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唐诗三百首古诗(诗咏田园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本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他的诗歌古朴自然、清韵秀朗,读之,常给人“一语天然万古新”之感,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价韦应物的诗作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十分中肯。韦应物中青年时期曾任洛阳丞、鄠县令等职,公元783年外任滁州刺史,本诗是作者在滁州任职期间所作。

滁州西涧唐诗三百首古诗(诗咏田园滁州西涧)(1)

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相信读这首诗,大家首先看到、感受到的就是眼前出现的两幅美妙绝伦的配音风景图。前二句呈现的是诗人独自在西涧堤岸上漫步,看到涧边自己特别喜爱的青幽小草摇曳生姿,看到涧岸上是古木参天、万木葱茏,万物竞相争荣,看到并听到在深深的绿荫中灵巧的黄莺等百鸟在蹦跳着、欢唱着。置身于如此生机勃勃的自然界物象中的诗人,毫无疑问内心应免不了不有些感触,心态应也会带有一丝放松,甚至愉悦的。

后两句呈现的是第二张配音图。风声雨声浪潮声,声声入耳;野渡无人,小舟自横,波涛扑岸,样样入眸。这时天气陡然变化,风雨袭来:也许给诗人带来些许寒意,但诗人全然不顾,冒雨前行,边行边吟,把这些物象写成千古名诗。

两副配音图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以细腻的笔触,将远近融合于一体、将情景融合于一体,带给读者的印象也是清晰而深刻的,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恍如也已置身彼时彼处的“滁州西涧”。

诗末的“自”字贯穿了全篇,大可玩味:涧草是自生自幽,山树是自深自荣,黄鹂是自鸣自唱,春潮带雨是自来自急,野渡之舟是自漂自横!这是一首舍弃了所有的人工雕琢,纯粹是自然界的“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的好诗,悟读之,品赏之,令人赞叹不已。

据悉,因水利建设需要,原来的西涧,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拓展成现在的西涧湖。唐时原生态西涧虽已不见,但当人们在湖边的西涧亭、野渡亭纵目时,在欣赏四围青山、眼前一泓碧水时,又有谁不会情不自禁立刻回味起那“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的意境呢。

(周游,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

编 辑 | 尹丹丹

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滁州西涧唐诗三百首古诗(诗咏田园滁州西涧)(2)

欢迎投稿

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报纸投稿:xcgbbtg@163.com

报纸投图:xcgbbtt@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