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

我以两天一本的速度,把中野京子每册讲述十二幅世界名画的《王朝物语》看完了。中野京子解读的四十八幅名画,穿起了包括波旁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和英国王朝等几乎整个欧洲最显赫的家族之间的历史渊源。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1)

<王朝物语>02

那么,中野京子又是何许人也?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表现欧洲的绘画与秘史?

中野京子是一位作家、德国文学学者,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早稻田大学讲师。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中野京子凭借自己在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广博学识,以及对人类心理的超群洞察力,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解读艺术,解读历史,出版了多部系列绘画故事畅销书,其中就包括《王朝物语》。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2)

《王朝物语》01

也就是说,中野京子——一个日本人,竟然能从欧洲经典的世界名画入手,把源于瑞士的哈布斯堡家族在650年的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对于喜欢历史和艺术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套可以让人废寝忘食的好书。而且作家的视角独特,画作已然卓尔超群,故事情节却很血腥、冷酷无情。这或许就是历史所展现出的一种深刻的、对人性的真实写照。所以,那每册十二幅、具有年代感的绘画作品,也变得更加栩栩如生。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3)

《王朝物语》03

或许是因为我曾经看过《加德纳艺术史》和《詹森艺术史》,此书所呈现出的,又是另外的一种风格;又或许是因为中野京子在书中添加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的缘故吧?

《王朝物语》以独特的视角,又以每一个王朝的十二幅名画作为主线,讲述了欧洲四个豪华家族的兴衰。

如果说哈布斯堡王朝的没落像巨大的庙宇缓缓倒塌,波旁王朝的覆灭就像断头台的利刃落下一般干净利落。强大而华丽的君主专制的建立和破灭的戏剧,一定不会让人感到乏味。在哈布斯堡王朝中一带而过的配角,又在波旁王朝成了主角,原先堂堂正正的主演,却要作为反派人物再次出场。嗜血好战的皇帝、痴情专一的女王、不问政事痴迷炼金术的国王、被母亲摒弃的英雄王子,还有在异国他乡被送上断头台的王后——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奋起抗争,又按照命运的安排从容逝去的男女主角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哈布斯堡家族的历史,就是一出用鲜血铺就的血腥大剧。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4)

《王朝物语》04

而爱恨情仇跌宕起伏的沙皇俄国的兴亡,与哈布斯堡家族和欧洲其他王朝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磅礴的历史中,英国王朝的戏剧性情节又可以说是别具一格。那位只在位了九天的简·格雷公主,因六段婚姻的风流韵事而闻名于世的亨利八世,星期五不吃鱼,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为在欧洲大陆各国进行权力平衡而终身未婚的伊丽莎白一世等等,看完《王朝物语》之后,你就会发现,当每次英国王室一有变动,就会有一个不安分的人出生。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5)

路易十四像

当然,中野京子的《王朝物语》评的是名画,讲的却是王朝的故事。而有关这些画、这些画上的人,却代表着各自曾经显赫一世的家族,以及隐藏在这些家族背后的那些奇葩而冷酷的剧情。

与历史同样精彩的剧情,就是那些画作、以及创作那些画作的画家,像是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丢勒、马奈、列宾、荷尔拜因等等。或许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又或许是对绘画更钟情,我以两天一本的速度看完全套《王朝物语》,其实并不代表我的阅读速度快。但是,看完这套书,我却产生了一个难以遏制的想法:中野京子这套对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进行解读的《王朝物语》,的确很有特色,可为何是日本人去解读的呢?为何不是欧洲人自己去写这种畅销书呢?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6)

委拉斯开兹《宫娥》

由此,我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何我们不能把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书法、绘画,也以《王朝物语》这样的形式编写成故事,让它成为畅销书,从而把我们的文化广为传唱,让我们的后代从小就能爱上中华文化呢?

不管《王朝物语》是否为了方便携带而显版面偏小,但是,当你拿在手里,随手翻开一页纸,读上几行字,你就会立刻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被它所特有的柔美与浪漫的气息所迷恋。毕竟那些名画都是有语言的艺术作品。它们总能自带光环。这些关于绘画的故事书,也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而孩子们如果从小就喜欢上艺术,也会为他们带去快乐和与众不同的气质,也可成为他们独自面对人生孤独时,依然淡定从容地应对一切的武器!

为什么幕府不让画浮世绘(为何是日本人中野京子编写王朝物语)(7)

蓬帕杜侯爵夫人像

我心下就萌生了一个念头:中野京子都跑到欧洲去卖书了,我们又怎能视之不见呢?从中野京子《王朝物语》一书中,可以看出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我就想不明白,为何别人——中野京子——一个日本人,都能把隶属于全世界的艺术“拿”来,改编成自己的文学作品,并取之为“物语”这样一个带有浓重的日本文学作品特征的书名。如什么《源氏物语》《平家物语》之类的,而内容却是纯西方的文化遗产——通过48幅世界名画,去讲述名画中的王朝兴衰史。由此而来,别人都在“洋”为己用了,何时我们诺大的国家,应该说也能在我们自已传世的名画中,整出几部连续剧出来呢?亦或是创作出对世界艺术史有影响和贡献的文学作品呢?别说是对后世的影响,至少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也能有个交代,对吗?

嗨,我这厢是不是太有点忧国忧民的情怀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