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和市净率区分(一文读懂市盈率市净率)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然而,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确地估量了该公司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市盈率和市净率区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市盈率和市净率区分(一文读懂市盈率市净率)

市盈率和市净率区分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然而,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确地估量了该公司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每股盈利的计算方法,是该企业在过去12个月的净收入除以总发行已售出股数。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资者能够以较低价格购入股票以取得回报。假设某股票的市价为24元,而过去12个月的每股盈利为3元,则市盈率为24/3=8。该股票被视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出8元可分享1元的盈利。股票投资者计算市盈率,主要用来比较不同股票的价值。理论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愈值得投资。比较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时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较同类股票的市盈率较有实用价值。

市净率怎么算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股票净值

即:公司资本金、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益金、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项目的合计,它代表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也称净资产。净资产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所以,股票净值是决定股票市场价格走向的主要根据。上市公司的每股内含净资产值高而每股市价不高的股票,即市净率越低的股票,其投资价值越高。相反,其投资价值就越小。

市净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有所付出,即有回报",它能够帮助投资者寻求哪个上市公司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高的产出,对于大的投资机构,它能帮助其辨别股票投资风险。这里要指出的是:市净率不适用于短线炒作,提高获利能力。

市净率可用于投资分析。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账面价值,它是用成本计量的,而每股市价是这些资产的现在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交易的结果。市价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资产的质量较好,有发展潜力,反之则资产质量差,没有发展前景。优质股票的市价都超出每股净资产许多,一般说来市净率达到3可以树立较好的公司形象。 市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股票,就象售价低于成本的商品一样,属于"处理品"。当然,"处理品"也不是没有购买价值,问题在于该公司今后是否有转机,或者购入后经过资产重组能否提高获利能力,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

净资产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市盈率、市净率的估值方法

关于上市公司的估值,目前常见的有如下三类方法。

相对估值法,主要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PEG估值方法,EV/EBITDA估值方法;

剩余收入估值法,EVA,经济增加值模型;

绝对估值方法,DCF,折现现金流模型;DDM,股利折现模型;

其中,相对估值法,就是以可比公司在市场上的当前定价为基础,来评估目标公司的相对市场价值高低。这种估值方法中所使用的主要指标为市盈率,市净率等市场乘数比率。

由于其比较容易计算,易懂等特点,也成为各大券商,投资机构分析师最喜欢用的方法,也是市场上最常用的估值方法。

在券商的报告中,经常看到的常用指标有: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公司市值/公司净利润;

市净率=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公司市值/公司净资产;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100

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最好是评估过去几年的复合增长率,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略做增减做预判为好,一般选择3~5年。

首先,咱们从最简单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入手,稍微理清楚指标间微妙的关系。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当前市值/上市公司净利润;

市净率=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公司市值/公司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

所以净资产收益率=PB/PE,可见这二者是有紧密的关系的;

先讲一讲市盈率,PE

常用的市盈率计算方式有两种,静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也叫市盈率LYR(Last Year Ratio),是以上一年度的净利润或者每股收益为基础来计算的。同样有两种计算方法;静态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上一年度基本每股收益静态市盈率PE=当前市值/上一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滚动市盈率也叫市盈率TTM(Trailing Twelve Month),是以最近报告 4个季度的净利润或者每股收益为基础来计算。同样有两种计算方法;

滚动市盈率=当前股价/最近4个季度基本每个收益之和;滚动市盈率=当前市值/最近4个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特别注意,以上4个季度属于滚动的概念,每个季度都会不同。虽然它的起始点会发生变化,但却始终包括有四个不同的季度(1、2、3、4;2、3、4、1;3、4、1、2;4、1、2、3,如此滚动)。

动态市盈率,是以本年度第一季度开始的每股收益或者净利润为基础,预测本年度的每股收益和净利润而计算出来的市盈率。一般券商多用这类方法进行估值计算,同时结合行业,企业历年的增长情况,以现在的股价为基准,预估未来业绩增长,预测未来几年PE情况。

动态市盈率=当前股价/动态预测的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动态市盈率=当前市值/动态预测的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那么,前面的基本概念已经讲毕。则市盈率的试用范围:市盈率模型最适合连续盈利的企业,一旦企业业绩亏损,则市盈率不存在意义。

从这点出发,市场供应与需求的规律,将市盈率体现的淋漓尽致。简单来讲,由于新兴行业,对企业的成长性大家想得很美好,预期很高。一家新兴企业新上市,对外发行的流通股比较少,而中国人又多,钱又多,于是,产生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么少的流通股又怎么扛得住这么多人“炒”,于是供不应求的结局就是股价一直被推高,导致企业的市盈率一直处于高位。通过大家长期的追逐新兴成长企业的股票,市盈率就这么一直高高在上,但成长性依旧在,股价不断创新高,这就是中国股票成长股的现状。这也就说明了,成长股本身也并没有错,只是短期的资本追逐,中国整个投资环境的不成熟导致的结果。长期来看,价值回归是真理。

我们知道,当下的一年期无风险利率为2.75%,那么换算成市盈率是100/2.75=36,可以以36倍市盈率为估值的最高限作为参考。这样比较的意义在于,如若存放一年银行的无风险利率的市盈率为36倍。如若,高于36倍,则投资股票的风险是偏大。当然,这只是解释,而且还是静态的解释,在这里仅是为大家说明,市盈率的意义。不可以为估值指标静态的看,这样太过片面,无风险利率换算出来的市盈率是一个基准。且市盈率还要跟企业所处的行业比,公司的历史市盈率比,未来市盈率的预估比。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比对出企业的整体估值,尽可能的靠谱。

再讲讲市净率,PB。

我们知道,市净率主要适用于需要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大量资产,我个人将其归纳为重资产企业。则市净率应用于重资产企业则更为合适。

如若从重资产角度讲,市净率则适合那些重资产的行业例如钢铁、水泥、造船、机械制造,房地产等。总体来讲,基本上属于成熟的行业。归纳一下,则市净率适合用于成熟的且重资产的行业。大家可以翻一翻成熟行业,其市净率也是异常低。相对于成长股来讲,绝大部分成长股带着轻资产的帽子,呈现出来的则是高市净率。大致有这么一条规律,在市净率较低的行业中使用市净率估值效果更好,反之在市净率较高的行业中使用市盈率估值效果更佳。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关于市净率在定义上指的是每股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净资产,一般由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得出净资产。而在考虑净资产时需把影响净资产质量的其它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比如,应收款项过大,计提的坏帐准备过低等。此外,还需要把可转债等债务的影响摊去净资产的份额,这样剔除后才显示出真正的市净率,更能行之有效的去判别,企业的股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比较。这一点,大家要详细的挖掘一下资产负债表各类资产组成,以估算出真正的内在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