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DR胸片能判断肺炎吗(这种肺炎可以不发热)
往年这个时候,是肺炎高发季节,每天都会有3、5个孩子因为咳嗽、发热查出肺炎,但今年少了很多。
对的,大家要感谢口罩!
口罩挡住了病菌入侵肺脏的途径,以至于一位儿科医生高兴地感叹: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是少多了啊,真开心!
其实不止儿童,往年成年人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也不少见,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典型的支原体肺炎CT片,很容易学会。
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间传播的肺炎一位36岁女士,感冒咳嗽一周,发热3天,做了胸部CT发现双侧肺炎(左图):
心脏两侧的黑色区域就是肺脏,每侧大约有3-4亿个肺泡,因为肺泡腔含有大量气体,密度很低呈黑色,而里面的白色小树枝状结构,主要就是肺动脉和肺静脉,负责输送血液到肺泡壁,完成血氧交换。而那些白色棉絮状的影子,就是肺炎了。
这张肺炎片子很好看,大家只要记住两个特点:
1.如黄箭头所示,支气管壁增厚,像铁轨一样,提示病菌造成了支气管炎(正常支气管壁是右图这样子,比较薄);
2.双肺的白色棉絮状炎症,沿着增厚的支气管周围分布。
这两点说明这是一种吸入性的肺部感染,而不是从血管传递过来的病菌,并且我们从整体来看,这些增厚的支气管和周围炎症,很像挂满了雾凇的小树枝:
这个征象被一些很文艺的老专家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树雾征,是支原体肺炎的典型表现之一。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树雾征?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北方秋冬季多见,南方夏秋季多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高发人群5-20岁。
假如我们用支气管镜冲洗一点病变支气管腔的分泌物,或者用鼻咽拭子取一些咽喉分泌物,就有机会找到这种肺炎支原体:
右图这群小东西,就是这次肺炎的元凶,这是一种最小的原核微生物,它们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软绵绵的,容易随外界渗透压的变化而变形,所以它们看起来形状多样,三角形、小条形、不规则形的都有。
它们既然又软又小,怎么会有能力侵犯人类引起肺炎呢?
原来这种微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每个支原体末端都进化出一个P1粘附蛋白,可以像钩子一样,挂住人类呼吸道的黏膜纤毛上皮,让这些纤毛失去同向摆动的能力,同时还能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在气道里安家落户,就会造成支气管壁增厚(左图箭头)并诱发咳嗽,之后还会快速繁殖后代,产生各种生活垃圾(毒素),引起支气管周围的肺部炎症,就会出现树芽征、树雾征、磨玻璃影等表现。
所以,它们还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当然肺炎支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染性并不强,比新冠病毒要弱很多,并且有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杀灭它们,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怎样判断是否发生了支原体肺炎?1.支原体肺炎的常见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约3周,亚急性起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性干咳(气道黏膜炎症刺激),可在1-2天内逐渐加重,大约5-10%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会进展为肺炎,5-20%的病人可以出现胸痛和少量胸腔积液,此外,还可以出现咽喉痛、发热等。其中发热比例约占44.4%,所以对于不伴有发热的病人,也不能排除支原体肺炎。
2.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
在该病流行季节,接触过类似病人,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化验白细胞技术正常或稍高,胸部影像发现肺炎表现,就要想到支原体肺炎的可能。医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诊断:
(1)除上述资料外,红细胞冷凝集试验滴定效价1:32以上可以拟诊。
(2)除上述资料外,特异性抗体IgM( )或总抗体滴度≥1:160;或者PCR检测支原体DNA阳性;或者痰、鼻咽拭子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这三项任意一项都可确诊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该怎么治疗?
这种肺炎大多数不重,一般治疗10-14天可以吸收消散,少部分难治性病例需要延长到3周左右,但不必将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作为停药标准。
用药方面,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对那些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是无效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作为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可以采取替代抗生素(比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治疗,这方面要听从儿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的指导。
注意:某些病人由于气道分泌物比较粘稠,影响排痰,会导致炎症吸收变慢甚至反复,此时CT可以观察到支气管腔内密度增高,需要化痰或者支气管镜冲洗,促进炎症吸收。
读到这里有些朋友就能反应过来,我们对肺部影像的精准研究,有助于指导精准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还能减少重症肺炎的发生。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
#超能健康团##湖南医聊超能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