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模玩控独眼高达(模玩机设CC机设系列)
作者:CC 文章转自78DM
一、MA
宇宙世纪的科学理论基础,说到底就是米诺夫斯基物理学。在宇宙世纪初期,支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在宇宙大移民时代,大部分宇宙殖民地都采用太阳能板进行能量转换,来获取生活必需的电与热。不过相比起在地球上,位于宇宙空间的太阳能板要维护起来可说是难度不小(一座殖民地会安装大量的太阳能板)。因此有人觉得太阳能不如核能那么便利,不过在当时还没开发出后来军用的小型核融合炉。这主要还是无法解决放射性的问题,必须依靠传统的多层混凝土来阻隔,炉子能小就怪了。
0040年,位于距离地球最遥远的SIDE-3“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Minovsky Physics Institute)领袖T·Y·米诺夫斯基博士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日后被称为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氘型热核融合会释放一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极端电波障碍,米氏团队对这种特殊现象进行不懈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基本粒子,也就是著名的米诺夫斯基粒子。米氏粒子的发现引发了重大的技术革新,打破了过去旧科学体系(即重力磁力增强力弱化力阻燃板会四种力统一存在),米氏物理学的时代正式来临。而这种物理学革命性的变化,很快就蔓延到了军事领域,兵器革命发生了(这个我就不细说了,大家也都知道米氏粒子能影响电磁波,基于米氏粒子完成了超小型核融合炉,米氏粒子经过特殊方式能够生成米加粒子等等)。
最先意识到米氏物理学和米氏粒子引发的兵器革命,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优势的,是吉翁公国(当时还是共和国体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吉翁尼克公司开发出了MS,MIP公司开发出了MA。
然后,一年战争就爆发了。吉翁公国以极大的代价斩获了大战初期的胜利,但由于南极条约劝降地球联邦失败,导致最初的速胜计划破产,吉翁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头疼的现实:持久战。随着战争演变成长期消耗战,吉翁公国急需能够打破僵局一骑当千的新兵器。军方想到了之前竞标败给MS的MIP公司开发的MIP-X1(也就是MA的雏形),不过一开始他们只是想要生产能够为MS提供火力支援的局地用兵器。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快速恶化,公国军的颓势越来越明显,军方高层转而希望能有一举扭转败局的超级兵器——最好是能直捣黄龙的大杀器,公国军念念不忘的“王师南定加布罗”。
于是乎,各种MA开始大量生产。和MS相比,尺寸更大的MA能够搭载出力更高的动力炉,也就可以装备威力强大的米加粒子炮。大型火箭推进器的使用,使得MA拥有极佳的加速性,宇宙空间的战斗中能够发挥出压倒性的机动性。再加上军方提出的要求,MA必须能突破敌方密集火力网,火力要与宇宙战列舰相当,具备近距离格斗能力,装甲要厚。可以想象,当时的战场如果有MA出现,那一定会让联邦军士兵心惊胆寒。
