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

原创: 风暴羚羊 行测风暴羚羊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1)

Hi,我是风暴羚羊

步知公考行测主讲老师

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式都不记得的话,先不说做题速度了,绝大多数的数学运算与资料分析题你肯定都无从下手。

而行测领域中的数学运算与资料分析,其实也都涵盖了大量的公式需要你去掌握,不希望大家到了考前去临时抱佛脚去记这些公式,而是在进入考场前,公式已经被你运用的烂熟于心,可以结合做过的例题发散思考。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2)

数学运算篇

数学运算公式在学生时代或多或少接触过,简单常见的大家一般都还有印象,一看就能理解,也知道用在什么题里,不需要花时间再钻研。

关键是剩下的不理解的公式,死记没用,强行记住了也不一定清楚怎么用。

得先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再做几道题,熟悉它的运用,明白代入什么数。这之后,不用刻意去记,公式自然而然就被你用熟了。

以下公式源自【爆发篇--数学运算怎能轻言放弃?】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等时间平均速度=(V1 V2)/2

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 V2)(实际上,更好的解题思路是特值法)

2、相遇和追及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直线上两人相向而行,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2n-1)个全程

环形上两人背向而行,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n个周长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注意

直线上,只会追上一次。环形上,可以追上n次,第n次追上,路程差=n个周长

直线追及问题中,路程差的产生原因:1)两人同时但不同地点出发:快的在后面位置,慢的在前面位置。2)两人同地点但不同时出发

3、两岸相遇

单岸:3S1 S2=2S

(S1、S2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相遇时相遇地点距离某边的距离,S是全程)

两岸:3S1-S2=S

(S1、S2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相遇时相遇地点距离不同两边的距离,S是全程)

4、流水行船

顺水速度=船速 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5、火车过桥

路程=桥长 车长

两车错身而过:路程和=车身长之和

两车追及:路程差=车身长之和

变型问题—“人和队伍”问题:人追队头,路程差=队伍长度;人从队头出发和队尾相遇,路程和=队伍长

6、时钟问题

时针速度=0.5°/分钟;分针速度=6°/分钟

重合:分针要追的度数=5.5°t

垂直:分针多走的度数=5.5°t

7、发车问题

发车间隔=t分钟(每t分钟发一趟车),两车相隔的距离=车速×发车间隔t。(注:发车问题中,一般不考虑车身长)

工程问题

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合作效率=多个人的效率之和

3、合作总量=合作效率×工作时间

4、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一般的多人合作、多人轮流工作、多人周期循环式工作、水管类变型问题等

浓度问题

1、溶液=溶质 溶剂

2、浓度=溶质/溶液

3、混合浓度=混合前溶质的和/混合前溶液的和=(溶质1 溶质2)/(溶液1 溶液2)

4、巧用“十字交叉法”解决混合溶液问题

经济利润问题

1、收入=成本 利润

2、利润率=利润/成本 *100%【备注:数学运算中,除非题干特意说明,否则利润率均等于利润/成本。但经济学方面、资料分析中未必如此,注意注意!】

3、收入=成本(1 利润率)

容斥原理

1、A∪B= A B-A∩B

2、A∪B∪C= A B C-(A∩B B∩C A∩C) A∩B∩C

3、A∪B∪C=A B C-(各个只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值的和)-2×A∩B∩C

排列组合

1、排列和组合的计算公式:A(n,m)=n*(n-1)*(n-2)*……*(n-m 1);C(n,m)=n*(n-1)*(n-2)*……*(n-m 1)/m!;C(n,m)=C(n,n-m)。

2、分类原理和分步原理的区别和运用: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3、排列组合的常见方法:特殊元素优先法、捆绑法、插空法、插板法、反面法。

基础数学知识

1、常考数列的求和

自然数列:1 2 3 …… n=n*(n 1)/2。[自然数列中,数的个数=(大数-小数) 1]

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a[1] (n-1)d;S[n]=(a[1] a[n])/2×n;S[n]=na[1] n(n-1)/2×d。

2、2、3、5的倍数的数字特征

2的倍数=该数能被2整除:数的最末一位数字是一个偶数

5的倍数=该数能被5整除:数的最末一位数字是0或5

3(9)的倍数=该数能被3(9)整除:数的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9)的倍数

3、最小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短除法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3)

资料分析篇

通过对近年资料分析真题的分析可知,它的常考考点主要有7大类:直接查找、增长量/增长率、现期/基期、比重、平均数,以及和这5个知识点有关的“和差倍比简单计算(俗称 加减乘除)、比较大小”两种常出题方式。

资料分析中的公式翻来覆去就这么一些。和数学一样,首先要理解公式,并且多用,才能真正记住、用得上。除此之外,资料中有不少公式是同一个公式的变型,就要在草稿纸上多推演几遍,记住一个顺带就记住了三四个。

相似的公式可以联想记忆,比如比重差和平均数的差,公式相同但含义不同,将含义理解透彻,一次就能记俩。

以下公式源自【爆发篇--认真点!资料分析真的简单!】

现期、基期、增长量、增长率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4)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5)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6)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7)

(整体增长率介于两个部分增长率之间)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8)

比重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9)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10)

国考行测必背公式(国考行测必背公式)(11)

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中的公式其实都不复杂,集中到一起,虽然看起来多,但真的用起来都是一些很熟悉的公式,有时候就是一个公式和它的变型被翻来覆去地用。

所以,对大家来说,学习阶段重在理解公式的原理,自己多推导熟悉每一个字母的含义,不需要死记硬背。练习阶段你肯定会用到这些公式解题,用多了就熟了,根本不用记,你用它们就像用1 1等于2一样自然 。

- END -

2019年下半年江苏,四川省考可能提前到10月招考,大家不要把自己备考时间算的太紧,要预留一些处理不可预测问题的时间,不要等到出公告时手忙脚乱。真正的战士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