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帝的归宿(父亲创一项制度害死曹魏)

公元260年,20岁的曹魏皇帝曹髦再也不能忍受司马昭的跋扈,亲率殿中侍卫、太监300余人讨伐司马昭,未出宫门即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曹髦死后,众臣摄于司马家的淫威,无人敢于上前,只有司空陈泰和太傅司马孚跑到现场,枕着曹髦尸体大声号哭。

曹魏五帝的归宿(父亲创一项制度害死曹魏)(1)

曹髦剧照

不久,司马昭也来到现场,见此情景,便问陈泰:"玄伯,天下人当怎么看我?"陈泰说:"只有斩杀贾充,才能以谢天下。"司马昭当然舍不得,又问:"你再考虑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陈泰回答:"难道还能让我说别的话吗?"最终,司马昭拿成济做了替罪羊。

其实,这两个人与司马昭的关系都非常近,司马孚是司马昭的亲叔,而陈泰是与司马昭一起长大的好友。只不过,这两个人对曹魏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陈泰,在曹髦死后,因为过于悲恸,不久就吐血而死。

关于陈泰,了解三国的人对其就相当熟悉了,他是魏国后期的著名将领,长期与吴蜀交战,屡次取胜。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后,陈泰继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二州军事,多次战胜姜维,保卫了魏国西部边境,消耗了蜀汉力量。

陈泰剧照

陈泰因为魏帝被杀悲恸而死,但他可能没有想到的事,曹魏皇室之所以走到穷途末路,与其父亲创制的一项制度密切相关。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群,这项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

陈群是魏国名臣,曹操当魏公时,他就曾任魏国的吏部尚书,曹丕代汉后,陈群为尚书令,封颍乡侯。陈群为什么要创立“九品中正制”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央与地方联系中断,举孝廉制度无法实施。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将官员的任命与选拔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那就是世家大族。这些士族早在东汉就已经形成,文有家传经学掌握话语权,武有部曲兵将控制州郡,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势力非常强大。曹丕为了代汉为帝,急需士族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陈群推出“九品中正制”,将官员品级定为九品,由各地的中正官负责推荐评定。但这些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

起初的时候,中正官选人还要参考被推荐人的才能和德行,但到后来,他们就只偏袒士族,这制度也就成为保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工具,所谓“干的好不如生的好”,只要投对了胎,不用努力也能“坐致公卿”。但不幸的是,这制度却也成为曹魏的催命符。因为曹家本身并不是大士族,在士族眼里,曹家就是阉竖之后,压根被看不起。而司马懿他们家则是河内大族,代表了士族的利益。并且,因为官员全都由士族推荐获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官员只认师门不认国法,很少有人支持曹魏政权。

曹魏五帝的归宿(父亲创一项制度害死曹魏)(2)

司马氏取代曹魏,固然有其自身的努力,但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也功不可没。陈群为曹丕篡汉立了一功,但他万没想到,九品中正制却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曹魏灭亡,连自己最得意的儿子也因魏帝被杀悲恸而死!而陈泰的表现,却像极了他的外祖父,一位为曹操立有大功,却因不同意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著名人物——荀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