讽刺的是,大战后期公国军能源CAP技术研发的突破,使得MS也能够配备光束兵器了。而同样以光束兵器为主MA的存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这一时期MA更多的被定位为对要塞压制型兵器,还兼做一些类似精神感应系统的测试平台——也就是说不再是主力兵器,甚至都不需要量产了。这一时期的MA开始朝着少数精锐的路线发展,很多都是凝聚了当时最高科技的杰作机,但很快就在战场上陨落了。
一年战争结束了,但军事科技的发展却没有因此停步不前。回忆起那些与公国军MA交战的可怕经历,联邦军始终心怀敬畏。MA强大的火力与厚重的装甲也让军方印象深刻,于是己方也尝试开发MA的想法在心底里开始扎根,并愈发强烈。事实上在80年代初联邦军也确实与AE联手开发出了拥有恐怖火力、机动力、防御力的同类型兵器,这是历史失落的一环,也不是我们这次要讲的。
时间到了80年代中期,过往对MA的持续研究坚定了联邦军的信心。但由于技术门槛的问题以及对MA这种机动兵器认知的局限,开发出来的MA往往是单纯的高速重武装,在机动灵活和任务弹性方面与MS没法比(当然MS在速度和火力上也不是MA的对手)。于是一些人就想了,MS和MA什么时候可以消除这种各自为战界限分明的问题呢?要知道现在可是战后80年代了,技术进步一日千里,没有什么是想得到做不到的。
0085年,本着这种先进的理念,联邦军开发出了可变MA(Transformable Mobile Aromor,以下简称TMA)。这是一种拥有极高机动性与耐弹性,可以在MS和MA两种形态之间任意切换的新概念兵器。TMA的出现刷新了战斗兵器的上限,甚至有人提出TMA不是作战兵器,而是战术级兵器才对。加上后来在实战中充分确认评价,1台TMA的总战斗力可以与6台MS 辅助载具相匹敌。军方在TMA表现出来的价值上甚至看到了决战兵器的光辉。
我们今天要聊的ORX-005加布兰(Gaplant),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款杰作TMA。
二、强化人
罗莎美亚小姐姐谁不爱呢
一年战争期间,吉翁公国创立了史上第一个新人类研究机构“弗拉纳冈机关”,确立了精神感应系统和新人类、强化人的研究基础与理论。大战结束后,地球联邦军接收了许多旧公国军的技术人员,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曾在弗拉纳冈机关工作的科学家。而后,联邦军开始在各地建立新人类研究所,像著名的村雨研究所、奥古斯塔研究所就是受弗拉纳冈技术影响的存在。其中奥古斯塔研究所主要是负责开发强化人与准精神感应装置、调整强化人用精神感应装置(村雨是与乞力马扎罗基地联手开发强化人专用TMA)。并且与奥克兰研究所合作,开发了诸如加布兰这种一开始专为强化人使用的TMA。
所谓的强化人,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人工制造的新人类,是专为战斗而开发的人类。在联邦军的理解中,新人类强大的能力可以改变战局,因此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新人类就是为了战斗而生的。这种完全违背吉翁·戴肯思想的认知在战时却成为了联邦军提升士气的一种宣传手段,可以说是人为操纵下的产物,最后却被奉为了邪典。
可是,新人类毕竟是稀少的存在,如果想要拿来当武器用,数量肯定是不够的。于是,一些人根据弗拉纳冈的遗产开始尝试用人工的方式制造出拥有相同能力的人类。罗莎美亚·巴达姆就是由军方授意奥古斯塔研究所所制造出来的强化人。罗莎美亚是一年战争的孤儿,曾亲眼目睹了不列颠作战中殖民地坠落的那一瞬间,心灵遭受了极大的刺激。在被奥古斯塔研究所收容并挑选为测试对象后,罗莎美亚开始接受强化人的改造:服用药物“单点聚合触媒”(Kita Metallocene)强化肉体,以及操纵记忆加强精神力。
