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

为政篇第二

包括二十四章,涉及内容包括: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取官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等,下面给大家一一讲解: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北辰:北极星。:处所,位置。:同拱,环绕。

【译】孔子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概括。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3)

孔子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道:引导。:整齐、约束。:避免、躲避。:羞耻之心。:纠正。

【译】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约束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有:同“又”。:站得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遵从。:越过。:规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意见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无违:不要违背。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驾驭马车。孟孙:指孟懿子。

【译】孟懿子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节。”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不要违背礼节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6)

孟懿子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指孩子。:病。

【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

【译】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认为的所谓的孝,就是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算是狗、马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不存心尊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8)

子游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色:脸色。:不容易。:从事、担负。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弟子:指晚辈、儿女等。:(zhuàn)饮食、吃喝。

【译】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侍奉父母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常常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享用,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退:从老师那里退下。:(Xǐng)观察。:私语,指颜回与别人私下讨论。

【译】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课,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看起来很愚蠢。等他退下之后,我仔细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愚蠢。”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0)

颜回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注】所以:所做的事情。所由:所走过的道路。所安:所安的心境。:(sōu)隐藏、藏匿。

【译】孔子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应查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于什么事情,这样一来他怎样能隐藏得了呢?他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故:已经过去的。: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孔子说:“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君子不器。

【注】器:器具。

【译】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2)

子贡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周:团结。: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他人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团结。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3)

孔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罔:迷惑、糊涂。:疑惑、危险。

【译】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陷入疑惑。”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攻:做。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代词,这。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4)

仲由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同汝,你。

【译】孔子说:“由,我教给你的知识,你都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5)

子张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子张:即颛孙师(前503-?),字子张,孔门弟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受到曾子,颜路的排挤。被迫离开鲁国,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听闻子张死讯,曾子穿齐之衰服讥之,幸乐之情溢于言表也。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缺。:怀疑。:少。:过错。

【译】子张向孔子学习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发表意见,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6)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鲁哀公(?―前468年),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他在鲁定公死后即位。在位期间执政为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季孙肥、叔孙舒、仲孙彘。前468年,鲁哀公去世,其子鲁悼公即位。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选拔。:正直公平。:同措,放置。:不正直。

【译】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7)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季康子(?-前468),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季平子生季桓子,季桓子生季康子。季康子,事鲁哀公,此时鲁国公室衰弱,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连接词,与“而”同。: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对待。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勤劳,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任用善良的人,又教导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自勉努力了。”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8)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或:有人。不定代词。: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书》:指《尚书》。: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去影响当政者。’这也就是从事政治了,又要怎样才算是为政呢?”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1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注】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20)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因袭:沿用、继承。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子张问孔子:“今后三百年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三千年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21)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chǎn) 谄媚、阿谀。: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祀的鬼神,你却去祭祀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论语讲解第二讲(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二讲)(22)

为政篇第二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