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常识(患者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3月13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正在检查患者治疗记录。曹希/摄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教授是国内医学消化内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从找到肝纤维化和慢性肝病治疗新方法,到肝癌细胞“诱导分化”研究成果,56岁的他在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不断发起冲锋。
新冠疫情暴发后,谢渭芬连续两次请战,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领导都没有明确表态。医院党委考虑,作为权威专家,后方同样需要他坐镇。
但谢渭芬坐不住了。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就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一个军医,如果一生都没有上过战场,那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他还担忧地说:“根据现在情况来看,这次疫情可能要持续两个月以上,我们要做好支援第二批、第三批的准备……”
请战最终获得批准!在被确定为病区负责人后,谢渭芬迅速进行医护选配,第一时间组建了由呼吸、急救、中医、心理等10多个学科构成的全科团队。
感染三科老年患者多,有的病人一入院就发生炎症因子风暴,病情急转直下,危及生命;还有的虽然病情稳定,但肺纤维化严重,肺功能受损大,举手迈步都气喘吁吁,严重影响愈后生活质量。
谢渭芬瞄准阻断炎症因子风暴和改善患者肺纤维化这两大难题,与另一位知名专家密切合作,实行新的治疗方案。目前,接受新方案治疗的41例重症患者,都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科学救治患者,需要系统思维作为支撑。”科室收治了一位80多岁的重症老人,患有认知功能障碍,还有冠心病、房颤、糖尿病等多种基础性疾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谢渭芬组织全科进行病历分析,迅速给予抑制炎症因子、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几天后,老人由入院时只有90%的氧饱和度上升到99%,患者意识也得到较好恢复。
日常诊疗中,谢渭芬很注重细节。查房时,他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医护人员回答得磕磕巴巴,他就会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
医疗队队员邹最难以忘记自己看到的一幕。有一天,他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里面病床前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一看,谢渭芬正在盯着一位患者的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瞬间明白,谢渭芬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
那名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输液速度有非常严苛的要求,100ml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要50滴。谢渭芬站在患者病床前数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投身战“疫”的医护人员很多比较年轻,谢渭芬一边严格要求加强防护,一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邹最第一次踏进“红区”时,谢渭芬拍拍他的肩膀,一声“兄弟加油”让他眼圈红了。邹最说,那一刻就像父亲送孩子上战场,一句鼓励的话让他心里充满了力量。
谢渭芬休息时喜欢哼哼歌,经常记不全一首歌的歌词,但他清楚地记着病区每名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诊疗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谢渭芬带领团队制订个性化诊治方案,运用营养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三位一体模式,让患者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
有一天晚上10点多,一名55岁男性患者突然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数值,胸片显示大片肺实变。谢渭芬判断情况紧急,立即再次穿戴防护服进入病房,指导值班医生进行治疗,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两点。令他欣慰的是,第二天上午查房时,这名重症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已明显好转。
“患者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对患者来说都可能是“良药”。
从医35年,谢渭芬收到的感谢信数不清。但最让他难忘的是10多年前的那封感谢信。一位患者去世后,他的女儿却送来了锦旗,还写了一封感谢信,说她最感动的是谢渭芬每次查房都紧紧握着父亲的手,直到老人离开人世。
如今,奋战在抗疫战场上也是如此,谢渭芬每天查房的招牌动作就是一手握着患者的手,一手拍拍肩,三言两语的抚慰便减轻了患者的焦虑。
感染三科曾收治过一位74岁的患者,确诊后非常悲观,一入院就觉得自己再也出不去了。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是握着老人的手,俯身聊上三五分钟,还安排心理医生柏涌海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吃饭多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科里还有一名患者刚分娩就住进了医院,身体虚弱,见不到孩子让她焦虑不已。谢渭芬就联系后方医院邮来了产妇护理手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那天,他还亲手送上了鲜花、巧克力。面对谢渭芬父亲般的关爱,那位年轻的妈妈感动得泣不成声。
孙国强 吴浩宇 胡思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