服用单点聚合触媒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罗莎美亚的肺部等呼吸器官强化到了可以不借助助氧气筒,就可以在普通人无法存活的高高度空间长时间活动了。而后,针对罗莎美亚的心灵创伤“天空要塌下来了”进行催眠,将她的记忆修改成“奥古是将殖民地坠落的元凶,必须消灭”。于是,恐惧转变为愤怒,成为格里普斯战役时期一直支撑她战斗下去的动力。但,也正是因为改造导致罗莎美亚就连睡梦中都在不断重复殖民地坠落的一幕,致使她的情绪和记忆愈发的不安定和混乱,PTSD不断地恶化。
三、结构与特点
格里普斯战役爆发后,奥古发动了针对加布罗的降下作战。奥克兰研究所负责执行对奥多姆拉号的追击任务,而和奥克兰有合作关系的奥古斯塔研究所就派出了罗莎美亚进行支援,而罗莎美亚驾驶的TMA就是ORX-005加布兰了。本机在设计之初是根据地球本土防卫计划,针对高高度拦截任务进行开发的。之所以提坦斯高层会如此重视地球上重要据点和大型都市的安全,这还得追溯到一年战争时期了。
在战争初期,吉翁公国为了彻底征服地球联邦以及采掘资源,发动了地球侵攻作战。在当时,面对强行将下的海量HLV、子姆赛或是特殊降下装备的时候,没有有效对应手段的联邦军士兵只能望艇兴叹。大战结束后不到3年,又爆发了迪拉兹之乱,地球圈又乱成了一锅粥。而地球,这个诞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星球、大宇宙的象征,就好像公厕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实在是让大人物们气不打一处来。为了再次重新掌握这真正的力量,提坦斯成立了,新一轮扩军计划开始了,本机的开发也顺理成章的提上了日程。
我个人很喜欢的AOZ藤冈建机再设计版
奥古斯塔研究所负责该项计划的研发工作,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奥古斯塔研究人员献祭了若干肝脏和头发的情况下,计划却因为外壳材料始终无法确定而减慢了工作进度。加布兰毕竟是要在地球上空飞行的TMA,如果采用传统的钛/陶瓷复合材料就势必要为提高防御力而疯狂叠甲。这会导致机体的重量增加,在实际使用时最大航程会受到影响——最要命的是机动性会下降,这对于一台TMA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下血本用高达尼姆合金α替代钛陶瓷复合材料。这种高耐热、耐磨损且轻量性优异的特殊合金不但能用来打造坚固的外装甲,其高度的刚性还可以成为制作可变框架的主要材料。当然了,在80年代中期新型的高达尼姆合金γ已经完成,但当时地球方面还没有能够得到这种新材料的途径,而高达尼姆合金α在各方面也都达标了,作为一台试作机也不用太过介意装甲材料冶炼难度等等问题(当然后期生产的加布兰肯定会改用γ了)。
本机的头部主摄影机设计受80年代中期新技术的影响很大,采用的是吉翁式的独眼摄影机。不过这种取景系统并非是后来力奇·戴亞斯的那种新型超广角取景器,而是与同期的亚斯曼一样,搭载了十字轨道独眼摄影机——没错,本机的独眼摄影机是可以上下左右活动的,只不过在MA形态下被放下的副舱盖限制了可动范围。不过也正因为取景系统集成小型化的好处,使得本机的头部在尽可能构造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小型化,降低高速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这里提一下驾驶舱。为什么要在说头部的时候讲驾驶舱呢,因为加布兰的驾驶舱区块虽说也在腹部,但在MA形态时你根本找不到腹部,它没腰,进入也就无从谈起了。于是,奥克兰的技术人员很有才的在本机头部后方设置了一个舱门,便于驾驶员在MA形态时能顺利进入驾驶舱。本机的驾驶舱采用了当时已经制式化了的线性座椅和“金鱼缸”全天周荧幕,而整个驾驶舱区块并没有设置特别提升耐G机能的设备。
因此本机非常的挑驾驶员,如果不是像罗莎美亚那样强化过心肺,是无法自如操纵本机的(战争中期,有一部分后期生产的加布兰进行了耐G改装,使得普通人也能够驾驶了)。
