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割据有什么特点(州牧的牧有什么古老的三农涵义)
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时候,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汉武帝时期,华夏大地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刺史为监察官。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
汉灵帝,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以后历代设都督、总管、节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废。
唐宋时期,惟京师或陪都地方最高长官以亲王充任者,尚称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废。
到了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别称,实际上远非东汉州牧之比了。
可见,州牧是汉朝用到极致的产物。那么,这个“牧”,和三农又有什么瓜葛?
牧,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牧在古代还有统治、管理的意思。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是世界上培育、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相比欧洲和西亚等以游牧为主的文明,我们的农耕文化更久远更发达。这里的牧,更多是从饲养管理耕牛的角度而来。
但是,州牧这个说法,带有严重的封建色彩,甚至还有奴隶社会的影子。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教育家、汉学家福泽谕吉曾在其著名的《劝学篇》中对“州牧”这个官职颇有微词,认为它是饲养兽类、把一个州的老百姓但牲口看待的意思……
事实上,汉朝以后,“牧”在官职称谓中的三农涵义越来越淡薄了,社会多少也一直在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