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的电影明星(文革前的电影明星)

#影视杂谈#

朋友们,你们知道文革前的电影明星白杨吗?

你们知道她曾被外国媒体誉为中国的“嘉宝”吗?

在写了中国电影界早期的明星赵丹先生之后,我不能不写一写同时期的电影明星白杨女士。

白杨(1920.4.22~1996.9.18),女,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莉,生于北平。湖南汩罗人。中国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她是著名女作家、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的妹妹。

文革前的电影明星(文革前的电影明星)(1)

由于父母重男轻女封建意识非常严重,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奶妈带走在农村生活,贫困和苦难伴随着她的童年。

1931年,白杨的母亲病逝,为了生存她来到北平,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分厂演员养成所,成了年龄最小的学员。同年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后来因主演《梅萝香》、《茶花女》等剧,在影坛显露头角。

1936年年仅16岁的白杨,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与赵丹联合主演《十字街头》,一举成名。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影人剧团,辗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到重庆,主演《中华儿女》、《青年中国》、《长空万里》等宣传抗日的影片,并在中华剧艺社演出《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雷雨》等左翼话剧。

1946年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轰动一时,名声大噪。

1948年赴香港拍片。1949年4月返回北平,11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解放后主演《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金玉姫》、《冬梅》等6部故事片。

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相继举办评选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和演员活动,《祝福》和《为了和平》均名列前茅,白杨被评为最佳演员。

同年,《祝福》获第10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特别奖。

1962年,被中央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1996年9月18日逝世,享年76岁。

白杨的表演风格质朴、优美、自然、含蓄,长于表现东方女性的神韵。

她一生扮演过20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54个人物,以她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充分显露出她的表演才华。

尤其是她在1957年主演的《祝福》,其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白杨在事业成功之后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心态,无论在戏里戏外,她都将东方女性特有的谦和宁静的美感,彻底地展现出来。

白杨塑造了各种风挌各异的妇女形象,成为那些年代最受欢迎的中国女演员;而且她的表演艺术也得了国际传媒的瞩目,英国的《泰晤士报》称其是中国的葛丽泰.嘉宝。不同类型角色的扮演,使白杨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多方面的发挥,她被誉为当时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纵观白杨的一生,从困苦坎坷走向灿烂辉煌,这与她从艰难的逆境中顽强拼搏,在成功之后却保持谦虚平凡的心态是紧密相关的。

她曾因《冬梅》一片的拍摄,同周恩来、陈毅同志促膝谈心,共同探讨。

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溶入了自我的切身感受,其形神毕肖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万千观众;在《祝福》中入木三分地塑造出封建重压下的悲剧人物祥林嫂,将鲁迅笔下的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白杨不仅在银幕和舞台上,塑造出了众多东方女性的优美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而且还著有表演艺术专著《电影表演技艺漫笔》、《电影表演探索》及诗文集《落入满天霞》。

写到此处,我不禁抚笔长叹,感概万千。中国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们,往往生长于乱世,出身于微寒,历经艰难困苦,受尽坎坷磨难,体察民间疾苦,故而饰演民间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朋友们,我们真的是不应该忘记这些在中国电影话剧史上闪耀着光辉的名字!

梦幻者20230415日于静思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