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理解性默写 河中石兽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荆①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②澭水。澭水③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④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荆:楚国的别名。②表:测量的标尺。此处名词用作动词,用标尺测量。③澭水:古河名,在河南商丘一带。④而:好像。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澭 水 暴 益 荆 人 弗 知 循 表 而 夜 涉 溺 死 者 千 有 余 人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断对1处给1分)

2.甲文寓理于事,借人们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及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层思考;乙文类比说理,以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主治国要考虑实际情况,再“法先王之法”,应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据理臆断 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循法以动,因时而化(答对1空得1分)

3.请结合选文句子,填写下面内容。(3分)

河中石兽理解性默写 河中石兽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温馨提示:可从句子含义入手。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都强调了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判断事情。(1分)不同点:甲文句子强调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1分)乙文句子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依照法度,但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1分)

【参考译文】

【乙】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用标尺测量澭水(的深度)。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仍)按照原来测量的结果在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好像都城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测量的时候,是可以指导他们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上涨了,楚国人还按照原来测量的结果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仿古代帝王的法度,与这种情况相似。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而去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守法度却不加以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守住国家的。世事改变了,变法是应该的。所以凡是发动大事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

河中石兽理解性默写 河中石兽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2)

#中考语文##中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