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澜早年制作的电视剧(低幼智商欠费胭脂制片人黄澜回应)

烹小鲜,让娱乐更鲜活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黄澜早年制作的电视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澜早年制作的电视剧(低幼智商欠费胭脂制片人黄澜回应)

黄澜早年制作的电视剧

烹小鲜,让娱乐更鲜活!

常年深谙女性题材的黄澜,此次首次决定涉猎谍战题材,便是希望以女性视角,与男性题材进行碰撞,产生不一样的火花。“编剧王彪老师是谍战类型里面特别优秀的编剧。当时讲合作的话,我就把我一贯提倡的女性视角跟他做了一个结合。”

自2015年一部《伪装者》席卷中国电视荧屏,电视剧市场开始掀起“谍战”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截止到第三季度,全国卫视共播出了至少14部谍战题材电视剧。当一类题材开始引发跟风式霸屏,内容会愈发归于“同质”化,而其中能真正做到保持初心又别出心裁的作品寥寥无几。

而在此难得佳作之时,一部《胭脂》却异军突起。该剧没有过于帅气逼人的男主荷尔蒙、没有极度烧脑的逻辑解密,甚至没有繁琐复杂的环节紧扣,但该剧却开创了谍战题材女性视角的先河,以“菜鸟特工”受到观众的追捧。

昨日,《胭脂》完美收官,收视率双台均破1,双卫视位列前五位;全网总播放量破40亿,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7.1亿,近255万粉丝对该剧进行讨论。

但同期谍战题材扎堆,《胭脂》“腹背受敌”之中,还是遭到了观众诸多的质疑,例如多次被网友评价“手法低幼”、“智商欠费”等。为此,烹小鲜专访了《胭脂》的制片人黄澜,她对此却只报以轻轻一笑,十分淡然:“我们就是想把这种所谓的那种高冷范儿的谍战剧通俗化。”

以女性视角拍男性题材

在电视剧市场,“跟风”是时尚,什么题材热,大家就蜂拥而上。一部爆款作品,紧接着就是数部口碑扑街的“同质化”之作。

2015年,谍战题材电视剧《伪装者》引发全民热议,不仅靳东、王凯等实力派演员一夜之间戏约不断,谍战题材也再度在影视的资本市场中被炒热。但事实上《伪装者》之后,市场中涌现出的一大批谍战剧,都再难重现《伪装者》“万人空巷”的辉煌。

如何在谍战剧纷纷抢滩上档之时,将“男特工”、烧脑、枪战、军装等“谍战”题材本身就带有的同质化属性降到最弱?在内容和角度上另辟蹊径不失为一个妙计。

《胭脂》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爱国姑娘,慢慢成长为革命战士,中间经历的人生波折的成长之路。相较于定位为一部讲述谍战过程的剧,无论从剧名还是剧情,《胭脂》更像是一部“蓝胭脂”这个人物的传记。

在黄澜看来,《胭脂》这部剧的故事核心是人物,这是和其他谍战剧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胭脂》还是以围绕着一对姐妹,尤其是围绕着胭脂,一个非常有主见的90后的年轻女孩的成长史作为主线。”除此之外,《胭脂》故事中所有的矛盾都非常明朗。谍战题材最擅长的,就是将故事的曲折性最大程度的进行夸张,用繁琐的逻辑吸引观众,但《胭脂》这部剧不仅没有“暗线”,没有“猜内鬼”,连复杂的人物关系链也不复存在。这并不是观众认为的所谓的编剧“低幼”,反而是编剧进行的非常巧妙的设计:“从电视剧的角度,以及从观众的收看特征来说,他们并不能够常年一集不落的,一个细节不掉的把一部戏看完。现在是移动年代,时间、精力都不如原来那么充裕,所以我觉得看剧更多的还是看那种随时一点进去,就能够看明白剧情的会更好一些。”

而通常的谍战剧也均以惊险刺激的剧情为主,男性观众看脑洞,女性观众看荷尔蒙。但黄澜却用《胭脂》试水,将此思维定式做了颠覆性的尝试:男性看颜值,女性看剧情。虽然对于这样的“女性谍战”能够做成什么样,黄澜也不是非常有把握,同期还面对《麻雀》、《双刺》等同题材电视剧的双面夹击,但“我这方面从来不太考虑别人做什么,我们就一定怎么样。我觉得这样,相互都能够产生一些新的火花的,就还是希望尝试一下看看能有什么新的表达角度。”

但在《胭脂》上映后,黄澜也忐忑的去查看了诸多女性观众的反馈,然而她惊喜的发现,这部剧不仅在女性观众中引发热议,而且还多了很多“家庭”观众共同观看。“很多谍战剧,几乎相对于更偏向男性,偏烧脑,但有一些女性观众不是特别爱看这个类型。但是这一次我发现,大量网上评论都说我爸爸看《麻雀》,我跟妈妈就喜欢看《胭脂》。我觉得我们打开了一条新的女性关注的市场。”

原先“蓝胭脂”的人物设定更加“傻白甜”

谍战剧偶像化已经是现今电视剧市场的怪象。《解密》陈学冬,《麻雀》李易峰……颜值当道的红利,已经成为目前谍战剧霸屏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谍战题材目前被诸多诟病,也证明了不管角色是否合适,“颜即正义”这样一条定律已经很难再被市场所买账了。

而此次《胭脂》则是将偶像与实力、青春与谍战结合的恰到好处。它选择了眼下热门的当红小花旦赵丽颖,实现“胭脂”要有“颜值”的指标,同样也选择了陆毅这样深谙谍战剧多年的“老司机”来为年轻人带路。