本机MS形态下的胸部区域,在变形为MA后与胯部装甲组合成气流整流罩。在机能上不但可以减少空气阻力,还起到了高速飞行时保护驾驶舱区块的重要作用(完全包裹住,这就是MA时找不到腹部的原因)。MS形态时能明确看到背后的主推进器,在MA形态下也是推进力的主要来源。MS推进背包一般只能提供有限的偏向推力,相对固定的搭载方式使得偏向角度仅限于上下。
相较于机能单一的臂部(机械手除了光束军刀外不建议握持其它携行式武装,主要还是作为可动式盾牌的搭载平台),本机的脚部作为MS形态下支撑94.2吨本体全备重量的受力部位,外框架和内骨骼都设计得极为厚重敦实,结构强度也无懈可击。作为一台TMA,本机的步行机能并不突出,仅仅只是作为返航着陆时的起落架,或是临时固定的方式罢了,再有可能就是在宇宙空间环境下以MS形态使用AMBAC了。作为机动力的另一大主要提供区域,外形如同公国军MS一样呈钟形的胫部内藏有多具推进喷口。考虑到接地的稳定,脚底并未设置喷射口,这也是这一时期MS设计的特点。
可动式盾牌、偏向推进器以及变形机构
本机的臂部单元,或者说以臂部为基础搭载的可动式盾牌,具备了三种不同的机能用途:攻击、防御和推进,是本机最重要的装备。虽然本机的背包提供了飞行所需的主要推力(MA形态下出力22000kg),但仅只是这样的话本机只不过是一枚只能直线狂飙的洲际导弹罢了——当然我这么说并没有贬义,实际上本机在MA形态下总计一共有15具推进器,且全部朝后方喷射,瞬间就能产生高达180000kg的惊人推力,可以获得爆炸性的加速度(足以压扁福井中士的G力)。
本机的最初定位是大气层内的高高度迎击机,因此采用的是重力下普遍使用的热核喷气式推进系统。热核喷气相比起热核火箭推进来,可以不必消耗推进燃料(也不会因为燃料的问题或成最大输家)。通过进气口将空气吸入,经由炉心加热,最后将其强力喷出,借此来获得推力来支撑机体的飞行(浮空)。在格里普斯战役中后期,提坦斯基于政治考量而将少量生产的本机送上宇宙,改装为宇宙战式样(改装热核火箭推进)。
光是这样的话,本机还称不上是性能优秀的高机动TMA。直线推进性能强大的MA或是TMA,普遍是最大程度活用这种优势发动一击远飙战术。但本机并不局限于此,这主要是因为有可动式盾牌的存在。前面也提到,额可动式盾牌兼具攻击防御和推进三大机能,其中“推进”指的是偏向推进器。内藏推进器的可动式盾牌与臂部相连,却又各自独立。可动式盾牌能够自由活动,相当于是一个万向高机动推进器,也可以说是推力偏向喷口的一种新应用。在高速飞行中可以急遽的加减速或是方向转化,无论是瞬间逆向推进或是180赌大回旋都能轻松搞定,往往能够在MS缠斗中占据上风。在不考虑驾驶员的G力承受极限的前提下(评价:让心脏感到崩裂),尽可能的提升机动性,来到许多非正常的剧烈方向转换运动。
不过本机从某种层面来讲是不合理的,相比起全翼机的亚斯曼来,本机是无视空气动力学原理,靠着强大的推进力硬是实现机体飞行这一目的的非规格TMA。话虽如此,本机的变形系统并没有亚斯曼那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可动内骨架的运作折叠腰部组件,让机体尽可能压缩降低高度,胸部、腹部和胯部互相之间紧密契合,形成一个低阻力的楔状外形。本机的整个变形过程仅需1秒,变形时间如此之短主要得益于上述的可动骨架技术,和高达尼姆合金的刚性,以及磁气覆膜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得益于特殊的楔状外形,本机的正面投影面积很小,很难从正面被击中。而相对较容易中弹的侧面,又因为有可动式盾牌的存在而得到了确实的保护(所以亚赞是菊花中弹…)。
前面也说过了,MA形态时驾驶舱所在的腹部区域被胸胯所覆盖,驾驶舱舱盖无法正常开启,驾驶员必须从头部后方的舱门进出。在依靠180000kg 推力飞行的过程中,如果要进行MA-MS的切换,或者说必须使用到腹部舱门时,必须先降低推进器出力,降低机体表面因为外形的变化而受到空气阻力冲击,然后才可以展开腰部可动机构,让上半身抬起,露出覆盖住的腹部区域。
