母婴都面临生命危险。有人担心病情太严重,万一救治不过来可能带来风险,但是王淑范毫不犹豫将该孕妇收入院,“救人第一,面对危重病人,医生首先应想办法尽力去救治,而不能一开始先想着规避风险。”

当时有一种建议是直接给孕妇做剖腹产手术,将胎儿取出来,但是考虑再三后,王淑范为其打了催产针进行引产,“患者以后可能还会要生孩子,能不破坏子宫尽量不破坏。”患者做完手术不到3天,胸水腹水就全部消了,老母亲感激地一个劲儿作揖:“谢谢您的高超医术,救了我女儿的命!”

担当精神是科室传家宝

在高欣荣、王淑范等老一辈专家的身体力行下,“担当”二字成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的“传家宝”,第三代妇产科人武翠霭、第四代妇产科人马清华,第五代妇产科人张庆华、熊国平,以及目前正在成长的第六代医护人员等,都格外重视科室医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医生能力不足还可以慢慢培养,但面对难题首先要勇于面对,不能逃避。”

50岁的何翠荣2006年3月查出患绒毛膜癌晚期,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该病无法手术,只能通过化疗来治疗。

为她治疗的是武翠霭主任医师。何翠荣回忆说,当时武主任已经70多岁了,还天天来查房,到病房看望她,解答她的疑问,特别认真负责。化疗期间她吐得天昏地暗,武主任每次都轻言细语地问她“今天吃了没有啊”、“哪怕吃一点饭喝一点水,就有力气跟疾病做斗争”,鼓励她“坚持做完3个疗程化疗,病就好了”。如今武翠霭主任已经去世,但何翠荣始终不忘她当年的治疗和关心。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段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以减少创伤,优化病患的生活质量。5年前,一名42岁的女教师宫颈癌转移,被多家医院“判了死刑”,找到张庆华时泣不成声。张庆华力排万难,为她实施腹腔镜术,清除干净后再进行化疗,不仅帮助这名教师重新回到讲台,还为她保留了卵巢。6年前,29岁的小丽(化名)子宫长满肌瘤,多名医生断言子宫难保,且得开腹全切。家人慕名找到张庆华,她通过腹部3个“钥匙孔”,花了4个多小时将十几个肌瘤一点点剔除干净,小丽后来顺利结婚生子,儿子今年已经4岁,病情一直未复发。

重生患者感恩医护付出

“12年了,多亏了这个温暖的科室,我们才能得以重生。”10月29日,7名曾患宫颈癌、卵巢癌、绒毛癌的肿瘤患者相约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和学科带头人张庆华教授、副主任医师黄欢、田训博士等救治过她们的医生一起庆祝“重生12周年”。

56岁的叶女士于2006年6月因宫颈癌晚期入院手术,她说,刚得知生病时自己只知道哭,都准备交代后事了。张庆华主任和黄欢医生为她成功手术,并请病友经常安慰鼓励她。“术后化疗时,医生护士都喊我的小名,蛮亲切。化疗药副作用大,陈德华护士专门从家里带来芦荟为我们涂抹伤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给了我蛮大的安慰与鼓励。”

58岁的魏国霞也是一名宫颈癌患者,多年来,她也一直难以忘记该科室医护人员的温暖关怀:“他们常常忙得连饭都没空吃,却在方方面面关心关怀病人。”

用自己的辛苦换病人的康复,是“38℃妇产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坚守。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张庆华在30多岁时就患上高血压,需长期吃药稳定病情;熊国平上班20多年没陪家人旅游过一次,一年365天随时待命,一天24小时手机不关机;黄磊主任医师每天奋战在门诊、病房和手术室里,有时做梦都在做手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