赵丽颖在《胭脂》中饰演的女主角蓝胭脂,是一位初出牛犊不怕虎的女特工。在接拍《胭脂》之前,赵丽颖已经包圆了大多数“傻白甜”阳光女孩的角色,甚至连《老九门》这样的盗墓题材,赵丽颖都可以成为迷妹的扛把子。而在《胭脂》中蓝胭脂这一角色,她却似乎让观众看到了赵丽颖像一只圈养的小鸟,开始用强壮的羽翼冲破“傻白甜”这个词带给她的禁锢。

“赵丽颖演的非常好。”黄澜给予“蓝胭脂”高度的赞誉。“偶像,可能更多的是讲木偶,盲目的崇拜。赵丽颖的演技没有脱离一个正常的人性表达,没有把那些人性片面夸张起来,她是很落地的,是一个非常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物。”黄澜认为,颜值虽然是选角考虑的一部分,但演技上过关才是最基本的原则。

从《虎妈猫爸》中刀子嘴豆腐心的赵薇、《辣妈正传》中独立且顾家的孙俪,到《胭脂》中的赵丽颖,我们可以发现黄澜在选角的时候,除了颜值、演技,更加看重的是演员和角色契合度。“我在看了赵丽颖演的《杉杉来了》后,就很喜欢她的表演。”黄澜告诉记者,当时她在和赵丽颖洽谈《胭脂》的时候,《花千骨》还没有播出,那个时候黄澜就认定赵丽颖的表演十分真挚,这样的真挚和随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且没有任何攻击性,所以由她来饰演“蓝胭脂”会非常具有亲和力。除此之外,黄澜在与赵丽颖深度接触之后,更加看到她对自己做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学习和决策。“她是很寻求自我的内心,也很聪明,我觉得跟胭脂很像。”

的确,在剧中蓝胭脂就是一位从青涩,蜕变为独立的女性代言人。在以前的谍战剧里面,女性基本都是以辅助男性角色为主,但《胭脂》中,女性角色是完全可以参与单挑的,拥有极强的个性,甚至略带叛逆。但其实目前呈现的“蓝胭脂”的人物性格,和黄澜之前的设定略有不同。“我们原来设计的蓝胭脂就是傻白甜一点。”黄澜告诉记者,“但目前“蓝胭脂”其实是最强大脑,更智慧,更有性格,更有自我意识。”而这正是深谙男性谍战题材的徐纪周导演,和赵丽颖根据自身对蓝胭脂的理解,花了很多时间重新做的调整。

“黄澜原来的设置和一开始的剧本,男性角色更弱,谍战的味道更淡。我介入之后,还是很坚持的把我的一些东西放进去了,注入了一些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我个人气质的东西。”徐纪周曾经向记者透露过角色修改的细节,他认为这就是一个互相争执、互相妥协、互相接受的过程,不过目前看来,似乎观众对人设还算接受。

“低幼”?谍战剧的通俗化

目前,是整个市场都在讲IP的年代。谍战题材从《解密》、《麻雀》到《双刺》,均有原著小说进行支撑。“存在即合理”。热播谍战题材大多是IP改编已成为一种定律,因为成熟的小说在逻辑设计上,足可以为谍战这类贴上“烧脑”标签的内容节省了诸多创作上的遇到瓶颈的时间,能够让其更加轻易的在蔚然成风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而诸多的IP改编却让谍战逐渐走入套路化。但此次《胭脂》就是一个筹备了近三年的原创剧本。原创剧本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四方的看法,对内容的细节、人设进行改动,为题材的创新提供了绝佳的孵化环境。

在《胭脂》播出之后,很多观众都对于其中服装和整体色调产生质疑。在紧张的明争暗斗下,观众已经习惯了暗淡的色彩,以烘托焦灼的氛围。但《胭脂》却整体色彩偏明亮,演员在里面的服饰大多数也都是红、蓝、白等亮丽的颜色。

“(在服饰上)刚开始参考了一些那个时代的资料,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在原来的基础有一些创新,希望稍微时尚一点。而色彩则是跟我们之前对整个剧的定位有关系,我们希望整个的气质、光影都是比较明亮的。”黄澜告诉记者,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故事本身没有那么多的猜测、推理、悬疑,因此亮丽的色彩能够更加突出“明争”。“还有就是考虑到观众的审美习惯。因为现在电视剧的色彩也丰富,他拍的又很热血,演员颜值又很高,所以我们把整个的色调,更多针对年轻观众,相对提的比较明亮。”

无论是调色,还是内容,我们都能感受到《胭脂》在极力向年轻观众靠拢。在传统的谍战剧中,不乏脑洞清奇的特工战略、科技感具备的谍战手段,但《胭脂》却开创了特工的先河:鸡蛋上刻字、柠檬水写密信…这些看似简单的谍战手法,被诸多观众诟病“低幼”、“没智商”。“我们设计的那些谍战手段,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是作为一个女特工的初始阶段,理论上她会希望用一些非常通俗的方法来传递情报。”

毕竟《胭脂》作为一部面对年轻女性群体的,以描写幼齿女特工成长史的创新谍战剧,黄澜更想为女性代言,传达独立自主的女性精神和志气:“我们就是想把这种所谓的那种高冷范儿的谍战剧通俗化。我们觉得每个人但凡有热血,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技能和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去实现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胭脂》传递的就是这么一个想法。”

文/匹诺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