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开始步入退休(60后迈入老年行列)
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日益成为生活中的高频词汇,这也意味着,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的需求。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20H1中国老年人群画像及消费模式调查分析报告》,围绕养老产业发展现状、驱动因素、市场数据、商业模式、老年群体人群画像及消费模式等进行分析解读。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成就万亿市场
“养老产业”又称“老年产业”或“银发产业”,是由老年人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老龄化正快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养老产业成为万亿蓝海市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在多方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到2022年预计突破10万亿元。
60后迈入老年行列,老年群体呈现高收入等新特点
2020年中国60后老年人群体跨入老年人行列,并且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和消费需求。
结合收入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城镇中收入老年人口最多,为1.1亿人,较2017年有所增加。预测2020年低收入老年人口与2017年持平,为0.3亿人。预计2020年高收入老年人口也与2017年持平,为0.2亿人。预测到2022年,中高收入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3亿人,达到历史新高点。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的收入不断增加,对养老产业的可支配能力增加、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
当前,中国老年人消费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如服饰、食品以外,在保健品、电子产品和老年教育等方面也有消费,月均消费金额集中在1000元内。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未来消费会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消费支出会进一步加大。
消费多元推动养老产业升级,精神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当代新型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交化、时尚化与智能化新型老人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养老社交娱乐市场、养生理疗和照护市场消费日渐活跃。预计2016-2020年社交娱乐、养生理疗和照料看护消费需求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速分别将达到22%、19%和16%。
其中,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老年社交娱乐市场总规模为324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882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老年人的娱乐消费水平和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照料上,更加看重社交娱乐带来的身心上的快乐,从而推动相关老年娱乐产品的增长。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的三大社交娱乐方式分别为聚会交流(52.5%)、逛公园(45.3%)和学电脑/上网(44.2%)。可见,外出聚会仍是我国老年人交友的广泛选择,不过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老年人也不再隔绝于网络世界之外,他们愿意通过电脑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市场供给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养老产业发展问题仍存
值得一提的是,万亿养老产业背后,发展问题仍存。一方面,市场供给不足。当前老年人口数量及患有相关老年疾病的人群数量在不断增长,对于医疗需求与养老需求也会更加迫切,但目前市场上养老机构在收费和服务上的差距大,消费水平决定了“一床难求”和“空置率高”的矛盾长期并存。
另一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土地供应、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难以落实,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挑战之外,养老产业发展机遇也不可忽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过后,新基建助力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医养融合提速养老产业。疫情期间,中国医疗体系得以进一步提高,医疗体制、医疗信息化的完善给养老产业提供坚实的医疗体系支撑。
其二,养老投资加速。随着疫情结束,经济上升,财政资金投向养老产业可以预见的,泰康保险集团、中国太保等多家险企更是相继逆势购置医疗和养老用地
其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疫情过后社区的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尤其是社区的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重大民生服务功能会得到明显提高。
其四,养老产业智能化。随着5G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养老产业也搭上互联网的便车,未来将进一步助力智慧养老、智慧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