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下的真实景象(外国人记录的乾隆盛世是这样的)

1792年9月26日,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代表的宏大使团向乾隆贺寿。历经10个多月的飞行,使团终究离开中国,并于次年9月在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年末前往英国。

在这段时间里,马戛尔尼使团具体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马戛尔尼访华日志》《英使觐见乾隆纪实》《我看乾隆乱世》等,透过这些笔墨,我们或许能够换个角度看法当时的中国。

1.关于乾隆

乾隆盛世下的真实景象(外国人记录的乾隆盛世是这样的)(1)

马戛尔尼第一次觐见乾隆时,描绘道:

我们落座后,天子与我们闲谈起来。他问道:“你们英国国王往年几岁?”我们照实通知了他。天子接着说:“朕往年八十三岁了,期望你们的国王能够和我一样短命。”天子说这些话时,十分自得,心情十分严肃,凛然不成侵犯,不外眉宇间表露着和颜悦色。我们长远这位年老的父老,似乎是英国的一名年长的名流,肉体矍铄,八十岁的人,看上去只需六十岁。

他们这么描绘满清戎行:

“在一些地方,我们看到兵士单列成队,十分自若地双膝跪地,在他们的主座命令起立前,他们都始终保持这类姿态。假如我们的到访出乎意料,他们老是一片慌张,慌忙从营房拿出节日号衣,他们穿上这类打扮后,与其说是疆场的军人,还不如说是唱戏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锻面靴子和葵扇看起来即蠢笨又女人气实足,而没有军人的气质。”

“兵士排队出来驱逐英国特使,假如天暖,他们手中练习的不是火枪,而是葵扇。兵士拿着葵扇实行练习,是一个奇怪的景象。”

“他们的大炮为数很少,仅有的几门炮都破旧不胜。”

3.关于苍生:

乾隆盛世下的真实景象(外国人记录的乾隆盛世是这样的)(2)

“不论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都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群众饥寒交迫、乡村丰饶昌盛的证实……衡宇凡是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然有一幢自力的小楼,可是决无一幢像名流的府第,或许称得上温馨的农舍……”

“在普通中国人两头,人们很难找到相似英国苍生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民乐陶陶的脸。”

清政府委派了很多老苍生到使团的船上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他们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恩将仇报。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老是贪心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使团的船只行驶于内河时,官员们自愿多量苍生来拉纤:

“官员们派部下的兵丁去附近的乡村,出乎意料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上去参加民夫队。兵丁鞭打试图逃窜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请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作。看到他们傍边一些人的凄惨情况,真使人苦楚。他们分明地缺衣少食,衰弱不胜。他们老是被兵丁或甚么小仕宦的侍从监视着,其手中的长鞭会当机立断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似乎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4.关于对汉人的立场

乾隆盛世下的真实景象(外国人记录的乾隆盛世是这样的)(3)

马戛尔尼“回程纪事”中夸大:“我们的很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此处即指清代满族)混杂了,仿佛他们是一个民族。”

鞑靼人说笑话总以汉报酬靶子。“我不成能不注意到:只需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老的鞑靼王子就会兴致勃勃。在讽刺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风帆时,他们就恼火。”

马戛尔尼接见过一个名叫博达望(音译)的年老鞑靼贵族,帽子上饰有红顶子和双目炫翎,他骄傲地谈到了本朝的来源。按他的说法,皇上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直系后世,蒙古人降服了中国,并统治了一个多世纪,厥后被明代颠覆。同马戛尔尼一同被宴请的鞑靼亲王都是各部落领袖,他们都能招兵,称之为“旗”。

5.关于与东方的差别

乾隆盛世下的真实景象(外国人记录的乾隆盛世是这样的)(4)

满洲贵族兵戈爱用弓。马戛尔尼写道:“当我通知他们,欧洲人已保持了弓而只用枪兵戈时,他们显得十分受惊。乾隆爱用的兵器也是弓。在奔跑的即刻射箭,比下地放枪愈加使人冲动。高贵的兵器打高贵的猎物。猎人与猎物的命运是相称的。

“对气球理论、植物磁气说等反响淡漠”,贪心的寺人抢走使团送来的大水晶吊灯时还顺手把派克透镜打碎了。

最初使团得出结论:“自从南方或满洲鞑靼降服以来,至多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进,没有行进,或许更确切地说反而发展了,当我们天天都在艺术和迷信范畴行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