作为高高度拦截机,本机需要执行对平流层至低轨道截击、长距离截击等任务,却没有搭载足够大推进燃料槽的能力。本身就是高提速高机动型,在重力环境下战斗持续时间必然极短。想要延长续航时间,就得配备自带燃料槽的外挂推进器。而推进器自带燃料槽就不用担心燃料消耗的问题,因此外挂推进器直接采用大气层和宇宙都能用的热核火箭推进,总推力达到60600kg。本机在独立进行长距离移动时可以装备这款外挂推进器,在不必消耗自身燃料的情况下即可延长续航距离。
在加装外挂推进器后,本机全长将超过30米。很显然,在这一形态下机体重量会变大,机动性大幅降低。因此本机抵达作战区域后会抛弃外挂推进器再投入战斗,如果在赶路途中或是爬升到平流层过程中遭遇敌袭,本机可以在保留外挂推进器的情况下,直接变形为MS形态立即接战。
四、主武装
Beam Rifle·Mega Partical Cannon·Beam Cannon/光束步枪·米加粒子炮·光束炮
本机的主武器,是配备在可动式盾牌前端的光束炮(也有光束步枪和米加粒子炮的说法,我以自己喜欢称呼为准)。宇宙世纪的光束炮基本上都是米加粒子炮,米加粒子炮是将高能状态的米加粒子光束团反复集束和加速发射出去。而米加粒子则是被I力场压缩的米诺夫斯基粒子,所以宇宙世纪的光束兵器用“米诺夫斯基粒子光束兵器”其实也是合理的。
作为本机主要也是唯一的射击武器,可动式盾牌光束炮与盾内的副动力炉直连获取能源CAP所需的能量,出力达到了3mw。当时主力MS配备的制式光束步枪出力为1.9-2.2mw,高达MK-Ⅱ专用光束步枪是2.6mw,已经属于前期最高水准了,因此我才不太乐意用光束步枪来称呼加布兰的主武器……
威力极高的光束炮能够轻易摧毁MS,在MS形态下拥有宽广的射击角度,MA形态时也能进行非常灵活的空中战。实战中两门光束炮齐射可以击穿耐光束盾牌,在奥多姆拉追击战中给奥古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
自从当年第一次看AOZ提坦斯旗下,我就爱上了ORX-5加布兰了。Z系的崛起还得多亏了富野剪的剧场版三部曲,那种带有原始感情的制作,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有感受过(多年后也就闪光的哈萨维让我又小感动了)。
而AOZ,则是用今野敏的笔触以另一种方式把Z的世界观给挖深了(跟闹着玩的2不同)。当初看AOZ时我没想到,原来藤冈建机的设定也是可以套件化的。最基础的海兹尔改之流其实在关节设计和选材上,并不是很理想。
或者象TR-5弗莱尔那样,旧套件虽然设计不错,但并不适合加装那么多外挂后还能期待有一丁点的可动性。所以当近几年AOZ系再度崛起时我还是挺意外的,虽然全进PB了233333,能看到伍德渥特、海瑟斯雷、基哈尔Ⅱ这些当年只能看设定图过过瘾的机体,被实实在在地立体化了,还是很开心的。
HGUC加布兰属于市面上还有一点货,但价格很不理想的HGUC老物了。2200円的定价海鲜市场十算左右,为罗莎美亚小姐姐充值了。HGUC加布兰本身可动是中规中矩的,在当年来说其实是属于设计很优秀的套件了(同期是0080那几个可动景品)。就我个人来看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握拳手,但放到最近几年这又不是个事儿了(因为财团13拼装部在新生系列开始后取消了握拳,又是方孔手的世界了)。
早期的套件在关节设计上还是比较简单化的,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懒人来说实在是福音(所以海瑟斯雷Ⅱ到现在还没做完…)。本来以为在闪哈开头出个镜可以让加布兰新生一下,最差也再版吧?结果啥都没有,财团13我真的猜不透你啊……
那么这一期到此结束了,科普是本命番外是情怀,肝不动了,我们下期再见吧~~~
宅君点评:Z世代的MA都是好东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